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花茂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环境竞争力的提升
2021-01-13陈娅楠
◆陈娅楠
环境竞争力是近些年出现的新概念,是基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一个地区通过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协调能力。生态环境竞争力对这一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环保政策的制定也影响着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竞争力。
一、花茂村生态环境治理现状
贵州省在生态环境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花茂村位于黔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这里山川清奇,风景秀丽,接下来就是将花茂村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2003 年开始,花茂村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建设湿地公园、生态种植园进行生态治理,使花茂村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015年6月,习总书记在花茂村调研考察时感叹,在这里找到了乡愁,花茂村依托田园风光建设美丽乡村有了成效。花茂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旅游政策,开始改善人居环境,将旱厕茅房、乡间小道、老旧电路等基础设施更新,在花茂村原有的田园风光基础上优化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了农业技术且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资源,摒弃了传统农耕方式,利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和管理模式,增加了生态产品的产量。如今,花茂村的果蔬、陶土工艺品已经成为特色品牌,极具竞争力。
二、花茂村生态治理对环境竞争力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理念困境
花茂村环境竞争力提升面临的理念困境在于村民总是被动接受环保教育,很少主动关心环境治理。花茂村乡村旅游业发展带来污染问题,虽然通过宣传让村民有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他们对生态环境治理关心度不够,对环境竞争力的认识不足,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村民对绿色发展、生态产品等缺乏了解,未能正确认识生态环境是花茂村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些企业盲目开垦、乱挖湖泊,消耗自然资源;部分村民自营的农家乐随意倾倒垃圾,污染环境,只关心物质财富增加,漠视生态环境破坏,这些理念上的滞后会阻碍环境竞争力的提升。
(二)技术困境
花茂村环境竞争力提升面临的技术困境在于技术研发不足,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花茂村早期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问题,大部分青壮年出去打工,村里的老年人接受能力低,仍使用传统的耕种方式,效率低下,导致土壤水土流失严重。花茂村的陶土工艺即是优势也是其特色之一,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单个的陶土制作不能满足需求,但是,陶土制作体验、农业采摘都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
(三)制度困境。
花茂村在环境竞争力提升面临的制度困境在于花茂村现有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体制机制不完善,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花茂村在早期发展时,过分追求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造成水体污染、环境破坏、自然资源浪费等问题。造成了极大地资源浪费,而生态资源作为公共物品,花茂村未能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环境保护监督体系。
三、花茂村生态治理对环境竞争力提升的经验启示
(一)创新技术助力生态治理及环境竞争力提升
花茂村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初期,游客数量大幅增长,由于缺乏环保意识,造成污水大量排放,河中水生物大量死亡,淤泥大量堆积,河水发臭。在意识到不能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发展,花茂村决定采用新技术,利用人工仿生态系统通过土壤的层层的浸透及微生物的分解对污水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可以循环利用,再接着灌溉农田养殖鱼虾,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不仅能节省能源,还可以美化乡村的环境,提升花茂村的环境竞争力。
(二)用绿色发展理念鼓励村民共治提升环境竞争力
1.增加经济效益,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要鼓励村民参与生态治理,仅仅通过宣传教育培育环保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让村民体会到绿色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帮助村民长远树立绿色发展观。花茂村将农产品培育、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旅游业三者结为一体,建设了生态农业采摘园,游客可以进入农业园亲自体验采摘过程,品尝绿色产品,还可以参观现代化农业系统。经过生态环境的治理花茂村的农产品有了竞争力,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从实践中理解了绿色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自觉担当起生态治理的义务,树立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
2.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强农户技能培训。花茂村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教授农民现代化农业知识,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不仅实现了绿色发展,而且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增加了村民的劳动技能水平。花茂村还开展了环保知识竞赛,提高村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邀请专家定期开展培训,培养生态治理的专员和监督员,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污染防治工作。
(三)用生态制度体系规范旅游发展及环境竞争力提升
1.加快相应管理制度的制定。制度具有规范和制约的作用,花茂村在早期旅游业开发方面存在混乱无序的问题,旅行社、村民自营农家乐崛地而起,缺乏统一的监管和行业规范,如村民为了经济利益与游客发生矛盾,生态环境保护更是缺乏监管,造成花茂村旅游口碑受损。于是,在正式制度制定方面,花茂村依据现有的环境保护制度规范村民及游客的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制度,按照景区的规范配备相关专业人员,运用摄像头等信息技术加强社会管理。另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乡规民约并发挥其作用,培育文明乡风,厚植“乡愁”文化,重视农村生态教育宣传,引导农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村民对环境竞争力的认识。
2.建立环境保护利益激励机制。除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还要考虑到制度执行的长效性,花茂村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利益奖励机制激发村民的主体作用,形成人人参与的生态治理新格局。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村民并不能主动承担起生态治理的义务,如果缺乏监管,制度就成为一张空纸。为此,花茂村设立了河道巡查员、山林防护员,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突出贡献的村民给予荣誉称号,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举报的村民也给予相应的奖励。花茂村基层党组织还建立了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举措和成效纳入考核当中,同时配套相应的奖惩机制,对生态环境治理起到监督作用。
四、结语
花茂村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一个富裕村,与其因地制宜,利用自身优美的生态环境提升竞争力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分不开的。花茂村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始终践行习总书记的“两山论”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贵州省政府相关部署,既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又保住了绿水青山,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和农产品业的发展,通过加强村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革新技术、增加技能培训、建立环境保护奖惩制度等方式,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让当地的居民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为我国主体功能区中提供生态产品地区、经济落后山区,走出生态环境治理和提升环境竞争力困境提供了现实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