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美育之路径探究

2021-01-13刘如意

黑河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家庭

刘如意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4300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在今后教育的重点要落在健全学校和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层面,从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发展素质教育。美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关键举措,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培根铸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美育、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是做好美育工作的三大支柱,其中,家庭美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一、美育及家庭美育

在我国,“美育”一词最初是由王国维在其《论教育之宗旨》一书中提出的,在这本著作中,王国维将其界定为“心育”。后来,蔡元培以其深厚的学术修养和崇高的政治学术地位,为美育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1],即通过培养对于美的认知、体验和感受,形成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使人们具有美的理想、情操和品格,成为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人。

美育作为一种情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对德育、智育、体育等还起到了一定的催化和熏陶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美的形象,唤起孩子的情感共鸣,从而让孩子在愉悦的情感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美的熏陶,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促使孩子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德育、智育、体育等常常是运用美育的方式或通过美育来进行的。因此,美育在一个人的早期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它与道德教育、智力教育、体育教育的发展是融为一体的,并且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美育的重要基地和摇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把儿童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3],从他的排序上我们可以看出,家庭位于第一位。由此可见,美育的根在家庭。家庭美育是指在家庭中,家长利用美的事物以及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培养孩子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以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能力,为孩子之后的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相比,家庭美育具有早期性和长期性的特征。首先,早期性是指家庭美育在实施的时间上比学校和社会美育要早得多。当婴儿还没出生时,他就已经开始接受父母的影响了,蔡元培认为:“要做到彻底的美育,必须从人类最早一步‘胎儿’实行。”[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胎教”,通过聆听优雅的音乐、诵读优美的诗词来让胎儿在各种美好的事物中接收信息,促进其大脑的发育。同时,孩子出生后,父母的一言一行很容易被孩子效仿,家庭的环境氛围也是对孩子实施美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长期性是指家庭美育的实施是终身性的。通常情况,家庭是人生的起点,同时也是人生的终点,一个人从原生家庭受到的教育,将对他之在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很容易伴随一生。

二、家庭美育的重要性

(一)陶冶孩子的性情,使之日趋高尚

美好的事物都是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在与美好事物和接触的过程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内容。“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诅者也”[5]。所以,家庭美育能够培养孩子的积极情感,调节人的心情,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对于一个人崇高的道德风尚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家庭美育能够通过感性的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情感,引导孩子的性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美好的环境中成长,在美好的事物熏陶下陶冶情操,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养成高尚的人格。

(二)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促进智力发展

我国先秦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兴趣是决定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于兴趣的激发,家庭美育是最佳途径。因为家庭美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家长们通过生动、形象的手段,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呈现在孩子面前,可以激发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感受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兴趣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也可以坚定孩子的学习意志。当今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大多数孩子都不愁吃穿,生活方面的富足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磨砺孩子坚强的意志。害怕痛苦和磨难,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勇气,这些,都不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对其施加品德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也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美育的手段来启发和影响孩子。通常情况下,通过美育的手段来唤起的求知欲望是其他任何外在强制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一旦一个人具有了浓厚的求知欲望,就会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学习,极易激发其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从而进一步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三)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使之终身受益

家庭是孩子赖以生活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初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很有可能会伴随着孩子一生。孩子的穿着打扮,不仅影响到孩子的精神面貌,而且还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育;孩子的语言举止,不仅代表着孩子的自身修养,而且还影响着孩子道德品质的发展。实施家庭美育,教育孩子从小注重仪容仪表,穿着简单朴素,语言文雅大方,举止文明礼貌,待人友好热情。同时,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符合美的要求,给孩子提供美的感染、熏陶,使孩子通过家庭美育成为一个心灵美、仪表美、语言美、行为美的人。通过家庭美育来培养孩子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之受益终身。

(四)塑造孩子完美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美育能够陶冶情操,塑造完美的人格,提升一个人精神境界,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的最高目的在于通过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以及创造力,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解放和自由,最终让人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使人的理智、情感、想象力以及身心健康等都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家庭美育在塑造完美的人格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它离不开情感,必须通过情感活动来实施,并且情感活动贯穿家庭美育的全过程。通过对于美好的事物的欣赏,引发人们的联想,从而使自己与审美对象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洗涤。帮助孩子养成向上向善的好习惯,自觉摒弃不良思想的影响,从而追求远大的理想,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家庭美育在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塑造完美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家庭美育不是一种孤立的教育,它能够在让孩子接受美的熏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进而促进其德智体劳等的全面发展。

