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党史故事厚植大学生知史爱党爱国情怀

2021-01-11马志芹王蓉蓉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

马志芹 王蓉蓉

摘  要: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应利用思政课、校本党史资源、思政教育基地、大众传媒微平台讲好党史故事,从而固本培元,激发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巨大热情,厚植大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关键词:党史故事;大学生;知史爱党爱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1)04-0026-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核心力量,是肩负时代重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深入挖掘党史故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将其运用到高校,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史故事中的伟大精神,明确责任和使命,帮助其成长成才,厚植知史爱党爱国情怀。

一、党史故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从1921年至2021年,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一百年,这是用无数条鲜活的生命书写的百年,是无数次失败后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历史证明。我们要深入挖掘百年党史人物、党史事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当前大学生的发展特点相结合,充分发挥党史故事的育人功效,让大学生做红色江山的“接班人”,做中国精神的“续写者”。

(一)讲好党史故事,可以补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之钙

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对某种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心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将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确立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为实现共产主义抛头颅、洒热血。” 党内一些同志对红军革命前途迷茫和质疑时,毛泽东恪守理想信念,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表明坚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以及坚信共产主义事业终将实现

的信心。长征期间,“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何叔衡同志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关键在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之不懈奋斗。这些党史故事既证明了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也为高校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向导。

革命理想高于天。百年党史故事中一代代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顽强拼搏的史实告诉我们,无论何时,理想的实现都依附于坚定的信念信仰。当代大学生敢于追求,敢于斗争,但往往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学习党史故事,能够使他们受到革命先辈誓死坚守理想信念精神的鼓舞,在听党话、跟党走中“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筑牢精神之基,这不仅对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也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历史素材。

(二)讲好党史故事,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即使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依旧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才深得民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帮”和“让”成为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重要主题,有人为了去拉陷入泥潭的战友献出宝贵生命,有人为了让战士们过桥,主动趴在下面当人梯,正是有了这样伟大无私的奉献精神,我们党的力量才得以保存下来。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正是有了像邓稼先、钱学森这样一批批科学家淡泊名利、一心报国的奉献精神,中国才有了“两弹一星”的伟大成就。这一件件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他们却始终坚持甚至付出了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这些令人景行行止的品格不仅为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支撑。

百年来,作为一个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党风党纪,为今天共产党人立德修身,全心为民树立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党章确定的选拔干部的明确标准,体现了我们党需要的是作风正派、愿意为民谋福利的公德之人,而不是只为封官加爵的私利之人。这不正是我们对党史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继承与发扬吗?在高校中,利用党史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教育学生,以德育人,让其从英雄人物中感受道德风范,从自身内省中锤炼道德修为,自觉抵制“四风”等错误思想,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讲好党史故事,可以启发大学生智慧,润泽其心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五四运动前后,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在学校、工厂、田间等各地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实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认为革命和建设没有直接的模式可以遵循,而开辟新路就要有“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量,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变了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党史故事告诉我们,唯有矢志不渝地坚持创新,我们的国家才会前进,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

当前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创新精神依旧是我们前行道路的重要法宝。在高校深入学习党史,有助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升华精神境界,从而达到文化育人与精神育人的双重功能。对大学生个人来说,党史故事的学习对他们夯实理论基础,在实践中进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讲好党史故事,可以激昂大学生蓬勃奋进之力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我们党从成立至今取得的每一份成就,都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始终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醒全党:“我们还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历史告诉我们,艰苦奋斗是胜利的法宝,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党史故事中所展现的奋斗精神,是我们今天面对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所必须要发扬的。当前,各地区在党史学习中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活动,这正是把党史学习中的成效变为工作实效的体现。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在这个知识不断更新、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时代,大学生既拥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也面临社会对其能力素质的更高要求。党史故事中的艰苦奋斗精神,对大学生提高信心和斗志,锤炼意志与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以党史故事中英雄人物的奋斗精神为标杆,发扬遇到困难不低头的精神,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练就过硬本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永葆昂扬斗志。

二、发挥党史故事作用,厚植大学生知史爱党爱国情怀

能否发挥党史故事重要作用,使党史故事真正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关键在于高校要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史学习和宣传方式,与大学生的个性特质相结合,对党史故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将党史故事融入思政课

一是教师进行深入研究,让党史故事进教材。教材是学校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党史故事进教材是教师入课学生入脑的前提条件,理论性东西太多会使书本知识难以理解,学生看不进去,应依据党史故事自身特点,把党史故事作为理解理论的鲜活案例编入教材。目前我国高校虽有统一的统编教材,但其也可以自行编写有针对性的辅助教材。这就需要教师熟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教材,按图索骥挖掘党史故事背后的哲理与逻辑,找到党史故事与思政课教材的契合点,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达成共识,将其按照一定的历史逻辑与脉络编入教材,从而使统编教材与辅助教材相辅相成,切实帮助大学生学习党史。

