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山林区“智慧林草防(灭)火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2021-01-12李晨光
李晨光
(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山西 临汾 041000)
“智慧林草”是指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手段,形成林草行业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发展新模式。“智慧林草”平台的核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一种智慧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林草行业高效益、高质量发展。“智慧林草”是智慧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林草行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统领未来林草行业工作、拓展行业技术应用、提升应用管理水平、增强行业发展质量、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智慧林草防(灭)火系统”属于“智慧林草”系统的子分支,整个系统依托“智慧林草”系统科技优势,构筑“空、天、地、人”立体化感知监控网络,致力实现现代化“平安林区”,推动林草融合高质量发展。
1 “智慧林草防(灭)火系统”建设情况
1.1 建设初衷
吕梁山林区经营面积25.33 万hm2,经营范围跨涉吕梁市的中阳、交口、石楼3 县和临汾市的尧都、乡宁、吉县、蒲县、隰县、汾西、襄汾 7 县(区),南北长约200km,东西宽约70km。林区辖区工矿企业多、人员流动性大,且林区与农村土地叉花严重,农林交错、插花地带点多线长、多条输电线路穿林而过,整体覆盖面积达46.666 余万hm2。加上进入林区人员防火意识不强,火情出现可能性极大。目前,林区管护人员少、防火投资不足、消防力量有限、消防基础设施不健全、防火科技含量较低,这些诸多因素,导致森林火灾预防难度大、扑救能力弱。面对现实情况,在建设“信息一体化、数据实时化,监管精准化、查打智能化”的“智慧林草防(灭)火系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近年来,针对森林火情问题,如何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山西省吕梁山国有林管理局党委审时度势,提出要依靠科技力量,发挥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的科技优势,启动实施了“智慧林草”项目建设,先后派出考察组赴河北、陕西、广东等省进行实地考察,引进和吸取了国内外有关“智慧林草”项目建设的最新技术和理念,整合研发了适合林区实际的“智慧林草”系统。
1.2 前端采集系统
截至目前,共建设红外线预警雷达1 座;5.0km~10km 双光林火预警监测云平台78 座,其中有占地企业自建云平台13 座;安装视频卡口582 套;配置侦查无人机77 架;配置查打一体投弹无人机20 架。
1.3 中间传输系统
该系统运用的中间传输系统为移动4G 网络,已基本实现设备的正常使用,但由于辖区多处于深山腹地,山高路远,移动网络盲点成为制约“智慧林草”系统正常运行的瓶颈。为此,现已在全林区范围内开始自组网建设项目,用以保障该系统的有效运行。
1.4 平台处理系统
(1)该平台现有移动指挥中心1 处,总控中心2处,基层分控中心13 处。只要有硬件设备、联网条件和访问权限就可以建立分控中心。根据未来林区防火实际,还计划增加3 个新建林场的分控中心。
(2)运用天地影像图叠加1∶2000 正射影像图,覆盖林区25.333 万hm2及周边插花地带共50 万hm2范围,以此转换的电子三维地图更清晰、更精准。同时,因子标注全面,数据详细,覆盖底图、资源、管护、火源、防火5 大类43 个因子。
2 “智慧林草防(灭)火系统”功能及应用
2.1 防火功能
(1)红外预警雷达每5.0min 探测一周,半径30km(2 800km2),能够快速定位火点位置、自动在平台发出警报、将火点能量值实时展示、生成静态地图、全天候24h 监控无需人员值守。
(2)监控云台摄像头,采取红外线监控和可视光监控两种方式,对半径5.0km~10km 区域内生态安全和潜在风险360°旋转24h 监控,监控面积可达78.50km2~314km2,具有烟雾识别功能,发现异常情况自动报警并存贮视频资料。同时,大范围远程视频监控和预警雷达,可以实时进行高空监测。
(3)太阳能4G 智能监控语音卡口,能够实现语音提示、双向通话、实时监控、事后回放。管护人员和监控人员可以在手机和控制中心,观察到一定范围内的林木、林地、道路、过往车辆、人员及野生动物活动实时图像。若遇到异常情况,可对相关目标进行跟踪定位、放大录像,并进行及时处置。
(4)侦查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解决监控盲区、偏远山区、陡峭山崖等地段的巡查难题,可以减轻护林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对森林火灾监测、火情侦察及救援指挥能够快速提供准确信息。
2.2 灭火指挥功能
“智慧林草防(灭)火系统”将以往传统的依靠人力观测发现、火场打点勾画燃烧界线、火场扑救人员向指挥员汇报和现场指挥等情况,整体上升到集云服务、智能化、集成化为一体的指挥体系上来,能够为防(灭)火指挥提供包含预警推送、气象信息、火场态势、火灾评估等智能辅助决策,使火场的各类数据更加明朗、清晰、实用,为指挥员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保障,实现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
2.2.1 确认火情
雷达第一时间接到报警后,会自动推送给值班室和热点就近的管护员手机app 中,实现第一时间接警处置。指挥部派无人机和就近管护员同时出动侦察火情,也可通过就近视频监控查看火情。管护员回传火场图片确认火警后,展开对应灭火行动。
2.2.2 多方出动
查打一体无人机接到指令后,携弹飞往火场结合气候、风向等要素,精准定位火头投掷灭火弹,压制火头;通信车、指挥车即刻开赴火场。同时,消防队接警后开赴火场,展开地面扑救。指挥部通过无人机、车载摄像头即可了解现场情况,给出作战命令。
2.2.3 综合研判
指挥部依靠本系统能够摆脱时间、空间限制,第一时间全面掌握火场周边地理信息,包括植被、地形地貌、气象、基础设施、扑火设施、人员队伍、人员装备、视频监控、监测站、无人机、直升机、巡护员等信息。
2.2.4 科学扑救
根据火势决定是否开设隔离带,是否出动直升机空中支援,采取合理扑火(灭)战术,形成地空立体灭火格局。指挥员根据实地回传情况在平台进行作战标绘,手机端同步显示标绘信息。通过防火通和火场标绘功能,就能够把各扑火队伍分布位置和队伍上传的图片、视频与指挥中心互动,形成一体化调度,动态定位,掌握扑火分队状态和火场一线情况。
一体化调度功能,可以把多个终端(PC 端、手机端和电脑端)相结合,进行文字、语言、视频一体化调度,将两个或多个地点的多媒体会议终端连接起来,在其间传送各种图像、语音和数据信号,支持各级指挥员和分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
3 “智慧林草防(灭)火系统”建设的意义
“智慧林草防(灭)火系统”试运行以来,共核实和提供火情报警15 起,由于早发现,都能及时进行处置,没有造成森林资源损失。其中,安装在林区各路口的视频监控卡口,也为公安部门破案提供了帮助。移动指挥终端在尧都区一平垣火灾扑救、蒲县山中火情处置和沁水县火灾扑救中,充分显示了便捷和指挥作战能力。既能实现火情早发现、早处置,减少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又能实现防(灭)火工作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