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总目录
2021-01-12
·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探索与创新: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百年发展管窥
严 庆(1,001-010)
碰撞与守正: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百年抱持
——以回应论争与挑战为例
吕 超,张仁来(1,011-021)
价值与道义:中国共产党民族事务治理探索的基本遵循
龙金菊(1,022-031)
流变与演化: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百年俱进
彭 谦,程志浩(1,032-041)
交往交流交融:明代哈尼族与汉族关系述论
段丽波,龙 佳(2,034-047)
清前期滇西南地区的政治生态与边疆治理
——以顺宁府为中心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尹建东,王联智(2,048-062)
从互嵌到认同:移民与清代滇东南民族关系发展研究
杨宗亮(2,063-074)
从“历史”中寻找身份:傈僳族刀杆节的王骥叙事与文化表述
杨江林,张力尹(2,075-084)
云南迪庆的民主改革及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意义
李志农,周丽梅(3,001-009)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语境下“中华民族”语义脉络
马英杰(3,010-020)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溯源与热点议题
——基于CNK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分析(2014—2020)
张 媛,李福森(3,021-0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歌认同进路
刘春呈(3,034-045)
真善之间:民族志书写的价值性探析
李银兵,赵琳琳(4,001-011)
概念民族志:基于欧文·戈夫曼的探讨
王晴锋(4,012-023)
空间外延与共谋逻辑:边城“庙宇—学校”的民族志研究
张智林(4,024-033)
族群的文化交融及其国家认同
——基于内蒙古牧区的田野调查
何生海(4,034-045)
多元一体视角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结构及特征
胡兆义(4,046-056)
从“圈”到“链”:清水江流域木材流动中社会交往行为的演变
罗康隆,何治民(5,001-009)
“差价策略”:西江苗寨旅游市场的经济人类学分析
陈志永,潘盛之(5,010-019)
交换扩张的类型及其历史效应:从物的祛意义化到公民身份的制度起源
沈云都,杨琼珍(5,020-030)
“无差别”的社会空间:基于海底捞的消费文化研究
郝国强,黄颖佳(5,031-039)
数字化时代太湖渔民的身份建构
王 华(5,040-049)
宗族纽带、祖先崇拜与台湾的祖籍意识
赵树冈(6,001-009)
多民族语言生态:互联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纳日碧力戈(6,010-017)
两岸文化交流中的谒祖进香仪式分析
陈纬华(6,018-027)
“声望”控制与文化选择:台湾平埔人与汉人的交融历程
李凌霞(6,028-040)
深刻理解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严 庆(6,041-048)
论民族符号政治性与民族国家共同体建构
陈 纪,许 飞(6,049-057)
·民族地区治理·
谁更愿意争当贫困户?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预测与思考
谢治菊,谢 颖(1,042-055)
政治系统视角下亚贫困人群脱贫的路径与策略
——基于渝、豫、蒙、宁、辽五省(市、区)十县的扶贫调查
吴 帅(1,056-064)
民族志视野下的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黄建生(1,065-075)
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政策属性界定:反思与新探
丁忠毅(1,076-086)
传承与弘扬:法人类学的金秀瑶山实践
高其才(2,085-093)
金翼之家的法律纠纷:看corporation在不同文化模式与场域中的运作
杜 靖,雷 月(2,094-107)
乡村微腐败的异质性表现及其法治化治理之维
徐铜柱,张 恩(2,108-117)
提升社区动员能力:从个体到组织的多重嵌套体系
冷向明,郭淑云(3,046-056)
新公共性的重构:协商对话视阈下的城市社区公共纠葛治理研究
陈刚华,晏 琴(3,057-064)
组合式执行与累加性创新:社区协商政策的实践逻辑
魏 来(3,065-078)
空间重组背景下回迁社区老年人时空适应研究
蔡华玲(3,079-087)
新型城镇化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生计资本与就业状况研究
朱 军(4,057-067)
流动时代的流动世代:少数民族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李晓婉(4,068-079)
从“嵌入”到“融入”:空间视域中的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
刘 莹,杨 桓(4,080-089)
项目制基层实践困境:表征、缘由及应对
于 水,汤 瑜(5,050-057)
合法性与有效性:现代化转型时期基层治理的双重目标导向
徐 娜(5,058-068)
基层人民政协治理效能提升研究
——基于民族地区X县“协商在一线”的考察
朱士华(5,069-082)
乡风治理与脱贫攻坚成果的长期巩固
——基于X县的田野调查
马成俊,方玮蓉(6,058-068)
秩序与活力:乡村文化治理的问题与反思
叶鹏飞(6,069-079)
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法院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李 鑫,王世坤(6,080-092)
