APP下载

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2021-01-13田彦蕊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旅游区体育项目民俗

□文/田彦蕊 王 森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济南)

[提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归纳梳理,以全面反映我国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推动我国体育事业长效发展。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在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开始被人们所喜爱,自此得到快速发展,但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新兴的一个热门产业。民俗体育作为体育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其特有的民族性、观赏性和体验性越来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民俗+体育+旅游”三方融合发展成为了一种新常态,但是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制约因素。

一、关于民俗体育旅游的定义

民俗体育旅游是民俗、体育、旅游三个理论领域融合而成的一个新领域,是民俗、体育、旅游三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民俗学与旅游学都是19世纪新兴的社会科学,许多国家都把旅游事业作为重要的国民经济来源,民俗学为旅游服务将成为热点。民俗学最早作为独立的人文学科的专有名称出现在英国,它的英文原名是Folklo,含意是民众的知识或民间的智慧。民俗学是以民众的知识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2016年,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指出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涉及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装备制造、设施建设等业态。所以民俗体育旅游是指以民众或民间智慧和文化为背景进行的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民俗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截止至2021年6月7日,研究以“民俗体育旅游”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中检索出相关文献仅有322篇,其中论文46篇。可见我国民俗体育旅游的研究与我国的文化政策及相关的体育政策密切相关,通过检索发现,1985年到2002年,研究民俗体育旅游的相关文献年产量仅为个位数,直至2016年《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发布以后,相对于民俗体育旅游产业之前的研究基础来说,相关研究开始直线式增加。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逐渐稳定,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国内的一些特色民俗体育项目开始吸引人们的关注。1991年李杰发布《论体育旅游》一文第一次将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作者对体育旅游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渐在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体育活动开始普及。自2001年我国申奥成功到2008年奥运会成功举办以后,民俗体育旅游开始成为一种低碳环保的旅游形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受人们的青睐,从此也成为了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2014年国务院在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促进体育与旅游、传媒、会展等业态融合发展,鼓励康体结合,支持金融、地产、交通、信息等企业开发体育领域产品和服务。2016年《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发展民族特色运动,促进产业互动融合,民俗体育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成为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趋势,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和法规是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自此,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比如南方的赛龙舟活动,每年端午之际,就有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观赏赛龙舟时令人激动、震撼的情景,北方的摔跤、冰雪项目,等等。通过体育旅游让游客体验到民俗体育带给人的快感和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从而培养游客保护和传承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意识,激发游客的运动兴趣和运动动机,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同时,民俗体育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民俗+体育+旅游”三者的相互融合,它在无形中又与更多的产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在促进民俗体育发展的同时还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经济的增长。

一个新兴产业的增加敏感期往往是在幼儿期,从目前的发展状况和人们对健身养生旅游的重视程度来看,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发展必定呈指数增长态势。

三、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生活质量迅速提高的今天,享受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民俗体育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在其独特的体育活动形式下,满足于人们的身体、心理和思想的需求,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民俗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在带动该民俗体育项目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阻碍民俗体育旅游产业长久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民俗体育旅游区的自然危害因素。在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比赛途中遭遇极端天气,导致多人遇难,即使举办此次马拉松的团队是国内著名的越野赛事运营方,也没有抵抗过大自然的危害。其中,在这场马拉松比赛的背后目的之一就包括对地方特色的宣传,吸引人们的关注,希望能通过观光旅游、体育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体育赛事与旅游景区相结合的形式是值得提倡的,但这种含有不确定自然因素的赛事一定要避免。类似于这种民俗旅游景点,政府一定要进行预先评估是否有不确定因素、游客是否可以安全进行观光体验。

(二)民俗体育旅游区服务基础配置低。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但是有些民俗体育旅游区盲目跟风、过于急躁,有些旅游区还没完全开发就将当地民俗体育与旅游结合起来进行宣传,项目体验等基础服务设施还没有完善就开始对外营业。甚至有些旅游区的服务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就上岗了,缺乏专业的知识储备,对该民俗体育项目背后蕴涵的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也只知皮毛,无法完美地将民俗文化与体育结合的契合点呈现给游客,激发游客再次前来的冲动。