二是构建多层次教学体系,让党史故事进课堂。当今大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迅速,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对党史故事的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做到科学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不仅要从整体上讲好党史故事,还要结合时代特点,讲述当前国家的时事政治,让大学生找到当代与历史的连接点、传承点,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思考,进而树立正确的党史观。

三是激活学生参与能力,让党史故事进头脑。在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与讲授内容相关的一些党史故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深入了解党史故事及其蕴含意义;在课下,可以组织党史知识竞赛、党史论坛、党史论文撰写等活动,让学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主体,在主动参与中使得党史故事进头脑。

(二)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效:挖掘校本党史资源

校本党史资源是每所学校独有的特色,是高校顺利开展党史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本党史资源,打造特色育人理念、办学宗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是依托当地校本党史资源优势,以校本精神育人。高校应当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突出校本党史品牌优势。一方面,从硬件方面着手,在校园里增加校本党史资源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雕塑和建筑或者张贴精神标语,有助于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党史,了解党史故事,用党史精神激励自己。另一方面,以“校本精神”为办学宗旨,利用校训、校报、校园多媒体屏幕等校园介体营造良好的校本党史资源学习氛围,潜移默化地增强大学生对校本精神认同,培养具有“校本精神”的时代新人。

二是编写校本党史教材,打造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党史资源作为每一所大学发展的真实记忆,是大学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教导每一位校园人领悟校史精髓,对传承和发扬校本党史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依托对当地党史资源的深入了解编写校本党史教材,在高校开展特色党史课程,打造特色品牌,建设特色学校,是校本党史资源传承与发扬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厚植大学生知史爱党爱国情怀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三是将校本党史资源融入实践活动,开辟第二课堂。实践是深入体会党史故事中伟大精神的有效途徑。当代大学生从小到大较多接受理论知识,鲜有进行实践的机会。高校应将校本党史资源融入校园实践活动中去,例如开展以“校本精神”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或组织学生排练相关话剧、歌曲、舞蹈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感悟精神、增长才干,进而实现对“校本精神”的真正理解与把握。

(三)用好用足思政教育基地:锤炼学生学史力行能力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启示高校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锤炼学生学史力行能力。

一是将课堂伸到基地。长期以来,党史学习存在一些局限,教育场所仅仅限于课堂,教育内容也仅仅依附于课本,这样的教学形式只能达到基本知识的传授,却难以让学生有情感认同和行为体验。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政基地,将课堂内的讲授延伸到思政基地,让同学们在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老物品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全面了解党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让学生从“凭感觉”到“实景看”,让党课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缩小学生与党史故事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情感认同,使党史故事入脑入心。

二是将听讲变为讲解。一贯地听教师讲解会使学生缺乏参与的主动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轮流进行讲解,让其在准备过程中熟知党的历史,在讲解过程中领悟党的历史,在同学点评过程中理解党的历史。既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是将所感化为所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思政教育基地的连续性,在党的发展历程学习完之后,告诉学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同时讲述其对今天的借鉴意义,让学生在历史中思考现实,摸索前行规律,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在校时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借助大众传媒微平台:创新党史故事宣传方式

当前,大众传媒微平台正在加速发展,平台的多样化也使传播内容有了更多的受众。党史故事的内容是真实不变的,但我们可以让党史故事的宣传方式更贴合大学生的接受方式,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一是创新表达风格。大众传媒微平台具有独特的话语体系,其中不乏有轻松幽默的词汇,生动有趣的表达。在这些平台进行党史故事宣传时,要避免对党史资料的照本宣科,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应更多尝试使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进行表述,突出网络宣传的语言风格,拉近党史故事与大学生的距离。

二是创新传播手段。许多大众传媒微平台,如微信、抖音、学习强国等软件,集文字、圖片、视频等于一体,可利用其拓展党史故事的宣传方式。高校可以开发自己的党史学习微信公众号或在其他平台注册账号,以不同形式讲述党史故事。使大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书本与课堂,在手机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

三是创新互动模式。高校在利用微平台时,应做好线上联动,可以创建互动交流区,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主流性与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相结合,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思考,及时表达个人的学习感悟,实现读者与作者的思想碰撞,从而激发学生对党史故事的深入解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

[2]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37.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02).

[5]十九大党章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65.

[6]习近平.在党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7]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62.

[8]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N].人民日报,2019-03-19(01).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