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溢情美”到“滤情美”

2021-01-11王昊

飞天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平诗学诗人

王昊

中国古典诗学基本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基本上已经成了学界的共识或定论。丰富的六朝时期的诗论中,有魏晋“风骨”说、曹丕“文气”说、陆机“缘情”说、刘勰“情溢”说、钟嵘“滋味”说等,从一般的风骨、文气逐渐向诗文抒情、情味转变,是魏晋至南朝时期中国古典诗学演变的一条路径,即由刚健、质朴、风骨、气质,向经过对自然、社会的观照而形成的“情溢”说转变,当然刘勰的诗学思想是融合了魏晋言志、风骨至南朝缘情、柔媚等两极两端的诗学思想的产物。他是在原道、征圣、宗经的基础上,再分论各体文学、文学风格、创作论、文学修辞、作者、读者等关于文学的各个方面。其中,“溢情说”源自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溢情说”是由当代大诗人高平先生总结提炼出来的。他从讨论山水诗开始,指出中国古代的山水诗的审美类型大致可分两种:第一类就叫溢情美,他就是从刘勰的“神思篇”出发总结而来。像古代诗人李白、杜牧、苏轼等都有此类佳作。第二类高平称为“溺情美”,就是比较超脱的、少有社会内容,甚至回避人间烟火的那种。就是那种“溺于山水”(白居易语)的,在“补察时政”的白居易看来,是不入流的,等而下之的,君子不为的。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人都有此类佳作。高平都充分肯定了这两类诗的特点和优点。从其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到审美价值、娱乐价值,古代这两类诗贯穿诗歌史两千多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源泉般的存在,共同塑造了我们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

在此基础上,高平结合当代山水诗创作,进一步提出了“滤情美”的诗学思想。这第三类诗美类型“赋予大自然一种过滤性功能,诗人的感受经过它的过滤,变得更加纯净,能升华到哲思的高度,显示独有的情趣。它既不同于溢情美的自作多情,也不同于溺情美的自我陶醉,而是现代人聪明才智的表现,是传统山水诗的发展”。

“滤情美”诗学思想的产生有一个过程。早在1986年高平就提出了“诗的三高”说,“高层次的客观事物”“高档语言”和“高度个性化”。也就是作为创作主体来说,一是选择诗材时要善于看到那些具有维护人类自由发展的、符合人的本性的社会生活,而非仅仅属于一己之疼痒、之苦痛的感受;二是诗人作为一个民族、国家文化艺术最高的代表性群体,他的语言文字水平一定要是代表了这个民族、国家的最高水平的,特别是体现在诗中的语言,无论含蓄还是明朗,无论热烈还是静观,那应该是人类精神和审美追求的宝贵结晶,才可发表出来;三是诗人人格和诗格要有属于自己的高度个性化的人格、诗格,他可以刚强,也可以温柔,可以峻急,也可以优雅,但是绝不可以精神猥琐,一言以蔽之,诗人的人格和诗格必须是高贵的,唯有高贵才能真正实现诗作的高度个性化。到了1989年,高平对于“诗歌表达情思”的问题提出了五种方式,直抒式、感染式、造景式、托物式和混成式,其中的直抒式、造景式就是进一步逼近了“滤情美”诗学思想的“诗歌表达情思”的两种方式。“直抒式”,就是直抒胸臆、直抒所感,这种创作方式直率,但却也不易产生好诗,如果缺乏人生的历练和体验的话。往往那些诗人的难忘记忆或刻骨铭心的遭遇容易化为此类诗作。