(三)民俗体育旅游区专业人才缺乏。民俗体育旅游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旅游的质量,也决定着该民俗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从事民俗体育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中除了大型俱乐部组织的管理者相对来说比较专业,其他大部分都是当地的居民,而且大多都是个体性经营,很少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也没有专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所以再管理运营方面比较薄弱。比如游客在观光游览中,如果没有专业的服务人员对该民俗体育项目及其民俗文化进行讲解,游客的此次旅行可能就真的变成了单纯的旅行。在体育项目表演过程中有游客要进行体验时,尤其是在假期高峰期时,如果没有专业的防护人员,缺乏专业的防护知识以及急救措施,游客的体验感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伤及游客的身体,那么该项体育项目的经济效益也会因此受到相应的影响。

(四)游客未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民俗体育旅游的核心就是体育运动,是借助旅游来感受该体育项目带给人的愉悦感及民俗文化的魅力,激发游客对该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进行该体育项目的锻炼,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但是,大部分游客都只是单纯的为了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愉悦身心而来的,并非是对该民俗体育项目的热爱,所以民俗体育旅游就无异于普通旅游了。

(五)民俗体育旅游产业过于商业化,疏于打造品牌形象。由于受现代旅游过于商业化的冲击,导致民俗体育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逐渐被淡化,传统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被忽视。在民俗体育旅游资源被开发的过程中,民俗体育旅游区的管理经营者只关心是否产生经济效益,为了增加游客量,过度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导致民俗体育与旅游融合度较低,很多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失真,且难以复原。

一味地追求商业利益化,却忘记了打造民俗体育旅游的初心,忽视了民俗体育文化的品牌形象打造。比如贵州台江县的独木龙舟节,只在庆祝民俗节日活动时才举办,规模比较小,经营也比较混乱,甚至都没得到开发,外地人可能都不知道这项民俗体育项目,更别说打造民俗体育品牌形象了。

四、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策略

(一)设计详细、合理的民俗体育旅游规划方案。政府要对当地的各种自然因素进行评估,设计详细、合理的民俗体育旅游规划方案。以路线设计、体育项目以及民俗体育文化为资源,凭借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通过旅游的形式向人们传递出去,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民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产品体系,扩大市场宣传。民俗体育产品体系主要是根据各民族的不同特点开发出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旅游产品,从而提高该民俗体育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通过网络直播、自媒体平台等媒介将该民俗体育旅游的产品内容和特色资源进行推广宣传,同时邀请知名人士形象代言、举办大型民俗体育赛事等公共活动提高民俗体育品牌影响力,从而开拓更大的民俗体育旅游市场,促进民俗体育消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三)完善民俗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体系。加大民俗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根据当地民俗体育特色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管理和运营人才,能更好的经营该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充分挖掘培养本地旅游服务人才,利用其特有的本地优势在民俗体育旅游中发挥专业人才的功能。同时,积极响应当地引进优秀人才政策,鼓励相关专业大学生回归家乡,将所学专业与本地特色结合起来,引领本地民俗体育旅游产业更好地发展。

(四)打造民族特色的体医融合康复训练基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体医结合,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民俗体育旅游区可以根据国家政策要求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体医融合康复训练基地,将民族文化、体育、旅游和康复养生结合起来。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郊外乡村迁徙,择一处有山有水、秀色可餐的地方定居,过着舒适恬静的田园生活。旅游区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更有助于康复者的训练,既可以拥有专业的训练团队,又可以观光旅游感受民俗体育文化。对于民俗体育旅游区来说,打造民族特色的体医融合康复训练基地,不仅为旅游区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且又增加了为民俗体育旅游区宣传的途径,可谓是一举两得。

五、结论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民俗体育旅游这个新兴产业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时俱进,将制约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不断开发新领域才能进行可持续发展。但是在促进当地经济的同时切莫忘记我们的初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让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走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我们优秀民族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旅游区体育项目民俗
冬季民俗节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民俗中的“牛”
民俗节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