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策略探讨

2021-01-12张瑞显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工作管理

张瑞显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0 引言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很多的问题,加强思政引导,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的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很大,仅依靠传统的手段的口头命令实施管理是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的,只有不断地顺应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创新管理手段,才能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1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

1.1 面临的机遇

1.1.1 丰富了学生管理工作素材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总量非常大,互联网中可以承载的各类资源可以丰富学生管理工作的素材。辅导员可以从网络渠道去了解学生的各方面信息,利用网络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定位管理工作的难点,并从难点入手,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1]。

1.1.2 冲破了学生管理时空限制

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辅导员都是面对面的形式进行的,有许多的局限性,无法保证学生间的有效沟通。而互联网具有即时性等诸多优势,高校辅导员通过互联网工具能够与学生线上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并在网络平台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让学生可以放下心中的包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便于辅导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2]。

1.1.3 增强了辅导员的亲和力

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的管理者、引导者,也是学生的朋友,只有将辅导员、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学生才能更主动地接收辅导员,配合辅导员开展相关的管理工作。在网络时代下,各类媒体交流平台、软件的大量出现,让学生和辅导员间的沟通交流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开放、平等的网络交流模式消除了学生与辅导员间的距离感,增强了辅导员的亲和力,让辅导员能够更顺利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3]。

1.2 面临的挑战

1.2.1 大众文化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大众文化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其中,一些低俗的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行为带来影响。而高校学生是网络信息的受众主体,极易被多元的大众文化所影响,将一些非主流文化当作精神素材去宣传,由此受到负面影响,大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这使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例如,在高校院校学习生活中,很多学生存在沉迷游戏的情况,一到节假日,学生成群结队的前往校园周边的网吧“上网”,玩游戏经常通宵达旦,甚至还有学生逃课去网吧,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还有一部分学生基于网络中的负面信息影响,心理健康失衡,长期被网络中的“毒鸡汤”荼毒,让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阴暗、自私、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甚至出现心理抑郁、焦虑等症状,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堪忧。

此外,网络文化中,还是很多诈骗分子的法外之地,近年来,很多学生深陷校园贷的危机,严重损害学生利益,社会影响恶劣,这些都是网络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1.2.2 “言论自由”、西方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本身就具有开放性、虚拟性特征。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能够自由发表言论,在虚拟的环境中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同时,大学生也能够从网络上看到他人所发表的一些言论,而一些反叛性的一些言论,对大学生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在此情况下,使得各国的本土文化备受冲击。而

我国虽然文化博大精深,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很多大学生都推崇西方文化,过西方节日,听西方音乐等,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负面思想。由此可见,西方文化所带来的冲击,使得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1.2.3 对辅导员思想素质水平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互联网环境下,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想素质水平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高校辅导员都比较年轻,虽然,他们能够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工具,但是还存在思想素质水平等方面的问题,无法给学生提供正确的思想引导。

同时,互联网时代下,网络信息技术应用频率很高,但经研究显示,高校的很多辅导员互联网技术的利用率并不是很高,且熟练度也不够,无法与学生进行实时交流,也不能有效掌握学生的思想情况。此外,辅导员所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创新力不足,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无法发挥思想引领的效果[4]。

2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思想,搭建与学生思想交流、引领的平台

高校辅导员要更新传统的学生管理思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空间,以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要求。辅导员要依据大学生各阶段出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引导,全方位、多角度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管理,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全面覆盖,学生已经是人人具备一部移动通信手机,教师一定要借助网络手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和交流,真正和学生“做朋友”。

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网络交流和联系的重要手段,当学生有疑惑或有隐私问题不方便当面聊天时,教师可以通过微信主动与学生交流,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学生心理疏导,排解学生心中的苦闷。或者可以通过民主论坛,成立学生群体发表言论的模板,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论坛板块,学生可以自己注册后访问,然后可以发表言论,教师可以及时跟帖,积极引导和相应学生的心理提问,积极进行学生心理引导[5]。

在当前网络文化普及的社会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学生思想的引路人,指导学生文明、健康用网,避免被不良的网络文化荼毒,同时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警惕性,避免深陷其中。辅导员可以定期对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控力,真正做到让网络服务于同学。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意识到自己安全防范能力的不足,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保持安全教育警钟长鸣。通过有效的指导教育,倡导依法、文明、安全、理性上网意识,并向学生介绍有关电信网络诈骗常见的诈骗手段以及预防措施,发放网络文明倡议书、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彩页,让学生将文明上网和反诈骗知识带回家,向身边的亲人朋友宣传,增强反电信网络诈骗的能力,提升对网络文化的辨别认知能力,避免上当。