1990年代初,高平进一步结合研究《周易》和老子,为自己的“滤情美”诗学思想找到了更加深厚的根基。1990年,他在《<易经·贲卦>与诗的美学》一文中,通过对该卦的卦象、卦爻特点的细致分析,阐发了自己的诗学思想。贲,饰也,文饰貌。“因为这个字是由花卉的‘卉和宝贝的‘贝组合而成的,草木的艳丽加上贝壳的光泽,它的含义当然是美饰了。”然而,该卦的卦辞是“贲,亨。小利有攸往。”它亨通,但仅在于“小利”,因为“‘贲毕竟是外部的修饰,以诗为例,属于形式范畴,是应当受内容制约的,它只能被视为表象的方面,不宜过分强调,不能喧宾夺主。”再从六爻辞来辨析,就如抽丝剥茧,揭开其隐秘而丰富的意蕴。“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高平释读为,“化很大的功夫去修饰脚指头,是不会引起人们注意的;如果为此而不坐车子,赤着脚走路,岂不愚蠢?它告诉我们,修饰之功花在有用的、恰当的地方,才能收到审美的效果。”1991年,高平在《读<老子>剳记》中,专写一节,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诗学命题——“老子是一位诗人”。一般学人,不会从诗的角度来看待《老子》,也不会从诗人的角度来看待老子。但是,作为诗人的高平却能独出机杼,别出心裁地认为“老子是一位诗人”。这是相隔了两千多年,先秦的伟大思想家老子和当代的大诗人高平之间的一次真正的心灵之会。唯有真正的知音,才能理解都是诗人的心灵。在解读《老子》时,高平并不认同那种把老子当做愚民思想的滥觞者的看法,而是能够抓住要害,深入到老子思想的深处,来真正理解式地阐发老子思想。老子那些愤激之言,如“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其实是在“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老子·四十六章》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一个贪得无厌的个人和族群,都是没有希望的。作为思想家诗人的老子的情怀由此可见一斑。诗人兼诗论家高平这种睿智眼光非一般学人所有。老子的思想无疑对于高平形成、提炼并表达出自己的“滤情说”诗学思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高平的诗学思想又是建基于丰厚的民间传统诗学土壤之上的。他自幼就从民歌民谣及唐诗宋词中汲取了营养,少年、青年时期又随着解放西藏的大军在西北、西南、西藏地区行军、工作、生活了八年之久,了解和熟悉了“信天游”的民歌抒情形式。后來,由于1957年的那场运动而被迫转至甘肃河西走廊的一个农场劳动。之后,他在兰州的甘肃省歌剧团任编剧、省作协主席等职,进一步熟悉了西北地区的民歌“花儿”。可以说工农兵学官,除了商,他都做过。他从1950年代初期的时代“宠儿”,到50年代后期的社会“弃儿”,再经受曲折的遭际,终于迎来了1979年的彻底平反,获得自由,继续他的歌唱和创作,并日益进入一个诗论家角色,这些都成为高平诗学思想诞生的元素。

“滤情美”诗学可以说是高平诗学思想的精粹。除了前述他从民歌、唐诗宋词和五四现代诗等汲取营养外,他还直接从当代最具艺术创造性和精神深度的诗人诗作中提炼而来。他在提出“滤情美”诗学的文章中,还高兴地宣布,孔孚的山水诗便是这第三类审美的新山水诗。

孔孚(1925—1997),山东曲阜人,出版有《山水清音》《山水灵音》《孔孚山水》《孔孚山水诗选》等诗集。他的《乾陵》就是高平赞扬和倡导的体现了滤情美诗学思想的诗作,诗中吟道:“我向青天献我的乳”,“我的胸谷,/要建一个湖。”“我就是我,/大宇宙的情妇。”这种来自于对人文自然的观照中又渗入了宏大的历史意识、宇宙意识、理性意识。孔孚写家乡的华不注山,此山不高,但是在济北平原上耸立着,又在黄河南岸,遂成为泉城第四大风景名胜。自春秋这里发生过“三周华不注”一波三折的战争佚事、趣事,后来李白漫游至此,留有《古风》五十首之二十:“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秀俊,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从此开启了歌咏华不注山的先河。后世诗人如曾巩的“虎牙千仞立巉巉,峻拔遥临济水南”,主要描写华不注山之壮美;赵孟頫的“泉声振响暗林壑,山色滴翠落莓苔”,主要写华不注山的秀美;还有很多诗人从不同角度、不同时令对该山的美姿、美势、美景进行的描写,不一而足。而当代山水诗人孔孚笔下的华不注山是这样的:“几十亿年,/仍是一个骨朵。/雪落着……/看它:在使劲儿开!”(《飞雪中远眺华不注》)诗人用字很少,但写出了别样的诗人情怀。这是一种不同的境界、视野,不同的观照方式,不同的美。

孔孚有一首诗《母与子》:“见到海/眼泪就流出来了/我怕是海的儿子/泪水也咸咸的呀”,这和他写山的诗《飞雪中远眺华不注》,可谓姊妹篇。《母与子》写的是诗人个体与水(大海)的关系,而《华不注》写的是作为群体的我们民族甚或人类数千年万年来与山的关系,“看它:在使劲儿开!”极其简约又异常丰厚,华夏民族的群体形象,乃至人类对它的观照(“看”),是多么的宏伟、奇崛;华不注山“几十亿年,/仍是一个骨朵。”它还年轻着呢!还含着羞涩,带着怯懦呢!但它经历过无数的风霜雪雨、雷电地震、海啸飓风啊!它依然焕发着青春!