·民族区域发展·
农民集中居住研究的特征评述
——基于CSSCI(2007—2019)文献计量分析
孙崇明,叶继红(1,087-097)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空间生产、置换与社会整合
——基于宁夏固原团结村的田野调查
史诗悦(1,098-108)
贫而不困:当下中国农村不存在贫困陷阱
王志章,杨志红(2,118-131)
基于心理与行为双重视角的脱贫内生动力研究
贾海彦(2,132-144)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研究现状与展望
——基于CSSCI文献的分析
刘华芹(3,088-100)
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再造与路径创新
——以“赣南新妇女”运动为例
崔盼盼(3,101-110)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机制
——对湖北省50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
李 波,张春燕(3,111-122)
城镇化背景下的农村信贷与信任机制
——温州钱库镇“呈会”习俗考察
乐 晶(3,123-132)
中央企业对口援藏的角色期待、角色冲突及其缓解
杨明洪(4,090-104)
农村女性健康贫困脆弱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韦 艳,李美琪(4,105-118)
精准扶贫效益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基于CGSS2015和CSS2019数据的实证研究
陈永进,张 攀(4,119-130)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罗 东(5,083-095)
民族地区生态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以闽东畲乡为例
柯涌晖(5,096-107)
高铁开通与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旺丁不旺财?
张自强,陈姚姚(5,108-118)
社区能力、社区认同与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
——制度嵌入的调节作用
张洪昌,张再杰(5,119-128)
健康扶贫政策的历史变迁及演进逻辑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考察
范逢春,王 彪(6,093-102)
战略衔接期内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质量再认识
李书奎,任金政(6,103-113)
民族地区发展悖论的破解与发展要素的时代赋值
陈文烈,查 妍(6,114-125)
·民族教育·
论美国华人中文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周 棉,何 勇(1,109-126)
在日华人华侨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思考
王智新(1,127-138)
民国时期留美博士生的中国教育研究路径与话语构建
吕光斌(1,139-148)
·民族民间文化·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实践路径研究
——基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视角
林继富(1,149-159)
进退失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反思
陈心林,杨晓茜(1,160-168)
生长的“时空体”:“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民族叙事刍议
谢龙新(2,145-153)
“主观民族性”:地域空间的民族文化性格
——以张承志小说的空间叙述为中心
王委艳(2,154-161)
民族文化符号的记忆、想象与转换
——“魅力湘西”的语言符号解读
张 惠(2,162-168)
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清代蒙古族少女形象
——宣鼎小说《夜雨秋灯录》的复仇与报恩母题
王 立,李雪纯(3,133-141)
扎克斯·穆达民俗书写的语境生成
胡忠青(3,142-150)
场所、伎艺和民俗:“书会”的文化演进及意义递嬗
黄海英,黄继刚(3,151-159)
海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邱 婧(3,160-168)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的空间哲学
——以藏族横/纵空间叙事及事象表达为中心
颜 亮(4,131-145)
仪式的超越表征研究
——以河口瑶族度戒仪式为例
桂 榕,刘虎飞(4,146-15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世居族群的文化叙事
——以海南省三亚市疍民为例
周 俊(4,158-168)
近代冰雪文化的民族主义及日常叙事
张小军,杨宇菲(5,129-141)
略论玉龙雪山的神圣空间信仰
杨福泉(5,142-154)
卡瓦格博山地绿洲的外部空间命名
——以德钦藏族的生态认知为视角
章忠云,郭 净(5,155-168)
诗学镜像与古都遗风
——中土西域诗的文化钩沉之一
周 泓(6,126-136)
民间文学类“非遗”的别样传播
——以叶梅创作及其民族民间文化书写为中心
李 莉(6,137-148)
共同注意力下的关公信俗与共同体建构
——以洛阳关林祭典为例
王 丹,裴世豪(6,149-158)
现代科技视域下的社会变迁与民族文艺演变
王东昌(6,159-168)
·农村改革专题·
农村改革第一次政策突破
赵树凯(2,001-018)
重在制度框架与政策体系的改革创新
——论乡村振兴(之二)
宋亚平(2,01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