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钢格构式构架两种梁柱连接形式对比研究

2021-01-12王义鹏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1期
关键词:格构角钢梁柱

闫 勇,王义鹏,陈 寅,鲁 伟

(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1)

1 概述

对于国外变电工程,为便于集港运输、节约工程造价,配电装置构架通常采用角钢格构式结构,即构架梁、柱均采用四边形格构式塔架,主材及腹杆均采用角钢。相比于国内常用的圆钢管A 字柱构架,角钢格构式构架具有节点较多、构造复杂、所有杆件均为二力杆、主要承受轴向的拉力和压力等特点。构架梁柱节点的连接形式是角钢格构式构架设计的关键点和难点,常用的梁柱节点连接形式有以下两种:一种是构架梁下弦端部两个节点与构架柱节点采用螺栓连接,受力特性类似于梁柱铰接,以下简称A 方案;另一种是构架梁上、下弦端部四个节点均与构架柱节点采用螺栓连接,由于连接刚度较大,可以传递弯矩,受力特性类似于梁柱刚接,以下简称B 方案。

2 模态对比

本文以巴基斯坦某换流站132kV 构架为例,该132kV 构架采用单排双跨角钢格构式塔架结构,构架全高18m,梁底标高12m,构架梁跨度12m。在同等条件下(构架梁柱各杆件截面相同、风荷载和导线拉力等荷载条件相同)利用有限元软件STAAD.Pro 分别建立两种梁柱连接形式(A 方案和B 方案)的计算模型。

采用STAAD.Pro 软件对该132kV 构架进行模态分析,并取前三阶振型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见表1;通过对比可知,两方案Z 向(平面外)和扭转振型计算结果相近,而X 向(平面内)振型自振频率A 方案(3.41Hz)大于B方案(2.37Hz)。初步看来,两种梁柱连接形式主要影响构架X 向(平面内)整体刚度,而对Z 向(平面外)刚度影响不大。

表1 两种连接形式前三阶振型及方向对比

3 内力对比

分别选取两种模型构架梁、柱弦杆在基本工况下各节间最大内力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见表2,可以看到,对于构架柱节间内力,A 方案(梁柱铰接)是B 方案(梁柱刚接)的1.16~1.38 倍;而对于构架梁节间内力,B 方案是A方案的 1.32~1.55 倍。

表2 两种连接方案基本组合梁柱节间最大内力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模型计算结果与简化的平面钢架定性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对A 方案,构架梁内力曲线呈现典型的简支梁特征,即跨中内力较大,而梁端内力较小;对B 方案,构架梁内力曲线呈现典型的两端刚接的双跨连续梁受力特征,梁端内力较大,而跨中内力较小。

图1 A 梁柱铰接第 1 阶振型(X 向,平面内)

图2 B 梁柱刚接第 1 阶振型(Z 向,平面外)

表3 两种连接方案梁柱标准组合最大位移对比

表4 两种连接方案经济性对比

4 位移对比

分别选取两种模型构架梁、柱在标准工况下各节点最大位移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见表3,从计算结果可知,Z向(平面外)节点位移计算结果相差不大,而X 向(平面内)节点位移相差较大。对于柱顶位移,A 方案(梁柱铰接)是B 方案(梁柱刚接)的 2.62 倍;对于梁底位移,A 方案是B 方案的1.91 倍。

从位移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梁柱连接节点方案主要影响构架X 向刚度(平面内),这是由于B 方案(梁柱刚接)能够传递梁端弯矩,提高了构架X 向整体抗侧刚度。

5 扭转角对比

由于导线挂点位于构架梁下弦节点,导线拉力对构架梁形心存在扭转力矩,为便于研究两种不同模型构架梁在受力情况下的扭转情况,在STAAD 计算模型结果上,引入扭转角θ 的概念,构架梁每个截面上的扭转角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θ=arctan|(Δ2x-Δ1x)/(h+Δ1y-Δ2y)|

其中Δ1x、Δ1y分别表示梁截面出线侧下弦节点水平位移、竖向位移;Δ2x、Δ2y分别表示梁截面出线侧上弦节点水平位移、竖向位移;h 表示梁截面高度。经计算,B 方案(梁柱刚接)梁截面平均扭转角0.017rad、最大扭转角0.045rad;A 方案(梁柱铰接) 梁截面平均扭转角0.035rad、最大扭转角0.071rad,分别是B 方案的2.06倍、1.58 倍。对比可发现,虽然两种模型扭转角数值都相对比较小,但梁柱刚接模型的梁截面抗扭性能明显更优。

6 经济性对比

以上计算分析均在同等条件(相同截面、相同荷载)下利用两种梁柱连接方式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为了便于进行经济性比较,基于以上计算结果,按计算内力选择合适截面,各截面应力比均按80%左右控制,统计两种连接方案经济性对比见表4。从表4 可以看出,A 方案构架柱用钢量较大,B 方案构架梁用钢量较大,由于构架柱数量多于构架梁,总体上看两方案经济性相差不大,而B方案经济性更好。

7 结论

本文对角钢格构式构架常用的两种梁柱连接形式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两种连接形式对构架平面外刚度影响不大,而对构架平面内刚度梁柱刚接大于梁柱铰接。

(2)梁柱刚接构架柱内力较小、构架梁内力较大;两种连接方式构架平面外位移相差不大;而梁柱刚接构架平面内位移较小;梁柱刚接可以有效约束构架梁扭转变形,扭转角更小。

(3)总体上看两种连接形式对钢材量影响不大,梁柱刚接构架结构性能更优,推荐工程设计采用梁柱刚接方案。

猜你喜欢

格构角钢梁柱
热轧耐候角钢塔结构设计研究及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强风环境模拟的建筑RC梁柱抗倒塌数值模拟
基于宏观损伤的锈蚀角钢蚀余承载力评估方法
多方向梁与型钢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的性能设计分析
贴片误差和扭矩对输电铁塔角钢应变数据的影响
一种数控钻铣机床翻转夹紧工作台的设计与仿真∗
浅谈工程边坡治理的应用
预应力锚索格构技术在边坡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低屈服点钢板剪力墙梁柱刚接与梁柱铰接对比分析
刍议电力铁塔的专用角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