和高平同为军旅诗人、归来的诗人的公刘(1927—2003)的诗也是高平提出“滤情美”诗学的直接而重要的素材。公刘的诗作意象奇特,构思奇巧,热烈与冷峻兼具。在《诗话》中,高平论公刘的诗,指出其特点在于有风骨,有深邃的思想,新奇的想象,诗意凝练,还专引了《白花·红花》集中的诗句,“那布满面颊和手背的老年斑啊,/也仿佛都是些傲霜的梅枝。”“人心是卷宗啊,/件件桩桩,/一万年也要立案归档!”这是迈过了中年、迈向老年的诗,是充满了对过往血雨腥风、刀光剑影的生涯进行超越的饱经沧桑之作,高平称之为“凝练为警句”之作。公刘、孔孚的诗均属此情理交融的高格。这里就涉及情(美)、景(物、真)和理(理性,按照康德的思想,此可引申为“善”),真善美的统一是诗的最高境界,这是高平诗学“滤情美”之表现,也是其诗学一贯的最高追求。

高平不但在对同辈优秀诗人的评论、赏读中逐渐萌发了“滤情美”诗学思想,而且他还投入了很多精力来关注和评论年轻诗人,并从中丰富了自己的这一诗学思想。如他在《诗与生活》一文中从诗创作的高度和深度出发,认为当代诗之所以俗气或肤浅,原因就在于情感运用的泛滥,创作态度的浮躁。而情理交融或滤情可以克服这些弊端。如果再把“滤情美”诗学思想同他的另一诗学观点即“揪心情,惊人语”结合起来观察当代诗人和诗作,则会发现高平诗学所达到的高度。在众多写张志新的诗中,高平认为张瀚的《重量》“应当获得冠军”,诗的全文是:“她把带血的头颅,/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让所有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简短的诗句写出了十年浩劫中人的尊严和人性的沦丧,这也是以诗的方式对刚刚过去的历史的有力反思,实际上写出了作为个体和民族尊严的大问题。在评论女诗人匡文留时,高平称道她的《黄河“花儿”》“真想搂住黄河/搂住大西北/咬上一口/亲上一亲”是“让人心惊魄动”之作。这些对当代优秀诗人诗作的观照都是高平对自己“滤情说”诗学思想的批评实践。

其实,高平自己的诗作中也有很多篇章属于这种“滤情诗”。像他的《也许……》:“不爱的人/像院中的枯井/相爱的人/像断线的风筝”;《雌性的大西北》:“她的突起的双乳/和冰雹一样白嫩/滴出了长江黄河”;《一朵花开了五千年》:“(神州)一朵花开了五千年/该结一个很大很甜的果了”等诗便是。这种“滤情诗”的富含审美的张力,属于当代,烙印着浓烈的人文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因此,高平在评价孔孚山水诗的时候特意在思想性、热恋感之外,加了一个“当代性”。出生于1932年的山东济阳籍诗人高平,属于1957年那场运动中的受难者,到1979年复出归来时,他由比较单纯的颂歌诗人,转变为一个愈来愈带有哲思的新时代诗人。他近年来出版的《闪念》基本上是每节两行的诗或格言、警句类的随想,如,“我是你生命途中的骆驼,/不怕你的心是一片沙漠。”“没有风雨不是春天,/没有漩涡不是河流。”正如徐怀中先生为该书作序时所说的:“高平坎坎坷坷走过来不容易,他屡屡遭遇西部地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把嘴巴鼻孔耳朵里的沙子掏出来,才得以恢复正常呼吸。……既然没有饿趴下,高平就还是那个高平,腰板直直地站在那里。”《闪念》一书的體例、格式,正是后来他通过微博、博客、微信发表的“高平两行诗”体例和格式,至今已有了1400多首,2800多句。这些纷繁而简约的“两行诗”,有许许多多就是“滤情诗”,笔者从其微博信手拈来了数首(第1482—1485首):

