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校环境下无军籍学员培养模式探索研究

2021-01-13何姝妍豆亚杰丁浩峰薛石岩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52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大学军校人才

何姝妍 豆亚杰 丁浩峰 薛石岩

[摘 要] 随着近年来军队院校改革,部分军校开始招收本科无军籍学员。作为军校的特殊群体,无军籍学员的培养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针对军校背景下无军籍学员培养模式展开研究,首先明确了新时代下军校培养无军籍学员的需求与目的,并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着重分析了无军籍学员的培养现状,最后结合无军籍学员的培养目标与当前存在的部分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军无军籍学员培养模式的探索革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军校环境;无军籍学员;人才培养方案;“4+X”培养结构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一般资助课题“面向联合作战保障任务的军校本科学员核心素质培育与课程体系设置研究”(XJK18BGD014);2018年度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军民融合背景下军校无军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yjsy2018014)

[作者简介] 何姝妍(2001—),女(仡佬族),贵州遵义人,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201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无军籍本科生,研究方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豆亚杰(1987—),男,河南淮阳人,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副教授(通信作者),比利时荷语鲁汶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从事决策理论与方法教学研究;丁浩峰(2000—),男,山东烟台人,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2019级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无军籍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飞行器动力工程。

[中图分类号] E251.3;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52-0080-04   [收稿日期] 2021-04-01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军队管理措施的改革,2015年推行裁军政策,2017年底修改并重新颁布实施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修改了文职人员补充渠道,实现部分现役军人向非现役文职人员的转改,总体军人数量相应减少。同时,为推动军队院校建设加快转型升级,中央军委启动了新一轮军队院校调整改革。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被赋予新的使命和定位。2018年6月,经中央军委和教育部批准,国防科技大学开始在优势学科招收和培养无军籍本科学员,并参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高校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1]。为更好地充实国防工业部门和军队文职人员的队伍,使无军籍学员胜任未来社会经济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的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无军籍学员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革新刻不容缓。

二、本科无军籍学员的培养模式探索

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自其开始招收本科无军籍学员时,就采取与军事人才同地区培养、半军事化管理的方式,努力探索军校本科无军籍学员的新型培养模式。依托军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及丰富的教学资源,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具体需求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以往纯军事化人才的培养,新模式下的创新型人才可以作为后备力量

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军籍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基层部队,在院所从事军事科研人才数量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政策裁军和现役军人转为文职人员,使得现役军人数量减少,军队院校也受到相应影响,而军事科研人才补充可来源于军校无军籍本科学员。因此,人才渠道拓宽及全程培养制度使学校规划更具连续性,便于为祖国提供更优质的专业人才[1]。

(二)本科無军籍学员的培养打破了原有的纯军事人才培养的方式,更能充分利用军校教学资源

如国防科技大学施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度,导师会对学员进行全方位辅导,包括心理、学习等方面。同时,让学员更早接触学术领域的专家,提前了解自己专业的相关知识及研究动态,可以进一步激发学员的兴趣和创造力。

(三)培养全方面服务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生活在半军事化制度中,对学员本身而言不仅是一种日常行为的约束,更是各方面素质的养成。在军校校园中,军人学员营造的浓厚军事训练氛围和专业学习环境,对时间的合理紧凑安排,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无军籍学员,鼓励无军籍学员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下严于律己,这无疑给无军籍学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环境[2]。

三、无军籍学员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当前,在建设科技强国目标的背景下,我国急需培养优质创新型人才。依托军事院校拥有的优质资源,加上对比调查国内外各高校培养模式,进而深入探究军校无军籍学员的新型培养模式。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地方高校中能够得到的教学资源,在军校中同样可以得到。虽然无军籍学员不穿军装,但是依然处于军校环境下,并基于强国强军目标培养。国防科技大学拥有浓厚的学习科研氛围、优秀的任课教员和充足的教学资源,学期中,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在校内做实验;假期中,各种实习实践活动及大量学科竞赛、创新项目大大提升了学员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安全问题的有效保障

