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价值引领 稳中求新求活

2021-01-11周健张献科黄永生

广西教育·D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历史试题选择题试题

周健 张献科 黄永生

2021年,广西高考历史学科使用的是全国甲卷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的总体特点是注重价值引领,落实课改要求,稳中求新求活。下面,我们对试题进行简要分析,同时对2022年高考历史备考提出教学建议与复习对策。

一、2021年广西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

(一)2021年与2020年广西高考历史试题对比分析

2021年广西高考历史试题通史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考查比例与2020年相比具有较大的变化,2020年全国Ⅲ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各部分所占比重基本保持均衡,2021年则侧重考查中国近现代史。从模块来看,2020年历史试题侧重考查政治模块,2021年侧重考查经济模块,而思想文化模块的分值基本没有变化(见表1)。

与2020年广西高考历史试题相比,2021年高考历史试题在基本结构、分值分配、呈现方式(新材料、新情景)、命题者确定考点知识的标准(必备知识)、考查目标要求和价值导向等方面基本不变(见表2、表3)。主要变化在于具体的考点知识。比如:开放式材料题,2020年依托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的调查统计,考查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的变化状况;2021年考查的则是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及理由。

(二)2021年广西高考历史试题特点分析

1.铸魂育人,彰显价值引领

高考评价体系要求“高考要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2021年恰逢建党百年,回顾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的伟大奇迹。2021年广西高考历史试题利用对党史的深度考查,达到铸魂育人的总目标。

(1)学史明理,增智慧。试题选取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党的领导人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探索的具体史实,启发考生从中感悟真理的力量,领会读史明智的意境。如:第47题分别选取1978年和1988年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三次讲话内容,一方面呈现改革开放尚未开始时,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重申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观点,引导中国及时发展科学技术;一方面呈现改革开放10年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强调“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将科技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的论述。这也激励了考生树立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2)学史崇德,悟思想。试题通过呈现党史故事和人物,考查党史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逻辑,引导考生从革命志士、党史故事中深化对党的精神谱系的认识,鼓励考生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如:第29题引用党的早期领导人蔡和森关于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关系的论述,突出革命先烈对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发生在中国的坚定信念,证明建立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引导考生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武装思想,砥砺品行。

(3)学史力行,担使命。试题通过呈现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伟大实践,激励考生从党史中汲取干事创业的智慧和力量,把党史学习成效转化为成才报国、担当使命的动力。如:第41题以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为背景,说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制定外贸政策时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突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堵封锁,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发展,旨在启发考生在新时代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新征程上提振勇毅前行的精气神,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使命,争当时代传人。

2.落实改革,强化教考协同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孙海波指出:“继续深入推进高考的内容改革,在推进过程中,要加强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以及高考综合改革的协同,按照‘一核四层四翼’的考查目标,加强对关键能力的考核。”这强调了考查的目标和对象。2021年广西高考历史试题体现了考试改革的理念,侧重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关键能力,突出历史教育立德树人的社会功能,达到引领教学的导向作用。

(1)考查历史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高考历史试题贯彻落实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融入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引导考生通过建立相关史实的时间、空间联系,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知识,阐释历史史实和历史问题,论证历史观点,在解决问题中彰显家国情怀。如:第42题将考查重点放在如何应对陌生、复杂、开放、真实的“明代卫所设置区域及理由”这个全新且具有综合性要求的历史问题情境中,要求考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下进行推理和判断,运用所学的历史、地理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融合在一起,彰显了素养立意,还考查了考生的关键能力。

(2)考查历史学科能力,体现新课改理念。试题突出对历史学科素养考查的同时,注重对历史学科能力的综合考查,进一步体现新课改理念,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考查信息加工能力。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考生都要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读取、筛选、分类、归纳和提炼。如,第41题综合呈现了学者论述、档案资料、经济发展数据等不同类型的材料,要求考生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在归纳和演绎的基础上形成对综合信息的解读和诠释,进而展开论证、探讨并得出合理结论。第二,注重考查批判性思维。试题通过增加探究性、丰富作答指向等手段,考查考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如,第46题以两伊战争作为背景,引導考生将观察视角从参战国转向联合国,深入思考国际社会力量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中为维护世界和平所发挥的作用,以辩证的眼光认识联合国维和的局限性。第三,考查考生的表达与论述能力。材料解析题或通过增加设问的针对性,侧重考查考生的情感态度,或通过试题的开放性,侧重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或要求考生分析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征,对得出的结论进行解释和论证。

3.保持稳定,稳中求新求活

(1)试题形式基本不变。试题的题型结构依然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含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选择题每道题4分,共计48分;非选择题第41题是必考题,第42题开放式小论文是必考题,第45—47题是选考题。整套试题的形式特点依然是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新视角。

(2)试题难易程度稳定。与往年相比,试题命题依然秉承“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理念,侧重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强调学科思维,注重价值导向,紧扣时代脉搏。

(3)试题以主干知识为主。历史主干知识就是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等。试题依然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如:先秦思想(老子、孔子对礼乐制的论述)、汉代人才选拔机制、宋代思想习俗观念、明代科举出身等级与官员的威望、北京政变后清朝的政局变化、蔡和森对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关系的论述、1931—1934年中国钢铁业情况、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古希腊民主政治、巴黎公社、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1930—1931年美国社会状况、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国家对华贸易政策异同的原因、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及评价中国对外贸易政策、明代卫所集中分布的区域及理由、孝文帝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联合国安理会通过598号决议的背景及评价联合国在调停两伊战争中的作用、邓小平对科学技术的论述及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等。试题考查考生熟知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典章制度等,没有出现偏题、怪题,考生能够发挥正常水平。

