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祖的欠条
2021-01-11陈亦权
陈亦权
张伯祖是东汉时期的名医,他生活简朴、医术高明,深受百姓尊重,唯一让人不满的是他看病必须要收钱,即便遇上穷苦病人,实在没钱他也要带一张欠条回去。
有一次,张伯祖像往常那样在山上采药,一个附近的年轻人跑到山上来找他,说他的父亲生病了,需要治疗。张伯祖跟着年轻人来到他家里,一检查,病倒也不重,张伯祖配好药后就说要5铢钱。这可把年轻人和老母亲愁坏了,家里哪有钱呢?张伯祖想了想说:“那就给我打一张欠条吧,将来有钱再給!”
年轻人无奈,只能写了一张欠条交给张伯祖。张伯祖离开以后,老母亲叹着气说这5铢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上,但年轻人却像是看到了某种希望似的对老母亲说:“母亲,你看做大夫的这样跑一趟路就挣到5铢钱了,做大夫多好呀,我想去求求大夫做他的徒弟!”
老母亲觉得做大夫确实是个好生计,就答应了他。第二天,年轻人一早就跪在张伯祖的家门口拜师,张伯祖见他头脑聪明,拜师诚心,就收下了他。从此,年轻人就跟在张伯祖的身边勤奋学习,每天不是读医书就是上山挖草药,张伯祖也非常喜欢这个学生,毫无保留地传他医术。没多久,年轻人不仅用师父给的工钱还清了那5铢钱,而且还能有钱贴补家用了!
后来的一次,年轻人跟着张伯祖外出行医,遇到了一户特别穷苦的人家,张伯祖又让人家写了一张欠条带走。回去的路上,年轻人终于不解地问:“师父,我们做大夫的难道不应该悬壶济世,以给人治病为天职吗?有的人已经很穷困了,为什么你还非要人家写一张欠条不可呢?就不能给他们免除费用吗?”
“对于穷苦人,我可以不当即要钱,但我必须要带走一张欠条,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给我,我这样做是为了让所有人都知道,生病求诊是要花钱的!”张伯祖笑笑说,“我们做大夫的是应该以给人治病为天职,但如果只收富人的钱而不收穷人的钱,那样到最后就没人愿意看病给钱了,大夫这么辛苦又要爬山采药又要切药碾药,如果只有付出而没有收入,又有谁愿意做大夫呢?如果没有人愿意做大夫,老百姓生病又能指望谁呢?我坚持收费正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做大夫呀,你不就是被我吸引来的吗?”
年轻人见自己的心思被师父识穿,脸一下就红了,他也瞬间理解了师父的收欠条的深意。从此以后,他也坚持行医收费,实在没钱的就收一张欠条,而他后来的学生比师父张伯祖还要多,做出的贡献比师父张伯祖还要大。
没错,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被称为“医圣”的张仲景,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直到如今,它依旧是中医学生们的必读医学著作。
(编辑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