无军籍本科生相比于地方高校,人身安全得到了更好的保障。以国防科技大学为例,校门管控严格,规定学员必须携带队干部甚至更高级别领导批准的请假条和本人的学员证方可出入,同时对请假时间严格把控。另外,由于军队管理的特殊性,营区内有官兵实时巡逻,更有队干部实时照顾。如果出现了一些较为紧急的情况,学员可以及时地联系队干部并且申请帮助,大大缩短了应急响应时间。这样的做法可以类比英国大学的驻校警察制度,能够有效保障学员人身安全[3],与国内其他部分高校正在进行的“警校共建”[4]相比,这样的制度更具优势。同时,这样使得队干部与学员之间的关系更密切,更容易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

(三)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军校过硬的作风影响着无军籍学员的日常管理,无军籍学员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在军校,无军籍生与军籍生均需遵循一日生活制度。与部分地方高校学生相比,军校学生更能严格把控自己的生活尺度,按照时间安排进行正常作息,做到更加健康地生活。而有规律的作息使学生平时上课、工作注意力更加集中,生活更加具有活力。

另外,总体上说,军校无军籍生的身体素质及体育锻炼情况也优于大部分地方高校大学生。对比部分地方性大学正在进行的“一流体育教学”创新探索[5],军校拥有更好的环境(受到军校内军人的影响),利于进行体育教学,并且对体育锻炼有更高的要求,比如进行标准蛙泳考核等,使大家自觉注重体育锻炼。拥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无疑对健康身体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在军校生活,可以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这不管是对大学生活,还是对以后走入社会及家庭生活,都是十分有益的,同时也是无军籍学员的一大宝贵财富。

四、无军籍本科生创新人才“4+X”培养模式

针对全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利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具体展开不同教育层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军校无军籍本科生“4+X”培养模式。其中“4”为四年本校本科教育,“X”为除了必修课业以外的教育。层次分析法主要围绕“X”进行构建。

无军籍培养构架总体分为三层,顶层为目标层,即培养全面创新型人才;最下层为方案层,即针对现状提出的相关解决方法;中间层为准则层,准则层的总和即为我们需要的目标,在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准则层的具体展开延伸则为方案层,并且方案层的某一个单独方案可以同时隶属于不同的准则层,准则层又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通识教育、人文情怀教育、人格教育[6]。基于“4+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更广阔的视野。

(一)通识教育

所谓通识,《教育大辞典》解释为“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均应接受的有关共同内容的教育”。通识教育指涉猎广泛领域,进行更为全面的探索。许多学员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可能并不清楚自己的方向,面对进入大学后直接开始的专业化学习一时难以接受。而全面通识化的教育,可以让学员接触更宽广的领域,认清自己的方向。欧洲国家教育其实包含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二者互为补充,地位相当。

(二)人文情怀教育

人文情怀教育,一方面表现在课程设置上,比如人文社科课程的开设;另一方面表现在核心价值观导向与教育上,重点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两方面相辅相成,使学员在获得一定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加深人文感受,后升华为人文情怀,体现在日常言行中。在人文科学领域,文学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员培养感性认知,使学员进一步多角度认识世界。学校目前设有欣赏式文学艺术课程,但许多学员为了取得较高分数,宁可牺牲这部分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这些课程成效不是很明显,因此,部分情怀教育课程应该设为正式专业课[7]。针对核心价值观导向与教育,使学员在人文情怀的培育中,了解不同的人文底蕴,在对文化艺术社会科学的学习中,润物细无声地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三)人格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珀文曾说:“任何一个人都明白人格是什么,但又都讲不清楚人格是什么。”因此,人格教育很难被精确定义。笔者较为狭义地认为,人格教育即对人品格的培养教育,更注重培养优良人格品质,使学员从不同角度不断完善自我。针对个人而言,人格教育就像是线,连接着知识培养形成的理论系统和教育感化造就的内心品格,帮助不同类型的人(特别是正在成长、刚刚接触社会的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针对组织乃至社会而言,则更有可能营造好的风气。在实现培养高智商、高情商、优秀品质的年轻一代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人格教育显出其重要性。而良好的人格教育不只是口号,更多在实践。加强对外联系与交流,可以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参与志愿工作,可以在成就自我的同时回馈社会,为社会活动贡献力量。

