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一、二学段学生音乐素质测评模式浅析
2021-01-11周良春
周良春
【摘要】学生音乐素质测评是音乐课程的一部分,是新时期美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测评内容和测评模式应遵循“以学定评、以评促教、关注素养和指向实践”的国家美育评价政策实施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的测评模式和测评标准,城乡、文化发达地区和文化欠发达地区不能一刀切、一把尺子比到底。
【关键词】义教; 一、二学段;学生音乐素质;测评模式;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美育工作的重视和以评价为杠杆切实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国家意志。
义务教育第一、第二学段的学生音乐素质测评工作开展要立足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和提升,要服务于第三学段的“美育进中考”,因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统领了三个学段,教材的编写是通盘考虑了三个学段的学生发展的。
一、“学什么测什么”的测评模式
坚持“以学定评”的国家美育评价政策实施原则,所使用的教材是测试(考点)内容的唯一来源。
测评知识点(测评考点)从哪里来?
虽然以“音乐素养”冠名的书籍甚多,但都不能成为考点的出处;虽然音乐作品所使用的音乐表现要素都一样,但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材体现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国家意志。所以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是考点的唯一来源。
就全国来说,义务教育第一、二、三学段的音乐教材版本丰富:人音版、人教版、花城版、苏少版、湖南文艺版……这些版本都有简朴版和线谱版。四川省内相邻的两个地市州,乐山市和眉山市,使用都是人音版,但也有不同,眉山市使用的是人音版的线谱版,乐山市使用的是人音版简谱版。
学生学的哪个版本的教材,就测评哪个版本上的知识和技能;同理,學五线谱不用简谱方式命题,学简谱的不用五线谱方式命题。
二、全员笔试和抽样面试两条腿走路的测评模式
“学什么测什么”,音乐学习领域决定测评内容模式。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把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纵观人音社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材,在传统的音乐知识、音乐与相关文化、唱歌之外,“创造”和“演奏”这两条线是很明显一以贯之的,高中阶段甚至独立成册:《音乐编创》(必修)、《演奏·吉他》(必修)和《演奏·乐队》(必修)。为了促进音乐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的衔接和递进,让音乐教学回归艺术学习的本质:表现、欣赏和创造,“创造”和“演奏”这两个领域不应该缺席新时代的美育素质测评中的音乐课程测评。
笔试内容可直接使用各省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官网”上的题库。“表现”领域的曲目选自现行教材。
三、坚持“因地制宜”的模式,,城乡、文化发达地区和文化欠发达地区的测评标准不一刀切、不一把尺子比到底
学什么测什么,再借鉴中考和高考分区域测评模式,既能很好地解决教材不一致的现实困境,又能立足于学生学习实践实际情况,以培育和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实现国家意志的前提下让艺术素质测评百花齐放。
面试部分 面试内容:学生演奏、演唱一首必唱曲目(前奏和尾奏可不演奏)、划拍视唱一首必唱歌曲的八小节旋律和对别人的演奏或演唱做出评价和建议。
即使在同一县域范围内,就演奏的“流畅性、完整性、准确性和艺术效果”的评分标准,城乡、文化发达地区和文化欠发达地区不能一刀切、一把尺子比到底。广袤的农村,音乐教师专职但不专业,转岗教师多、音乐爱好者当音乐老师的比例大。新入职的年轻人,专业院校毕业,科班出身,不可能任教完学校所有班级,部分班级的音乐课程由主课老师兼任是常见的现象。
(二)笔试部分
1.首选“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网” 各省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网”提供了丰富的选择题,题量大,类型丰富,“简单、一般和困难”三种试题类型都有,还提供了手动组卷和自动组卷两种模式,这样设置为为“因地制宜”检测提供了无比宽阔的操作空间。
2.自主命题弥补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短板 “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网”为第一、第二学段学生的音乐素质测评提供了优秀的平台,但农村地区很多学校的硬件不能让检测顺利进行,网速慢、耳机不响、不能保证一个班的同学人人一台计算机同时检测、计算机运行慢、播放音频困难……等等困难无法克服。自己编制笔试试题变成了必须,笔者所在县域就属于这种情况。
四、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模式
目前进行的测评形式单一。他评,即教师评(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成绩考核评定)大行其道,学生自评和互评没有受到重视。
对自己的演奏或演唱做出评价或改进建议,称之为自评。 对他人演奏或演唱做出评价或建议,称之为他评;小组内就演奏和演唱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称之为互评。
笔试环节和面试环节都可以使用互评和他评模式考核学生的审美能力。给一段演奏或演唱的教材曲目录音或一个同学演奏或演唱教材曲目后,学生们听后指出自己感受到的优缺点,并就缺点提出改进意见(用不定项选择题模式)。
音准和节奏,是音乐的两大生命体征。也是自评、互评和他评的基础内容之一。
正确、美观、大方的演唱姿势,良好的节奏和音准,对音乐作品的速度、情绪、格调、人文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学生能否看得明白,说得出来,并且言之在理,是审美能力高下的分水岭,是学生音乐素养深浅厚薄的外在标志。
《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 2021年8月7日刊文指出:通过知识技能、审美体验、专项特长这三个维度的考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美育综合素养进行评价。([8])从测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角度出发,知识技能和审美体验的测评宜用笔试方式,专项特长用面试方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版2019年6月第43次印刷 )
[2]《音乐词典条目汇辑 音乐教育学》 [M] 北京 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
[3]郭声健,刘珊《美育评价政策:背景、内容与原则》[J]湖南大学学报 2021年6月17日
[4]《当音乐素养遇上考试,怎么办》温州教研公众号
[5]《学科能力标准与教学指南:中小学音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温州市小学音乐课堂常规》 2015年3月印发
[7]《借学业质量测评 提学科数据素养》钱瑞华.《中小学音乐教育》2018年第3期
[8]《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J]人民音乐出版社 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