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犊牛常见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2021-01-11许兆辉
许兆辉
(黑河市爱辉区西岗子镇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 黑河 164322)
东北秋冬来临之际,气候多变,容易导致犊牛发生各种疾病,影响生长发育,甚至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在此提醒广大养牛户应注意犊牛常见病的防控。
1 流行性感冒
1.1 临床症状
秋冬季节流行性感冒是犊牛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为流感病毒。犊牛因体质弱,免疫力差,在牛群中会最先发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咳嗽以及全身寒颤无力,严重时可导致支气管肺炎。传染源主要是病牛、康复牛和隐性带毒牛,也可能是饲养员,经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一经感染,传播迅速,常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发生,流行猛烈,发病率很高。有的病毒类型也可感染人类。在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较大,时冷时热,或者牛舍保温差,饲草饲料质量差,冷应激,断奶分群,长途运输等情况下,都有可能诱发牛流行性感冒。病犊牛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张口呼吸,咳嗽、鼻镜干燥、全身寒颤,特别是在冷风或灰尘的刺激下,病牛的咳嗽明显加重。病程稍长者,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全身无力,有的病犊牛甚至高热,伴有支气管炎、肺炎症状。
1.2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本病与牛传染性肺炎、传染性支气管炎有相似之处,应注意鉴别。
1.3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注意天气变化,剧烈降温前要做好牛舍的防寒保暖,地面铺设草垫防止犊牛受凉,保证牛舍通风良好;提高饲料品质,增加营养成分,保证饲草饲料温度与舍温相近,并提供温度适宜、清洁卫生的饮水。做好圈舍的卫生清理和消毒工作。牛舍防控消毒,建议采用纯中药制剂“强效烟熏王”(主要成份是藿香、苍术、艾叶以及挥发油等),每100 m3用药30~40 g,将药物直接堆放在牛舍干燥地面,每个堆点放置50~100 g药物,点燃后只有烟没有火苗,如此带畜烟熏,即能起到消毒作用,又能减少喷洒消毒的劳累和繁琐,药效持久,杀菌广谱。
隔离病牛,加强护理,注意观察。轻症一般不需要治疗,即可耐过;重症或有过本病流行病史的牧场,为防止大群感染,可采用中草药“鱼枇止咳散”200 g+酒石酸泰乐菌素磺胺二甲嘧啶200 g+20%氟苯尼考100 g,拌料200 kg,连用5~7 d进行预防性治疗。必要时可用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延胡索酸泰妙菌素可溶性粉混合后肌肉注射,1次·d-1,每次0.05 mL·kg-1体重,连用2~3 d。
2 瘤胃酸中毒
2.1 典型症状
犊牛,特别是低龄犊牛,很少栓系,常成帮结伙自由活动。秋末冬初东北正是农忙时节,家中经常无人,犊牛伺机走出家门在外游逛,常因采食不当引起中毒情况发生。秋冬季节农民经常在空地晾晒玉米,吸引犊牛食入过量导致瘤胃酸中毒,然后出现体温正常或偏低,神情恐惧,食欲减退,反刍减少或停止,瘤胃蠕动减弱,瘤胃胀满,腹痛,粪便松软或腹泻。重症犊牛兴奋不安,或卧地不起,甚至昏迷。
2.2 诊断
检查犊牛嘴角残留物及其行程,判断其采食材料,触诊犊牛腹部有硬包,查问过往群众,初步可以诊断。进一步的确诊可通过实验室进行。
2.3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关好牛栏、牛舍以及自家大门,防止犊牛出门。查找中毒原因,禁止大量饲喂含碳水化合物的精料,日粮精粗比为7∶3。
确诊犊牛发生瘤胃酸中毒后要断食1~2 d,可投喂少量易消化的青干草。治疗方案为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饮用1%食盐水或静脉注射5%糖盐水用来补液和调整体内电解质平衡,静脉或肌注注射青霉素以控制继发感染等。对食入精料多但食入时间短的患病犊牛,可采用洗胃疗法排出内容物,能够快速有效缓解中毒症状。
3 螨 病
3.1 典型症状
螨病,不是犊牛特有的体外寄生虫病,而是任何年龄段的牛都有,任何时间段也都能感染和发病。犊牛螨病通常发生原因是当年新生犊牛进入秋冬季节这一段时间,从没进行过驱虫防疫。新生犊牛经过一春一夏,进入秋末冬初时,体表寄生的螨虫已达到一定数量,加上阴冷拥挤的养殖环境,促使犊牛螨病在这一时期流行。秋冬季节犊牛即要抵御寒冷,又有螨虫寄生,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
3.2 诊断
犊牛螨病会产生剧烈的痒觉,而且夜间加剧,根据患处皮肤的啃咬、摩擦,以及皮肤少毛处的丘疹、水泡和脓疱,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初步诊断比较容易,确诊可取病料镜检。
3.3 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牛舍清洁卫生,粪便及时清理,用具和场地彻底消毒。圈栏载畜量不要过于密集,舍饲空间应宽敞、干燥,通风良好。定期驱虫免疫,全年2次。
3.4 治疗
确诊犊牛隔离治疗。推荐使用“天下无虫”(主要成份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和预混剂等)水溶性颗粒饮水或灌服,犊牛用量20 mg·50 kg-1体重,连喂3 d,间隔7 d再用2 d;或者用100 g药物兑水120~150 kg药浴。本品对体内外寄生虫均有很好的驱除效果,药效可持续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