此外,针对部分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情况,相关高校辅导员要把握网络时代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做好正确引导,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同学们对网络游戏所造成危害的认知。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类讲座、读书会等,通过积极引导同学们参加丰富多彩课余生活和社会实践来充实生活,远离网络游戏。

2.2 强化新媒体管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网络环境下,涌现出了各种新媒体,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就要强化新媒体管理,将新媒体应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第一,辅导员要清楚并能够熟练应用学生经常用的一些网络平台或社交软件,主动参与到学生网络互动过程中来,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及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并做好记录整理。在此条件下,辅导员可使用学生利用率高的一些社交软件,或者是自主研发的新媒体平台,发布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第二,要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强化对新媒体的认识。辅导员要定期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法规制度,普及新媒体知识或者是与其有关的法规,强化大学生文明上网的意识。当大学生不能正确利用新媒体时,需要加以正确引导。为了方便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给予正面积极向上的心理管理,辅导员还可以利用校园共享网络,建立共享资源区,在校园网站上社里一个板块,学生对自己的书籍、影视资料、游戏软件、音乐碟片等可以交换共享,辅导员同时进行合理的监管,对正版事业给予大力支持,通过此类资料的上传、下载,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口味和品味,在现实中更好地进行心理引导[6]。

2.3 辅导员要创新管理工作模式,有效发挥网络优势

辅导员要有效借助互联网的数据采集、分析、存储等能力,将自身日常工作事物做好分类、总结,找到管理的方法,将各项管理工作数据化、网络化,构建完整的网络管理数据库。在此条件下构建学生管理平台,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管理数据信息、获奖信息等的管理,缓解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压力。同时,辅导员也要讲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平台中,当学生进入到该平台,网络思政教育也会开启,达到一个好的教学管理效果。

例如,为了提升学生课堂学生成效,保持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不玩手机,高校辅导员可以借助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测,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考勤。基于物联网的电子标签和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学校构建以B/S为框架的学生考勤系统,在学生手机卡或者是校园卡中嵌入设定好的电子标签,通过学校各个教室中的监控设备来接收和发送射频识别信号,这样就可以有效对学生的上课考勤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及时把握学生考勤情况,对于缺勤学生信息自动上传系统和相关联系人,这样班主任和班级教师都可以快速掌握学生的考勤情况,以便及时提醒和采取措施。此外,在课程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课堂玩手机的情况,通过安装以相关射频反映识别系统为基础的电子感应设备,可以及时检测班级中的电子设备情况,一旦有学生玩手机,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信息,且对于相应电子设备进行定位,这样老师就可以很快判断是学生是否使用了电子设备,及时制止这种行为,同时也警醒其他学生,课堂上不要带电子设备进入,更不能在课堂中玩手机,有效保证课堂上学生能够更专心的听课。借助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发展,开展学生管理,能够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局限性,让技术和网络来为辅导员提供更多的“眼睛”,更好的监督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不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而辅导员借助这样的创新管理途径和方法,也能够省时省力,更好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2.4 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水平

作为辅导员要具备较高的思政素养、正确的价值观,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等。在网络时代下,辅导员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知识素养,要自觉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心理咨询、技术培训等活动,提升自己解决问题,利用互联网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如,通过发微信朋友圈的方式将自身对时事的看法、认识以轻松有趣的方式传输给学生,并和学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另外,辅导员也要学会怎样进行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构建以辅导员为主体的网络舆论监管体制。除了积极参加培训教育外,辅导员还要利用好空闲时间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客样能力,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更好地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辅导员育人功能,切实构建高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相关高校院校辅导员要深入解读《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41号令)的相关政策,阐释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针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解读。辅导员要学习更好地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流程有系统化、全方位的了解,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管理能力提供有效的指导。学校也要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和水平,围绕辅导员核心素养的提升和职业发展,通过业务培训、主题沙龙等形式已按计划开展多项培训。通过继续深化“培养培训+以赛促建+工作研究”的辅导员培训模式,切实做好辅导员工作专题培训、日常业务培训和新进辅导员业务培训,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所以,高校辅导员要认识到自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目前互联网发展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机遇,明确目前高校学生管理的问题和现状,牢牢把握互联网优势,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正确认识自己,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创新管理工作模式,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管理素质水平,以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辅导员管理工作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