(4)注重考查考生的能力。试题侧重考查考生运用学科基础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选择题,考生需要运用历史基础知识解答的试题共有10道题,只有第26—27题可以依托题干材料,推理判断得出答案。非选择题第41—42题均需要运用历史基础知识才能答全、答好。选考题第45、47题也需要运用历史基础知识解答,才能获得相应的分值。此外,试题还注重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读取、筛选、分类、归纳、提炼、解释等能力。如:第32题以古希腊阿里斯托芬剧作中的故事创设情境,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实质;第35题借民众生活创设情境,透过现象看经济大危机。与往年相比,试题对考生的学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引领和助推新课改。

(5)试题稳中求变求新求活。试题的新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第41题通过中西对比体现正能量的设问。②第42题是开放性试题,开放度较大,学科特点明显。③第46题不再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事件,而是考查20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④第47题考查的是中国当代史中邓小平关于中国科学技术的论述。⑤中国当代史的分值占了较大比重。⑥考查考生的学养及灵活应变能力,如第41(3)题、第46(2)题,同样是“评价”类设问,但答题方向有别,前者考查考生的政治站位意识,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后者是评价类试题的经典式答题模式。⑦不回避热点,直面现实,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⑧对考生的素养、能力等要求提高,如,选择题都是以材料的形式出现,并且题干材料字数有所增加。⑨加强了对党史和无产阶级革命历史的考查,如,选择题第29、33、34题,非选择题第41、47题。

分析2021年广西高考历史试题可知,选择题(平均分:25.935 9分;难度值:0.540 3)要稍难于非选择题(平均分:28.537 7分;难度值0.548 8),但都是中等难度题目,这说明试题对考生的考查和衡量是全方位的,体现了高考“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二、2022年高考历史备考建议

(一)加强研究,把握方向

1.研究高考改革动向

新课改以后,高考备考成为新的研究课题,特别是新高考对试题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核心,重视考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强调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这不仅指明了未来高考命题的方向,还提供了高考备考的指南。因此,唯有加强对高考改革动向的研究,才能在高考备考中占据先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研究近年高考试题

2021年秋季学期,广西进入第二轮新课改,紧随其后,新高考即将来临。因此,研究近年广西高考历史试题和全国新高考卷高考试题,分析考点分布、试题难度、试题特点、评分标准等,是高考备考对策之一。

3.研究高考信息

信息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但是分辨信息的能力是教師高考研究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报刊、重要会议等途径,搜集到很多信息,之后要对信息去伪存真,提高领会和把握信息、对资料进行筛选和再创造的能力。

(二)关注学情,因材施教

审题不仔细、不到位、不准确;基础知识不扎实,没有掌握基本史实、基本概念;阅读能力不强,无法从材料或情景中提取有效信息;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分析综合能力不强;答题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答题没有指向采分点,语句不通顺、不流畅;答题不分层次、观点不明确;卷面不够整洁;不会融会贯通,迁移整合能力低;等等。这些是近年广西考生在历史高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我们建议:

1.因材施教,分层达标

在复习和备考阶段,教师应认真分析学情,建立学生档案,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实现分层达标。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学会查缺补漏,给予学生耐心、细心的辅导。

2.重视主干,突出重点

第一轮复习要抓全面,建立知识和能力框架,厘清主干知识。第二轮复习要进一步压缩主干知识,掌握主干知识的重点内容。第三轮复习将套题和专题训练相结合,在加大训练量的基础上,研究训练重点,不宜大量使用复习资料中成品套题和专题,最好使用备课组设计的练习题,力争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在备考复习时,教师的教学重点应紧扣考点,在分析考题的基础上提炼教学重点,开展重点专题训练,不需要面面俱到。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把学生能够拿到分的考点和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大胆舍弃学生能力无法达到或短期内无法达到的内容。

3.轻装上阵,积极引导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备考阶段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畏难、焦虑、烦躁甚至厌学等情绪,建议教师注意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从高三开始,教师就要培养学生认真、准确、细致、规范答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的作业和测试都要按照规范化答题的格式进行,包括卷面书写、答题速度、读题审题等,减少过失性失分。

(三)重视基础,提升能力

1.夯实基础,狠抓落实

尽管高考试题以新材料、新情景的方式呈现,以考查考生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为目标,但问题的解决还是离不开必备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以历史发展线索、历史发展脉络、历史阶段特征为统领,狠抓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单元、模块、模块之间知识的联系与整合,注意中国历史知识的纵向联系和中外历史知识的横向联系。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学法指导,指导和督促学生及时回顾已学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2.落实常规,精讲巧练

高三历史学科常规集体备课活动应在“备”字上下功夫: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注重“讲、练、评”三结合。“讲、练”要突出基础和重点,“评”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在复习中,教师要精选例题、练习,做到精心评阅,精细分析,不搞“题海”战术,把课堂纠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3.重视实战,讲求成效

在备考阶段,教师要以补充材料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能力、审题能力;通过材料论述题,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通过限时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新高考突出能力立意,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热点,善于将知识融会贯通,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图作者从左至右依次为黄永生、周健、张献科)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历史试题选择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高中历史试题命制中需把握的相关要素
例谈历史试题的系统性设计——以宋朝相关的历史试题设计为例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