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散养户粪污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吉林省蛟河市为例
2021-01-11曹春梅
曹春梅,王 伟
(1.蛟河市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蛟河 132500;2. 蛟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吉林 蛟河 132500)
农村散养户是利用自家空间养殖不具备规模化数量的畜禽。这种养殖模式可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充分利用农业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活跃和丰富城乡市场,是“庭院式经济”的代表。但随着农村散养户数量的增加,就产生了粪污处理和利用的问题。笔者以吉林省蛟河市为例分析了农村散养户粪污利用现状、粪污产生的危害及原因,并提出了粪污合理化利用的措施。
1 农村散养户粪污利用的现状
笔者工作过程中,对吉林省蛟河市部分农村散养户粪污利用现状进行走访和调研。以吉林省蛟河市为例,经统计,蛟河市农村散养户共3.1 万余户,其中生猪养殖户562 户,肉牛养殖户1.2 万余户,家禽养殖户1.9 万余户。散养户每年产生粪污约70 万t,其中10%用于有机肥加工,80%堆沤还田,10%自然渗透。
可见,农村散养户养殖产生的粪污主要利用方式为“还田”,而“还田”的主要方式依然为传统的人工运输。吉林省蛟河市多数农村散养户的处理方式是当粪污达到“一定数量”时,统一运输到农田,将其作为“农家肥”使用。而所谓的“一定数量”没有重量标准,亦没有时间标准,由农村散养户自主控制,这就形成了储存和堆积的过程。在储存和堆积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粪污没有防护渗漏的措施,为环境造成了负担,产生了危害。
2 粪污产生的危害及原因
2.1 以案为鉴剖析粪污危害
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畜禽粪污,是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畜牧业也因此成为仅次于钢铁、煤炭行业的环境重污染行业。目前中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总量达到近40亿t,畜禽养殖业排放物化学需氧量达到1 268 万t,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
据吉林省蛟河市庆岭镇一村屯农民李某反映,自家水井每年的3—6 月份水质有异味,饮用后常常会引起腹泻等肠道疾病,因附近没有其他污染源和住户,怀疑是距离最近的一个加油站油罐泄露所致,经现场对加油站进行检查,发现加油站精准的智能出入库系统存量正常,不会出现跑冒滴漏现象。经对李某家周边勘察,工作人员闻到了难闻的气味,原来是李某在自家院内几年来长期饲养母猪繁育,养猪的粪水已经形成自然的水坑,虽然每年清理一部分还田,但多数渗入地下,经蛟河市环境监测站对李某家水井里的水进行采样检测,发现水中的总大肠菌群浓度超过8 000 MPN·100 g(mL)-1,明显超过地下水水质标准3类水质要求,猪圈与水井间特征污染物相同,认定是李某家自家养猪粪水产生后渗入了地下,污染了自家水井,水井在每年3—6 月份产生异味的原因是东北地区3—6 月间是化冻期,冬季结冰粪水到春季解冻后大量粪水慢慢融化渗入地下所致。
针对上述案例的分析,由于农民李某家产生了粪污污染,引发了以下危害:一是水污染,家里水井的水氨氮含量明显超标;二是土地污染,养猪的粪水先渗入地下,又污染了水井,对周围土壤自然产生了污染;三是引起了人体疾病,在饮用自家水井的水之后,引起了腹泻等肠道疾病;四是产生了大气污染,李某家附近气味难闻,才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
2.2 粪污产生危害的原因
产生上述危害的原因有三:一是粪污中有大量的重金属,产生了重金属污染,重金属的来源是畜禽食用的饲料,饲料中含有锌、铜等重金属,畜禽食用饲料后未吸收的部分随粪便排出,且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毒性和迁移性导致其哪怕仅有较低浓度,都会对生物体造成危害,当重金属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后,会造成植物的中毒死亡,甚至威胁人体健康;二是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盐等元素,这些物质渗透到土壤中也会产生较大危害,不仅会减少土壤微孔,进而影响作物呼吸,甚至还会使土壤整体结构被破坏,严重者土壤性质就会发生变化,促使植物中毒死亡,如果人食用这些土壤生产出的农产品甚至会感染疾病[2];三是粪污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黑曲霉菌、黄曲霉菌等,除此之外,还有在畜禽养殖中由于药物注入产生的大量抗生素,这些都是潜在的致病源。
3 农村散养户粪污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于农村散养户粪污利用问题,在吉林省蛟河市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依然以村民“储存囤积-排放农地”方式为主。笔者认为,未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既有主观上的原因,又有政策上的滞后,也有客观上的困难。
3.1 传统观念滞后
从管理者的角度,关于畜禽粪污的环境治理工作重点大都放在规模化的畜禽养殖企业(户),忽视了农村散养畜禽的养殖问题,特别是农村养殖畜禽的环保措施不力,环保宣传力度不足,且没有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和宣传,农民缺乏环保知识、政策、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对相关生态养殖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的信息了解甚少[3]。
