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值模拟的偏压隧道开挖顺序的研究

2021-01-13窦斌强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偏压隧洞先行

窦斌强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6)

0 前 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交通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隧道作为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隧道建设数量与日俱增,隧道拟建位置的地质条件也日益复杂,黄土地区的偏压进洞的工况也越来越常见。目前,偏压隧道在设计进洞方式大多依然采用“从外到内”进行,即将偏向山体外侧的隧道作为先行洞施工,待先行洞施工完成,再开挖向内一侧的隧道。在开挖内侧隧洞时,大多设计方案依然遵循“从外到内”的原则,然而由于存在偏压因素的影响,此类开挖工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了隧道洞口段山体滑坡、开裂及坍塌等安全事故。因此,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在偏压工况下的隧道合理的开挖步序,从而对此类工况下的隧道设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1 工程概况

山西省吕梁市某煤业集团运煤专线项目东江隧道设计速度80 km/h,建筑限界为10.25 m×5.00 m(0.75+0.5+3.75+3.75+0.75+0.75 m),两洞相距7 m,隧道位于黄土丘陵区,地形沟壑纵横,隧道进口右侧存在沟谷,左侧隧洞顶部土层厚度为12 m,右侧隧洞顶部土层厚度为4 m,上部土体易发生滑动从而威胁隧道稳定性。

图1 隧道地形示意图

针对该隧道特殊的偏压地形,首先将隧道右侧沟谷回填至沟底标高与隧道顶部持平,即回填高度为3 m,然后开始隧道开挖施工。将隧洞1作为先行洞,施工方法为三台阶预留核心土;将隧洞2作为后行洞,待先行洞施工完成后,后行洞方可进行开挖施工,后行洞采用单侧导洞开挖方法,剩余部分用两台阶工法进行开挖。在后行洞的开挖顺序上提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为按照“从外到内”进行施工,即将侧导洞置于向外一侧,方案二则将侧导洞置于向内一侧。

2 数值模拟分析

2.1 建立模型与参数选取

据工程具体情况,将洞身围岩简化为均质新黄土,依据圣维南原理,结合地形地貌,模型边界设置宽度为160 m,,下边界为深度30 m,建立数值模型如图2所示,模型共102 512个单元,107 272个节点。模拟过程中假定材料为均质,连续且各向同性的;围岩符合摩尔库伦本构关系;围岩的初始应力只考虑自重应力。锚杆的设置依据工程实际进行布设,初期支护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内置的shell结构单元,锚杆采用cable锚杆单元进行模拟。图3为先行洞开挖示意图,图4为后行洞开挖示意图。

图2 数值模型示意图

图3 先行洞开挖示意图

图4 后行洞(方案2)开挖示意图

结合现场的工程数据,考虑到隧道地区的材料特性,材料的具体参数选取见表1。

表1 材料参数选取表

2.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1)竖向位移

图5 方案1竖向位移云图

图6 方案2竖向位移云图

两方案先行洞竖向位移大小与位置基本一致,位移均主要集中于两侧拱肩与仰拱处,拱肩位移均为左侧下沉右侧上移,方案2中的位移数值略大于方案1。方案1中,先行洞拱肩位移主要集中于隧洞上方较小范围内,洞顶其他位置竖向位移较小;方案2中,先行洞左侧拱肩位移较大,且沿山坡一定范围内均有微小位移。

两方案后行洞由于施工顺序不同,竖向位移分布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方案1中,由于优先对隧道右侧进行开挖,较好的保护了中部围岩,几乎没有发生竖向位移,对隧道剩余部分开挖后,竖向位移主要集中于隧洞顶部一定范围,对山体扰动较少;方案2中,由于侧导洞位于隧道右侧,在依次对侧导洞与隧洞剩余部分开挖后,两洞中部围岩产生了一定竖向位移。且洞顶竖向位移分布于洞顶偏左侧一定范围内,对于山体有可能产生扰动。

