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施经验及管理措施探讨
2021-01-11张传恩
张传恩
(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核算中心,山西 太原030002)
所谓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就是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造培育、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多种优质高效的多功能森林。“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取得了丰硕成果,全省有7个国有林区43个林场共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4 000hm2,其 中新造林面积1 933.33 hm2、改造培育面积2 066.67hm2。
1 项目实施经验
1.1 坚持合理布局、重点突出
按照适地适树原则,结合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分布和林分状况,合理布局、科学区划、因地施策、突出重点,在以针叶树种为主的有林地林窗、林中空地,选择补植补造黄榆、辽东栎、白蜡等阔叶树种;在以阔叶树种为主的有林地林窗、林中空地,选择补植补造油松、云杉、华北落叶松针叶树种。同时,努力培育储备乡土树种,营造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形成树种搭配基本合理、结构相对优化的森林资源储备体系。
1.2 坚持创新机制、多元模式
借鉴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集约人工林培育模式和经验,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坚持补植补造、现有林改造培育与近自然经营措施相结合,培育针阔混交、复层异龄用材林。严格执行“四制”管理方针,即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标制、质量监理制、生产作业合同制,统一协调管理,使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的责任全部落实到位,规范了项目建设,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1.3 坚持示范带动、总体推进
因地制宜选择打造示范样板工程。通过打造示范样板点,进一步探索机制创新、成效保护等建设管理模式,使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成为驱动森林资源提质增效的新引擎。
1.4 坚持设计审批、指导施工
年度作业设计是实施单位合理进行年度施工的依据。对作业设计中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及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以确保作业设计的权威性和合理性。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设计,要求限期修改完善,以充分发挥作业设计在项目实施中的指导性作用,保证项目的实施质量。
2 管理措施
2.1 落实岗位职责,严格监督机制
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实施单位都成立了国家储备林项目领导组,做到权责一致、分工明确。分管领导带班作业,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逐日填写《施工日志》,领导组不定期进行监督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监督到位。
2.2 借鉴世界银行贷款造林项目经验,规范运作机制
在管理体系、质量监督、报账制度、工程监理、招投标、竣工验收等方面,都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和示范典型,是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实施的有力借鉴。
2.3 健全行业标准,严格项目实施
制定项目建设、管理、监测等各个环节技术指标,建立科学严谨的技术规程、标准和管理办法,健全国家储备林标准体系。如《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国家储备林改造培育技术规程》和《国家储备林核查办法》等。
2.4 规范财务管理,严格资金支出
统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用于珍稀树种补植补造、混交林改造培育和抚育经营等支出。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和核算,不挤占、截留、挪用、强行划转或抵扣各种贷款本息、税金、债务等,保证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工程付款需有建设、监理、施工三方签字,规范会计核算,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5 加大林道建设,便于日常管护
针对林区林道年久失修,交通不便,不利于项目基地集约经营和正常生产管理,通过维修改造,将路网密度提高,从而形成网格状道路体系,便于林区日常管护和国家储备林项目实施。
2.6 加大科研创新,推广科技成果
以前造林树种配置以油松为主,市场苗木储备也以油松为主。随着森林经营理念的转变,提倡营造针阔叶混交林,因而培育阔叶树种的比例明显增加,特别是珍稀阔叶树种的培育量显著加大。
对项目实施单位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国家储备林技术标准、技术规程和技术措施培训;推广造林抗旱技术、抚育措施。
2.7 加强档案管理,确保资料完整
要及时做好国家储备林项目竣工验收和档案管理工作。项目完成之后,要从项目施工、资金使用、林分质量、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自查、验收。同时,要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确保档案资料完整。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 存在问题
3.1.1 树种选择不当,不能做到适地适树
项目设计树种为白腊、元宝枫、辽东栎、黄榆、五角枫,而实际上林区是以油松、落叶松林为主的针叶纯林或针叶与杨桦的混交林为主。从树种自然生长环境上来说,辽东栎、白蜡等常生长于山地杂木林中,且多为混交状,现有成片的辽东栎纯林,生长量低,多为灌木状。在宜林地上栽植这类树种,在缺乏相应生长环境的情况下,受立地条件、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制约,林木生长受到限制,年生长量较低,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培育成为优良的特殊林木后备资源。
3.1.2 作业设计不实,不能做到图地相符
作业设计与现地实际情况脱节,小班现地调查不细致、不全面,且未参考林地变更成果及最新遥感影像,机械性地按沟、梁区划,把陡坡、密灌、有林地及耕地、裸岩等非林地区划入造林地块。加之,在扣除不能作业面积时比较随意,导致小班设计作业面积与核实面积之间存在偏差。
3.1.3 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建设需求
国家储备林改造培育项目所使用的树种,生命周期长、生长缓慢,苗木培育、栽植相对困难,后期管护周期较长,必然导致本项目在成林前各个环节投资均高于针叶树种造林,现有的投资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储备林建设的要求。
3.2 合理化建议
3.2.1 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优质示范工程
国家储备林项目投资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投资少、要求标准高、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高标准地顺利开展,真正起到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建议提高储备林建设项目投资标准,用于项目补植补造、抚育间伐及后续抚育管理。
3.2.2 严格采伐限额,满足木材战略储备
应把国家储备林建设纳入“十四五”期间采伐限额管理,采伐所需限额要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划入国家储备林的用材林林分,现行的《森林抚育规程》《森林采伐作业规程》是明确适用的。但划入国家储备林的公益林林分,在发挥生态效益的主导功能基础上,又承担了木材战略储备的重要功能,应从木材战略储备的角度出发,在保证其生态保护功能的前提下,应参照用材林经营、抚育措施执行。
3.2.3 推行森林保险,确保项目成果巩固
把国家储备林建设纳入中央财政森林保险补贴政策范畴。引导保险公司、林业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林农积极参与森林保险,扩大森林投保面积,确保项目建设成果。
3.2.4 培育目标树种,构建完备的森林体系
储备林林地有些地段分布有珍贵阔叶树种,如葛萝槭、椴等,具有较高的培养价值。建议在今后的改造培育作业中,增加目标树种,将珍贵、稀有的优良阔叶树列为目标树种,培育优质珍贵阔叶用材林,提高树种多样性,完善林分结构,增加森林功能,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推动国家储备林基地高质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