三、实施家庭美育的途径

(一)艺术教育是实施家庭美育的基础

家庭美育具有以美育人,寓教于乐的特点。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对美的感受能力萌芽最早、发展最快的时期,此时幼儿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对于一些知识的掌握还只是靠直观上的感受,所以,他们需要大量的艺术刺激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幼儿期受到的刺激和熏陶也会成为他们日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他之后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长们要把握好时机,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生长空间,给予他们恰当的艺术熏陶。

1.通过开展艺术活动启发孩子的智慧

“为了培养孩子们高远的眼光,博大的志气,母亲们对孩子的培养应是‘至少从小教以艺术的趣味。音乐、绘画、诗歌能洗刷心的尘翳,使显出片刻明静,即艺术能提人之神于太虚,使人得看清楚世界的真相,人生的正路,而不致沉沦,摸索于下面的暗中了’。”[7]丰子恺先生认为,艺术能够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能够引导孩子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艺术教育在家庭美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儿童的思维特点具有很大的直观性,在实施家庭美育的过程中,家长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艺术手段来对孩子施加影响,这样往往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父母要尽量利用一些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来实施家庭美育,提高孩子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孩子感受到生活得愉悦,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比如:音乐、诗歌、舞蹈、绘画、手工、文学作品等等,这些艺术活动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往往更容易被孩子喜爱和接受,从而产生很好的教育效果,对于孩子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智力的发展都能够产生十分微妙的效果,更容易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古今中外,很多名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其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影响。比如: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歌德,在他幼年时期,父亲就经常带他去野外郊游,教他唱歌,给他讲故事,并且有意识的去鼓励他在众人面前演讲,这些教育活动使得康德从小就乐观向上,善于思考。于是,在他八岁的时候他就能够用多种语言阅读各种书籍,十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写剧本,二十五岁时就写成了著名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最终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诗人。因此,艺术教育对于孩子早期智力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通过游戏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其年幼时最显著的特征都是爱玩耍。”[8]游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游戏对于儿童来说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家庭美育实施的过程中,父母们可以通过绘画拼图、剪纸涂色、浇花塑泥、玩沙等游戏来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充满乐趣的生活乐园。画图就是一件非常有教育价值的游戏,孩子既可以通过画图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又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剪纸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自我消遣的好习惯,锻炼孩子的手部筋骨,同时帮助孩子在无形之中养成忍耐、沉着、细心的好习惯;浇花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爱护花草的好习惯,让孩子在浇花的过程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还可以通过浇花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乐趣;玩沙塑泥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他们的创造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因此,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同时,还要帮助孩子寻找适宜的玩伴,使孩子能够受到优美的影响。通过这些使孩子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快乐的心境,从而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增长知识,启发思想。

(二)大自然是实施家庭美育的源泉

大自然中充满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素材。人们在自然中可以感受到充足的光照和新鲜的空气,这些不但有益于身体的健康,而且能够使人产生愉悦感,起到净化心灵,激发灵感的作用,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经常带孩子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之美。通过与大自然的接触,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激发他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从而达到很好的美育效果。

1.利用大自然提升孩子的欣赏能力

为了提高孩子的欣赏能力,家长们应该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可以由最初的具体景物的欣赏逐步扩大到欣赏一部分范围内的美景。家长们在带孩子欣赏自然美景时,可以选择适当的,可以为孩子所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或行为解释自然风光和景象,必要时还可以运用诗词名句等艺术语言来启发他们的情感,将艺术美和自然美结合,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审美力,加深他们对美的感受。

2.为孩子提供更多感受自然美的机会

家长们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带领孩子出门旅游,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这样不仅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欣赏自然风光,感受自然之美,开阔孩子的眼界,掌握丰富的有关大自然的知识,还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同时,家长们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给孩子创造感受自然美的机会,比如:参观博物馆、海洋馆、艺术馆、动物园、植物园等,还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收听广播等形式来帮助孩子感受自然之美。家长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家里种植花草,既美化了家里的环境,又培养了孩子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些过程中,家长们还需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和耐心的解答,对于孩子的疑问要尽可能地给他们解释清楚,这样既帮助孩子拓宽了知识面,还让他们学到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美育启蒙的好机会。