从农村散养户自身的角度,一是农村庭院式养殖的传统观念(散养户)环保意识不强,家庭个体产生的养殖粪污虽然总量不多,但家家户户也就积少成多了,产生的粪污污染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村屯环境问题,单一地靠自觉难以改善现有的粪污污染问题;二是散养户意识不到粪污排放的危害。以上述案例为例,村民李某在自家水井的水产生异味后丝毫没有意识到是自家养猪粪水所致,甚至认为是附近加油站油罐泄露造成,主观上缺乏对粪污危害的意识。
3.2 缺乏政策引领
在畜牧业大发展中,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不断涌现,但农村养殖业的突出问题是畜禽散养存在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国家环境治理的焦点问题,然而对于规模化的畜禽养殖问题各省市已经先后出台了具体的治理方案,吉林省在对达到规模的养殖户污染配套设施投入的做法是:对具备养殖规模的养殖场,建设储粪池、尿液池、配套的吸粪车、小型粪污运输机械和车辆,给予相应的支补或按照建设成本的比例财政给予出资建设,养殖户按照比例拿一部分资金。但对于农村散养畜禽的处理却没有具体的整治措施,没有奖励和支补政策,在违法行为认定上也没有针对散养户的违法行为查处条款,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散养畜禽现状存在的问题应提出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对策已经迫在眉睫。
3.3 处理方式匮乏
吉林省蛟河市散养户粪污处理的方式比较单一,依然是“还田”。这就产生了矛盾,即部分散养户“无田可还”,也有部分散养户“有田难还”。
随着人口增长率减缓,农村务农人口急剧降低,取代的是专业承包种植,采用农业机械化较多,种植过程中从耕地、种子、施肥一次完成(化学肥料),传统的农家肥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养殖粪污无用,有的农户家里的农田离村屯较远,运输难,运输成本高,特别笔者所在的东北地区,大多农田为丘陵地形,如果让农民充分使用粪肥,运输困难比较大,而且增加了运输成本及耕种环节,不如选择化学肥料。
4 农村散养户粪污利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加强宣传指导,为合理利用守“关口”
一是要强化使用农家肥的意识,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农家肥的好处。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绿色食品在人们心目中需求较大,比如农民家里的土鸡、土鸡蛋,不喂饲料的生猪、有机蔬菜、有机大米等,在超市里非常受欢迎,价格更是超出正常价位很多,政府应充分鼓励种植户使用有机肥料,加大宣传引导的力度,建设并合理规划绿色种植产业园区,打出绿色食品的品牌。虽然种植成本增大,但是农民的收益也成倍增长。
二是要加大环保宣传,让农民充分认识粪污的危害。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环保意识。大部分散养户对处理畜禽粪污是忽视的,地方政府要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甚至各村的广播宣传粪污污染带来的危害。不断加强农村散养户在环保方面的意识,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引导更多农村散养户投入到粪污的合理利用当中。从而形成“村传村”效应。
4.2 完善政策扶持,为农村散养户通“心口”
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引导农村散养户粪污合理利用工作。可借鉴部分开展相关工作的省份,例如云南省在农村散养户粪污利用工作中,健全联动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对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实施中的难题进行会诊,制定协同推进措施;对散养户在收集、利用养殖粪污做的比较好的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农业、环保、畜牧、乡镇都要参与并制定收集、利用粪污标准,村民委员会平时常态化进行监督检查,逐项评分,对按标准处理粪污表现好的散养户,地方财政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里出资给予适当的奖励政策;设立举报机制、公示机制,对不按规定随意堆放、随意排放的散养户也公示到村委会公示栏里,起到村民监督、奖惩并举。
4.3 拓宽利用形式,为粪污利用找“出口”
一是要对畜禽养殖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布局,配套政策及其资金投入扶持,督促畜禽养殖排污设施配套建设,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土地—种植业—养殖业”三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发展[7]。在东北地区,形成“农牧”结合的方式,是粪污合理利用的最好形式。
二是可将有机肥商品化,找到有机肥的价值,对农村散养户的有机肥进行收购,由专业的厂家进行无害化处理,再投入到市场中,特别是可以针对以“绿色农产品”为主要商品的厂家进行出售。
三是与地区特色相结合。例如吉林省蛟河市泡子沿村打造绿色蔬菜村,农贸批发市场也挂出“泡子沿村绿色蔬菜”的品牌,村里菜农对粪肥的需求由原来的被动使用已经转变为主动购买,周边的养殖业粪污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5 结 论
由于畜禽粪污的危害比较大,部分规模比较小的农村养殖户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度不高、认识不足,存在粪污处理不当的情况,所以造成环境污染。各政府相关人士应在这方面多加考虑,引导农村小散户正确认识到粪污处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利用现有的设施和条件,鼓励散养户集中堆集发酵,变废为宝,既能做肥料开展绿色种植,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污染问题的产生,有利于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