(2)水平位移

图7 方案1水平位移位移云图

图8 方案2水平位移位移云图

两方案先行洞水平位移分布基本一致,位移均主要集中于两侧拱肩与右侧仰拱处,隧洞上部整体向右移动。方案1中的水平位移无论其分布范围及数值大小均小于方案2。

两方案后行洞水平位移分布与数值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方案1中,由于优先对隧道右侧进行开挖,较好的保护了中部围岩,其发生了轻微的向右的水平位移,且对先行洞影响较小,对隧道剩余部分开挖后,后行洞水平位移较小,对山体扰动较少;方案2中,由于侧导洞位于隧道右侧,在依次对侧导洞与隧洞剩余部分开挖后,两洞中部围岩产生了明显水平位移。且洞顶存在向右位移的趋势,隧洞其他位置两洞基本一致。

(3)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从两方案竖向与水平位移云图中可知,两种方案隧道位移都受到山体地应力分布的影响,在先行洞开挖完成后,其主要位移必然会地应力保持一定的一致性,这与位移云图分析一致。然而由于两方案隧洞2的侧导洞位置不同,隧洞2的位移分布存在较大差距。在方案1开挖过程中,由于侧导洞位于隧道右侧,隧道开挖整体上依照从外到内的原则开挖,围岩释放的应力主要由未开挖部分及侧导洞衬砌承担,所以后续开挖对已完成施工的结构扰动较小,这也是方案一中先行洞位移基本不受隧洞2开挖影响以及隧道2的位移主要集中在侧导洞左侧部分的原因。

在方案2开挖过程中,先行洞开挖完成后,开始对位于隧洞2左侧的侧导洞进行开挖,由位移云图中可以得出,侧导洞左侧产生了较小的水平与竖向位移,说明围岩压力主要由侧导洞衬砌承担,而后开始采用两台阶工法开挖隧洞2剩余部分,侧导洞左侧围岩由于导洞开挖已实现局部稳定(从云图中可以看出此时隧洞2位移值小于方案1的情况),此时围岩压力主要来自隧洞2顶部,从位移云图中可以得出,此时隧洞2顶部及其右侧部分都存在较大的位移,说明在隧洞2剩余部分开挖支护后的围岩应重分布的过程中,由于衬砌支护的存在,导致隧洞2顶部一定区域内的围岩产生较大的向右下的位移,最终导致方案2中隧洞1左侧拱肩产生较大的位移。

3 结 论

(1)侧导洞在隧洞2右侧时,对先行洞干扰较少,较好的保护了隧洞顶部右侧围岩的稳定性,同时保证了隧道中部围岩的稳定性。侧导洞在隧洞2左侧时,隧道后续施工对山体内部扰动较少,围岩位移主要产生在隧洞2右侧及隧洞1左侧部分。

(2)总体而言,应注意隧道先行洞拱肩、后行洞拱顶处的施工及支护,对山体内侧的支护参数应适当加强。

(3)综合上述分析,当偏压隧道顶部围岩厚度较小时或山体存在较大的滑动趋势时,推荐方案2作为施工方案,且应对向外一侧隧洞的衬砌适当加强,并应采取措施保证隧道中部围岩的稳定性;当偏压隧道顶部围岩厚度较大时或山体稳定性较高时,推荐方案1作为施工方案,且适当加强隧道最后开挖部分的衬砌。

(4)在本项目中,由于隧洞2顶部土层厚度为12 m,其产生的围岩压力较大,故推荐方案1作为施工方案。

猜你喜欢

偏压隧洞先行
水利工程隧洞开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
绿色低碳 节能先行
偏压方式对金刚石薄膜生长的影响研究
乌斯通沟水库导流洞偏压洞段埋藏式锚筋桩的应用
隧洞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探讨
隧洞洞内施工控制测量技术浅析
偏压角度变化对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研究
超前预报结合超前探孔技术在隧洞开挖中的应用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