五、军校环境下无军籍学员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依托学科及专业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012年11月至2017年5月近五年期间,高校承担的各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约134万项,出版著作约11万部,发表论文约131万篇,提交各类咨政报告约4.3万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实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在人才培养中,理工科高校尤其需要注重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通过人文社會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丰富情感及社会责任心等。就目前而言,军校无军籍学员所学专业主要是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而文科学科开设较少,所以可以针对无军籍学员开设更多的专业科目,比如文学、哲学等。同时,利用军校特有的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教师来校任教。当教师力量足够雄厚,以及相应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时,便可以招收文科类无军籍本科生。笔者认为这一点可以参考一些文科学校开设数学等理科课程的做法。

(二)与地方高校联合培养共享资源

针对军校无军籍本科生,笔者认为,军校可以与国内其他一些顶尖的地方高校进行联合培养,实现师资、教学设备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例如,1994年,武汉大学等五所院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宗旨,实施五校互相选课、辅修双学位的“联合办学”;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实现跨校、跨学科辅修制度创新;国防科技大学与三所医学类大学实行分阶段跨校的联合培养方式。合作的高校之间可以共同承担一些大型的、有难度的课题,同时,可以与现阶段兴起的企业大学合作,并分别安排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导师负责制定培养计划,并与企业导师充分协商,共同培养善于实践的高素质人才。这个做法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引导学校教学理念的更新,另一方面也可以做好相关企业的人才储备工作,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三)结合无军籍学员未来就业及发展诉求,创新学生学习与实践评价模式

在大学中,除了通过必修课的成绩来衡量一个人优秀程度外,还可以将创新活动等实践项目作为最终成绩的一部分。实际上,创新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二者兼顾下培养出的创新型人才未来更具竞争力。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了在高等学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可见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将实践能力纳入最终成绩也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实践项目的重视程度。

六、结语

为响应强军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军队院校推动深刻变革。军队院校招收培养无军籍学员,为国防建设与社会科技建设储备了大量创新型人才,同时对无军籍学员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严格、更科学的要求。本文主要以国防科技大学招收无军籍学员为例,通过对无军籍学员培养目标的分析与对无军籍学员培养现状的调研,发现军校环境下无军籍学员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这对军校无军籍学员培养模式的创新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同时,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对其他军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宇杰,刘双科,王珲,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科学构建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思考——基于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学科的对比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8,41(4):62-70.

[2]张小平,刘博涵,赵璞,等.学术软环境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初探:清华大学的案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8):1-4.

[3]倪洪涛,韩玉亭.论英国大学安全治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5):113-119.

[4]李松.浅谈改善大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措施[J].魅力中国,2016(19):54.

[5]马文杰.大学体育“三个一流”建设改革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0,40(1):118-121.

[6]栾巧云,顾雪松.大学生人文情怀教育的再思考[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5(4):122-126.

[7]卜令峰.藝术教育对军校学员创新思维培养的价值解析[J].西部学刊,2020(8):68-70.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Non-military Students in Military Academies

HE Shu-yana, DOU Ya-jieb, DING Hao-fenga, XUE Shi-yanc

(a. School of Aerospace Science; b. Schoo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c. School of Military Basic Educ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73,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eform of military academies in recent years, some military academies have begun to recruit undergraduate non-military students. As a special grou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ilitary academies, the innovation of training non-military students faces many challeng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ining model of non-military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military academies. Firstly, the demand and purpose of training non-military students in military academies in the new era are clarified, and then University of Defen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ining non-military students, and finally, relevant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non-military students are put forward, and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are pointed out so as to provide the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non-military students in the Chinese army.

Key words: military academy environment; non-military students; student training program; 4+X training model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大学军校人才
“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雷达技术专刊”编者按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学院介绍
国防科技大学办学70周年雷达技术专刊征文通知
人才云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最美师生情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