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节能监测机构能力提升路径实践
2021-01-11马建国田春雨
马建国 田春雨
(1.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2.大庆油田技术监督中心)
2015年以来,随着油气田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节能监测仪器方法的不断更新,节能监测工作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对节能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监测机构专业技术能力显得尤为迫切[1]。油田节能监测机构一般依托油气田企业开展包括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状况的监测及评价工作。职业定位决定了监测机构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技术操作人员为辅。“十三五”期间,在油田数字化发展和能源管理精细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节能监测机构的专业技术能力面临更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
1 节能监测机构能力现状
2015 年以来,随着企业成本压缩、编制收紧,中石油上游业务所属14 家节能监测机构普遍存在技术人员流失,技术能力削弱,专业技术水平与节能行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2]。
1.1 机构质量管理不规范
节能监测机构普遍存在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过程不规范。部分机构未形成闭环的管理模式,缺少对应的监督检查程序,监测人员缺少相应专业培训,测试仪器缺少及时的检定和校准,部分测试标准未纳入能力范围。在机构质量管理不规范方面的总体表现为节能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未有效运行。
1.2 现场操作能力不足
因现场生产情况复杂或人员培训不及时,导致现场操作人员存在测点布置不合理,测试工况选择不当,测试仪器仪表安装不规范,数据采集修约不统一,现场检查缺项漏项等问题。现场操作能力不足直接导致测试结果偏离正常值,影响节能监测的数据质量。
1.3 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油气田节能监测涉及的生产系统耗能设备门类繁杂,多数监测人员并非主干专业,加之上岗后学习积极性和自学能力不足,致使理论基础不牢,专业知识缺乏,深层能效问题分析不够。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直接导致监测数据分析深度不足,数据利用不细致,提效建议不精准。
1.4 监测信息化水平不高
常规节能监测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工作效率低,节能监测和诊断分析的规范性不强、业务指导的时效性差,且监测数据分散格式不统一,数据利用效率低。监测技术信息化水平不高造成工作效率提升难,数据规范管理难。
1.5 业务拓展深度不够
现有油气田节能监测机构大多数仅进行设备运行参数测试,未充分利用油气田企业能源管理特点,不能充分挖掘能效数据价值,也无法为生产企业提供能源审计、能效对标、节能诊断等节能服务。节能监测机构长期以数据采集为重要工作内容,导致人员能力得不到充分提升,机构缺少创新动力,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2 能力提升路径的实践
为进一步提高油气田节能监测人员素质,提升各监测机构能力水平,保证现场监测质量及分析评价能力,“十三五”期间,中石油上游业务针对节能监测机构开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能力提升举措,并有效实践。
2.1 加强机构职能审定,规范节能监测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在节能监测机构的日常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2015年以来,上游业务参考《节能监测技术通则》逐步探索并实践了监测机构职能审定。职能审定内容涵盖机构设置、人员资质、环境条件、质量管理、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等5个方面,审定融合理论考试、现场考察、现场考核、查阅资料、座谈访谈等形式。上游业务所属节能监测机构有10家获得国家CMA 认证,4 家机构获得省级CMA 认证,其中集团公司节能技术监测中心入选国家节能专家库,面向全国提供节能技术服务,西北油田节能监测中心挂牌成为新疆自治区油气田节能减排专家工作站,获得向全疆提供节能低碳咨询服务的资质。
2.2 定期进行能力比对,补齐短板提升能力
节能监测机构之间定期开展能力比对活动[3],能够发现自身不足,规范测试操作,不断提升机构整体监测水平。能力比对主要是针对一个设备(系统)进行从资料录取、现场监测、报告编写等全过程能力展示,并邀请业内专家进行评判,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升技能。从2012 年起中石油上游业务已经连续9年组织监测机构能力比对,测试范围涵盖抽油机、加热炉等重点耗能设备系统,对比2012 年,各监测机构测试数据的最大ZB 值下降23.1%,数据有效性接近99.5%,切实提高监测机构的数据采集规范性和数据分析科学性。
2.3 加强业务交流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素质
参加高水平技术交流活动,能有效扩大视野,针对性地组织业务培训,能有效提升专业能力。“十三五”期间,上游业务优化培训选题和形式,在主题选择、课程安排、师资筛选、考核测评等方面都做了精心设计,课程涵盖监测业务发展、节能标准体系、节能技术发展及应用等节能监测相关知识,为节能技术人员开拓思路,提升专业素养积极作用。
2.4 研发在线监测技术,建设信息系统平台
根据国家工信部在线监测和能源管控等要求,上游业务组织研发了油气田节能监测智能集成装置与数据处理平台。研究开发的“节能监测信息系统”[4],提供了节能监测业务管理、现场监测、大数据分析、远程技术支持平台,有效推进了节能监测技术进步,促进了节能监测技术的“两化”融合。通过一体化方法、利用无线通讯技术,智能化控制手段、软硬件集成化措施,研发出一套移动式集成节能监测装置。实现了测试过程控制智能化、测试程序标准化、测试数据传输无线化、数据处理分析实时化、监测结果数字化,满足了主要耗能设备现场节能监测工作的需要。测试工序精简及优化操作大幅压缩全流程工序耗时,现场测试周期缩短93.8%,提高节能监测效率、降低测试人员劳动强度。
2.5 扎实基础鼓励创新,完善流程拓展业务
节能监测是能源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应从监测方案制定、监测样本选取,到监测结果分析和针对性提效建议等环节建立闭环管理。2019年,上游业务研究制订的《油气田节能监测抽样方法》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科学确定抽样程序及样本数量,并优化能效参数分析方法,解决了抽样数量与样本代表性的平衡性难题[5-8]。在满足相同的置信区间下,上游业务运用该方法,仅2020 年重点能耗设备抽样数量下降14.1%,年节约测试费用355 万元。“十三五”期间,上游业务所属节能监测机构鼓励创新拓展业务范围,共计形成监测技术方法6项,编制潜力分析报告45 项,制修订标准93 项,发表论文215篇,出版监测技术与评价方法系列著作8 部,完成68 项能源审计报告、190 项节能评估。2019年,辽河油田创新节能监测工作模式,推进节能监督与监测一体化管理,有效加强低效设备治理,形成节能监测的闭环管理。
3 结束语
通过“十三五”的实践,我们探索出提升油气田节能监测机构能力的系列方法。节能监测机构应进一步增强综合能力、加快业务转型,一方面应通过精准培训和能力比对提高人员的操作能力,通过精细抽样和技术研发提高测试精度和准度,通过节能监督实现闭环管理,推动能效数据采集与能效数据分析综合提升。另一方面,监测机构应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持续开展节能诊断、节能量核算、新能源评价、碳核查等业务,同时为油气田企业能源管控提供技术服务[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