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研究
2021-01-13冯香入张国梅
□文/冯香入 张国梅
(沧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河北·沧州)
[提要] 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国家通过多种形式,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是深化企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本文在国际产能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基础上,分析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现状,并提出影响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主要因素。
一、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国际产能合作的基本原则是把中国优势的产业产能与资金优势同国际需求联系起来,相应选择贸易合作、项目承包、建设运管、投资建厂等多种形式,推动装备制造业的产品、技术、服务和标准共同走出去,推动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一带一路”的核心是实现各个国家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与合作国的互利合作,推动过剩产能走出去,从低水平的产品输出向高水平的产能输出转变。国际产能合作的提出,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又为国际产能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二)可行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产业产能和技术水平落后。河北省许多装备制造业领域存在大量过剩产能,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同时这些领域具有一些世界水平的技术和产品设备,与“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相关产业的发展需求契合度较高。河北省地处环渤海区域,是“一带”和“一路”在渤海湾衔接的节点地区。钢铁、建材、装备制造、光伏等行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互补性较强,合作潜力巨大,为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并推动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
二、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现状分析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河北省装备制造业产品门类齐全,拥有大型输变电设备、风电设备、动车组、工程机械、冶金压辊、皮卡汽车和微型汽车等一批优势产品,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全省现有15 万家制造业企业,形成了白沟箱包、安平丝网、平乡自行车等79 个百万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集群。近年来,随着河北省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走出去”的效率。目前,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现状如下:
(一)装备制造业出口额增长幅度不断提高。“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开展,沿线国家的能源设施建设、电网建设、铁路交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河北省的优势装备产业主要是大型输变电设备、风电设备、动车组、汽车制造、工程机械,可以充分满足基建规模扩张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不高,对铁路、管道、港口等基础设施的需求持续增长,为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出口额连续两年居我国与沿线国家出口额的前十位。
(二)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企业经济效益两极分化。对2020 年1~8 月份河北省统计局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目前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4,830 家,其中亏损企业930 家,1~8月份营业收入5,395.5 亿元,利润230.9 亿元,亏损企业共亏损80.5 亿元。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最高,产能最大,为1,517.9 亿元,利润86.9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5%以上。专用设备营业收入554.2 亿元,其中亏损企业亏损35.3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29.2%,盈利企业实现利润6.6 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3.2%。从营业收入来看,专用设备产能居于中上水平,但利润下降比较快,亏损比较严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较好,比上年同期增长十倍多,增速是最快的。
(三)对外投资形式和规模增长幅度有了较大提高。近年来,河北省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合作区域已遍布6 大洲近80 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领域涉及钢铁、水泥、玻璃、装备制造、新能源、纺织服装等20 多个行业,一大批优质的装备制造企业到国外建设生产基地,在境外投资设厂、创设工业园区建设、建立更广泛的营销网络、参与合作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从单纯的生产基地投资向工业园区方向发展,投资的方式和规模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四)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装备制造是河北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全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工业经济正在向中高端迈进。2018 年末以来,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7 个行业单位个数较快增长。从资产增长的速度情况来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这几大行业的增速比上年同期均超过了90%,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传统的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加快。
(五)装备制造业用工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近年来,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环境变化共同作用下,工业用工需求有所放缓。同时,先进生产体系大力推广,机器人、机械手大量使用,全省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呈现下降趋势,但从业人员行业分布出现了积极变化,装备制造业行业用工占比不断提升。7 个行业从业人员总占比达工业总人数的1/3 以上,在从业人数增长的行业中,增速最快的是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
三、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动车组、风电设备、工程机械、微型汽车等一系列的优势产业。随着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的深化,通过在合作国家投资建厂、收购当地企业、在境外开展贸易合作等方式,加快了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步伐。具体来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对外贸易发展水平。通过与境外企业贸易合作,可以将河北省的优势产能在短时间内输送出去,缓解了过剩压力,通过产品输出实现产能输出,通过产能输出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国际贸易需要通过国际运输,而跨国运输的方式受限,运输费用较高,与贸易国可能存在贸易壁垒。河北省跨国运输的方式主要是港口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主要港口有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港口发展基本沿着东海岸线向西推进,三个区域的港口年吞吐量均超亿吨,真正成为连接亚欧大陆桥新通道,为河北省产能输出提供了便利。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还不是很发达,还没有形成完备的运输网络。
(二)对外投资方式和投资规模。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不仅要通过产品输出,资本输出和劳务输出也是影响与“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合作的主要因素。
1、绿地投资。绿地投资就是在东道国新创建企业,可以增加东道国的生产力,不易受东道国法律和政策上的限制。绿地投资可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有利于在东道国市场上的长期发展。长城汽车在俄罗斯投资建立整车生产厂,将投产最新款SUV 汽车,在马来西亚、厄瓜多尔、伊朗等多个国家建立散件工厂,形成全球产业产能布局。但投资建厂的过程中耗费的时间较长,面临着东道国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风险。
2、并购。跨国并购是河北省企业迅速进入国外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降低了企业在国外投资建厂的风险和成本。并购东道国现有企业只是实现资产产权的转移,并不增加东道国的资产总量,当利用并购方式进入一个国家时,不会创造新增就业,还可能导致裁员。在海外投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新创办企业或建设生产线,很少采用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行业主要是国内产能过剩,充分利用剩余的资源,对技术标准已经标准化的或适应国际标准的行业,对技术要求严格保密的程度也比较低。
3、对外承包经营。河北省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省,对外承包经营,获取劳务费用,加快劳务输出,缓解我省过剩劳动力的压力,带动产品出口和境外资源开发。
(三)财税政策。财税政策可以优化装备制造业的空间布局,通过财税引导,有效集中布局区域优势资源,形成高水平的产业集群。目前,河北省通过政府引导财税支持已经建成了白沟箱包、安平丝网、平乡自行车等79 个百万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集群。财政政策和对装备制造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国家的政策工具,主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政府采购,对本国企业降低税率、对特定行业实行减免税和鼓励出口的退税政策等税收优惠措施,对国外企业通过增加征收关税和其他的限制措施,从而可以提高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成本和税收负担,提高装备制造业在国际上的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
(四)产业本身的竞争能力。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提高本产业进出口商品的贸易数额,调整自身的生产能力,加强产业内贸易,提高利用外商投资能力,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改造,满足国内国外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处于工业经济转型的发展时期,对装备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很大。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应抓住时机,熟悉了解国际市场需求,转移过剩产能,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顺利推进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开展。
(五)制度环境与技术标准。制度环境是制约国际产能合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国外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与我国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何协调制度环境差异的影响,对加快河北省产业“走出去”的步伐,深化国际产能合作的效率和效果至关重要。“一带一路”国家包括许多的欧洲国家,许多中东国家也一直使用欧美国家先进的技术装备。交通运输设备、大型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产品和技术一直沿用欧美国家的标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要想与这类国家进行产能合作,就必须将中国标准与欧美标准或国际通行标准协调一致。
四、结语
河北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新机遇,发挥钢铁、建材、光伏、装备制造、农业等比较优势,推动实施国际产能合作重大项目,在提升本省企业国际化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项目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