把灯往天上举一百次,/总也成不了月亮。

地球是宇宙的一粒微尘,/我们是地球的一粒微尘。

酒和水掺在一起就变味了,/情和钱搅在一起就不真了。

越是无知无能的人,/越要假装全知全能。

这些“两行诗”并非和哲理诗划等号,但是其中蕴含的哲理却恰似格言和警句,因为有诗人善于运用了滤情后的审美意象和情理互渗的反思,可以说是诗人高平实践诗论家高平“滤情美”诗学理论的当下进行时作品。

“滤情说”诗学思想与现代诗学亦是相通的。1940年代穆旦提出的“新的抒情”诗学观点和“滤情说”就有些接近。穆旦认为新的诗应该是“强烈的律动,洪大的节奏,欢快的调子”,诗的动人之處在于“渗进了情感的‘机智”,或者说与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objective correlative)诗学思想相通。但两者也仅仅是相通、接近,而非一致。“滤情说”不是主张写诗不要情感,其要义在于对烂俗的情感进行诗学的过滤,从而使诗人的情感经过这道工序而得到净化,从而获得金刚石般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穆旦自己在抗战时期曾遭遇过国军和英军在缅甸的大撤退,原始森林中战友们九死一生的牺牲,那些不堪回首的惨烈残酷场景,他没有像某些浪漫派诗人那样即时地抒写出来,而是经过了三四年时间的积淀,才写出了现代诗史上的名作《森林之魅》,诗作通过“森林”和“人”的对话,以及“祭歌”组成,其中有句“(森林)张开绿色肥大的叶子,/我的牙齿。”恐惧的场景早已经化为历史烟云,同时被新的猛长的森林植物和动物所遮盖和打乱,诗人的战友成批地倒下、瞬间被毒虫和野兽啮咬、吞噬、化为白骨,但是经过了诗人的情感过滤,呈现在诗作中的句子却是相当地冷静,“美丽的将是你无目的眼”,一种令人震惊的别样的诗美让人读之难忘。这种诗有些类似于高平所说的“揪心情,惊人语”,也就是属于“滤情说”所探讨的诗之类型。

总之,高平提出和论证的“滤情诗”概念和理论既是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诗学和西方诗学中汲取了营养的新诗学思想,也是他在进行诗创作和诗批评实践的思想结晶。“滤情美”这一诗学概念和理论虽然提出来二十多年了,但诗学界和诗人们似乎并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这也是本文写作的目的。

高平:《山水诗三题——孔孚山水诗举例谈》,见高平:《致诗友》,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页。高平,山东省济阳人,1932年出生,自15岁开始创作,至今出版诗集、诗论、戏剧、歌剧、小说、散文、纪实、旧体诗词等30余部,获奖60余次。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终身文艺成就奖”获得者。曾任甘肃省作协主席、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系西藏诗人、西部诗人、新边塞诗人、归来的诗人之代表性人物。

高平:《致诗友》,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83页。

高平:《把诗当诗来评》,见高平《致诗友》,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50-152页。

高平:《<易经·贲卦>与诗的美学》,见高平《致诗友》,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75页。

高平:《<易经·贲卦>与诗的美学》, 见高平《致诗友》,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75-176页。

高平:《<易经·贲卦>与诗的美学》,见高平《致诗友》,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高平:《致诗友》,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27页。

高平:《致诗友》,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第92页。

章治萍主编:《中国六零前当代诗人作品集》,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18年版,第30、31、34页。

高平:《闪念》,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第122页。

高平:《闪念》,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第87页。

徐怀中:《推荐序》,高平:《闪念》,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年版。

诗人高平的微博,https://www.weibo.com/u/1237243684?is_all=1。

穆旦:《穆旦诗文集》(第1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穆旦:《穆旦诗文集》(第1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章治萍主编:《中国六零前当代诗人作品集》,香港:天马图书公司2018年版,第36页。

责任编辑 王安民

猜你喜欢

高平诗学诗人
艾青诗歌的隐喻魅力及其诗学功能
背诗学写话
观人诗学:中国古典诗学和人学互融的文论体系研究
不是钱的事
“诗人”老爸
愤怒
和孩子们一起进入数学世界
数学期望考题的新动向
西班牙“帝王行动”华人主犯被保释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