(三)环境熏陶是实施家庭美育的要素

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久的环境,同时也是对他们影响最深、最持久的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对于一个人良好性格、品质、行为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优雅整洁的生活环境可以让孩子在美的氛围中成长,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手段。孩子对于美感的第一反映来自于他所生活的家庭的陈设、布置、装饰以及色彩搭配、形状构造等要素。尽管每个家庭的经济水平、生活条件不一样,但是家长们可以做到的就是让孩子生活在一个环境整洁、舒适温馨的家庭中。家长们要考虑到孩子爱动的性格特点,结合孩子学习和游戏的需要,通过家庭环境中的形式美来陶冶孩子的性情。比如,儿童居住的房间要舒适、美观、整洁,给他留出属于自己的“创作空间”,让他尽情的去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创造美。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色彩鲜明的装饰品来丰富孩子的视觉体验,帮助孩子养成乐观的性格,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生活环境的装饰、陈设往往能够体现出人的精神面貌、气质,反映出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因此,家具用品的摆设、绿化等也要讲究形式美。这种形式美体现在居室陈设的和谐、实用,体现在它所具有的层次感和韵律感上,从而达到既丰富多彩又错落有致的效果,让孩子在优美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2.塑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爱与呵护,给孩子提供充分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和谐家庭氛围的塑造离不开家庭人际关系的和谐。“婚姻的意义就在于建立这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夫妇不只是男女间的两性关系,而且还是共同向儿女负责的合作关系。在这个婚姻的契约中同时缔结了两种相连的社会关系——夫妇和亲子”[9],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将家庭成员的关系比喻成一个三角形。父母、子女各位三角形的一个端点,三角形的三条边构成两种关系,即夫妻关系、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人际关系的基础,夫妻关系的和睦也是成功教育儿童的关键。如果夫妻关系不和谐,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拌嘴、互相打骂,就会很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冷漠悲观的心理,甚至会产生心理扭曲,不利于孩子之后的发展。所以,父母之间应该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相互关心、和睦相处,即使发生矛盾,也要采取理智的方式解决。同时,父母应该懂得尊重孩子,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到孩子的身上,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鼓励和引导,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一个人只有感受到爱才能学去爱别人,因此,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尊重,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进而帮助孩子在之后的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3.创建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实施家庭美育的过程中,家长自身的素质修养、学习态度等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准则和学习习惯。因此,家长们要尽可能地创建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引导孩子接受更多美的熏陶。比如: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书籍,交流感悟;指导孩子收听、收看一些具有审美价值的影片;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通过带领子女聆听音乐会、参观摄影、绘画展等形式来丰富家庭学习的内容,创设良好的家庭美育途径。通过这些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和谐亲子关系的创建,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家长是实施家庭美育的关键

家庭美育融于日常生活,一个人审美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里的父母和长辈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的影响,对于子女来说,自己在家里所受到的美育更多的是来自于对父母长辈们的模仿,家长们在实施家庭美育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孩子们生来就好模仿,并且模仿能力极强,因此,家长们要发挥好自己的表率作用,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

1.家长要从小事做起,做到言传身教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10]家长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们要有高尚的品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文明礼貌、乐于助人、为人正直、是非分明。年幼的孩子对事情缺乏理性的辨别能力,但是却具有十分敏锐的感受力,这种敏锐的感受力正是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美育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除了要严格要求自己,用美的言行去感染孩子,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直观的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还要认真观察孩子的性格、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来随时对孩子进行启发诱导,帮助孩子辨别是非,感受真善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不随吐痰、不乱扔垃圾、文明用语、注意卫生、尊老爱幼等。

2.家长要以身作则,坚持说理教育

由于缺乏理想的思考和辨别能力,所以,小孩子经常会犯错,这就要求家长在小孩子犯错时耐心引导,不要急躁,更不要有对孩子打骂等过激行为。家长们要帮助他们,冷静地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且为他们指出改正错误的途径,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家长们要相信孩子们是愿意并且能够改正错误的,要对孩子给予充分的信任和肯定,给予他们正面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修养。同时,家长还要以身作则,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在正面的形象,帮助孩子塑造美好的心灵。

总之,无论是艺术之美、自然之美、环境之美还是家长的素质之美,都是家庭美育的重要方面,都能够对孩子产生美的影响,给予孩子以美的教育,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并且激励孩子去追寻美、发现美,从而不断地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帮助孩子在家庭美育的熏陶中塑造完美健全的人格,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家庭美育的成功也会成为一种惯性力量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家庭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家庭“煮”夫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恋练有词
美育教师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