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如何培育体育精神

2021-01-13周泽怡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课培育

周泽怡

(湖南农业大学,湖南 长沙 4101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1]培育体育精神是建设体育强国的本质要求,是当代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探讨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培育体育精神是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培育体育精神的极端重要性

(一)发展体育的重要性决定了培育体育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2]体育既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也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伟大梦想。新时代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培育和弘扬体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和活力源泉。

(二)大学教育培养目标决定了培育体育精神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既要求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还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审美价值取向、积极的劳动态度。按照全面发展理念,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目标,必须深刻认识体育精神培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体魄、健全人格、拼搏精神。

(三)培育体育精神是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传统大学体育教学带有浓厚的学科色彩,侧重于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体育精神培育,这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4]这要求我们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着重加强体育精神培育,努力将各种体育精神元素融入到大学体育课程教育中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奋力拼搏精神,锤炼学生意志品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大学公共体育课培育体育精神的内涵及时代要求

(一)体育精神培育是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培育体育精神,是新时代大学体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5]继承弘扬、发扬光大体育精神,通过大学体育精心培育是重要途径。新时代的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就要以体育精神培育为目标,着力打磨学生的意志品质,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以体育精神培育为重点,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健全理想人格;以体育精神培育为动力,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体育精神培育在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内涵丰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6]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这明确告诉我们,体育精神内涵非常丰富,既包括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又包括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科学求实的追求真理精神,还包括遵纪守法的规则精神、团结协作的和平友爱精神及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体育精神是一个完整体系,各个方面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既要从整体上重视体育精神培育,又要注意统筹协调各方面体育精神的培养。

(三)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是一个完整教学过程

体育体育顾名思义外育身体、内育精神。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实质上是一个包含身体教育、心理教育、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青年强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也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体育精神。”[7]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首先要上好体育课,教给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体育技巧,通过养成良好运动习惯,锻炼好身体、增强体魄。同时,体育课程教学作为培育大学生体育精神最直接的途径,要发挥课程思政作用,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元素,着重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热爱祖国、立志为国增光的情怀,无私奉献、甘于牺牲的觉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务实肯干的精神,团结友爱、善于合作、协调一致的态度,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努力提升综合素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三、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中培育体育精神的关键环节

(一)高质量上好公共体育课

课堂教学是体育课教学的基本环节。体育精神更多的是反映人类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理论性,需要进行理论上的诠释和迁引,加强体育理论教育是培育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前提和基础。要充分利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明确教学目的要求,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体育技能教学与体育精神培养结合起来,把课程思政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去,理论教学中渗透体育精神思想文化,实训课程教学中贯穿体育精神培育。要告诉学生体育既要育体,更要育心育神。要重点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意识,友好合作相互配合的团队意识,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顽强拼搏精神。要利用形势与政策教育大课堂,适当开设大型体育精神报告会,或体育精神培养的专题讲座,宣传重大体育赛事,宣讲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介绍体育事业发展巨大成就,宣传中国的“女排精神”“乒乓外交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振学生民族自豪感、吸引学生的体育爱好、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育的重要辅助形式。课外体育锻炼倡导的是自觉自律、主动参与、互相学习,学校通过成立体育社团、组织学生晨跑等举措,学生在锻炼体魄、增强体质的过程中,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增强自信、增进友谊。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以调剂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耐力和意志,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意识,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释放他们的学习压力,提升他们的拼搏精神。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体育比赛是有规则的公平的竞争性比赛,参与性强、参与面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培养他们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和耐力。

(三)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组织者主持者,在体育精神培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体育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政治要正,业务要精,品行要端,作风要好,要为学生树立标杆,成为学生的表率。首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把体育教学当做崇高的事业,热爱体育、热爱体育教学。其次,要学习研究教育规律,学习研究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特别是要钻研体育教育的特殊规律,不断创新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再次,要刻苦钻研业务,强化专业训练,在体育专业上要有特长,成为某一体育专业领域的佼佼者,成为学生的崇拜对象。此外,要身体力行,带领并和学生一起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而且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体育课培育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体育课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