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过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究

2021-01-11张高明张善从

科技管理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全过程成果

张高明,张善从

(1.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0;2.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北京 100094)

当前,我国形成了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科技中介四角相倚的创新体系,高校在其中承担着创建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功能,并在科学研究和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的整体科研经费及人均科研经费均稳步提升,科技成果产出也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论文、专利产出数量位于世界前列,然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悬殊,当前美英等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已到达70%左右,而我国转化率普遍认为约20%。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较低的现状,本文通过全过程的视角,构建了评价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模型,研究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

1 研究现状

科技成果转化,一般认为是指科技成果通过评估、试验、生产和推广等过程直至形成新技术、新产品甚至新产业,是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的一个完整过程[1],同时也是在科技研发、市场导入和产业化等各链条环节中,人才、资金、信息、管理和政策等各要素优化组合和高效配置的过程[2]。近年来,高校已成为科技成果产出的主力军,成果转化离不开高校的深度参与。当前的文献主要聚焦政策、管理和资金等问题的研究,通过梳理归纳,如表1 所示。

表1 研究现状汇总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国内外高校积极探索。国内高校如清华大学通过地方研究院模式,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建立联系,充分进行需求对接,提高科研选题针对性促进成果转化。北京理工大学通过“学校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奖励+教师现金入股”的学科性公司模式,鼓励教师参与成果转化,同时建立市场化的技术转移中心,提高转化能力[13]。华南理工大学通过“三院一孵化器一园”模式构建协同创新转化体系,确保了成果转化路径畅通[14]。西南交通大学进行股权前置处理改革,实施科技成果产权分配,极大激励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15]。国外高校如剑桥大学通过科技园孵化科技公司的方式进行成果转化[16]。斯坦福大学通过技术转移中心进行转化,鼓励通过转让和授权模式进行,不鼓科研人员创办企业[17]。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通过成立专业技术转移公司,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业务,并在全世界成立分支机构,已成为影响世界的科技中介公司[18]。明尼苏达大学通过实行科技成果“先试后卖”模式,降低了企业的转化失败风险,筛选出优质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校企双方合作共赢[19]。

2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分析

2.1 参与主体

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到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和科技中介等4 类主体,4 类主体紧密结合,合理分工,有机衔接,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1.1 政府

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一是提供科研经费,引导科研选题。政府作为科研经费的首要提供方,在基本面上引导、决定科研人员选题的方向,科研方向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直接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难易程度。二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完善宏观政策环境。政府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建设各类实验室、工程中心、创新中心、科技园等共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通过制定政策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环境,完善的配套政策能够引导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产出、有利于孵化科技企业、引导科技中介精细化发展、有利于企业降低转化风险,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实现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2.1.2 高校

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一是享有科技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决定科技成果转化途径。高校是科技成果产出最大的主体,当前的科技成果主要是来自职务科技成果,其所有权、处置权归高校所有,具体转化路径由高校选择。二是提供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或提供技术指导。

2.1.3 企业

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一是引进科技成果,实现产品化过程。企业作为科技成果的需求方,需要将引进的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生产成果,实现由科学技术到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工业化阶段,这是走向市场的必经之路。二是成功推向市场,实现企业盈利。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市场的推广效果即客户的认可,企业盈利才意味着科技成果转化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2.1.4 科技中介

科技中介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一是参与技术过程,加速成果产出。此类科技中介主要有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等。二是提供咨询服务,加速成果转化。此类科技中介主要包括科技评估中心、招标机构、情报信息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及各类咨询服务,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提供公司、法律和政策等服务。三是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生态结构。此类科技中介主要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人才中介市场和技术交易所等市场机构,提供科技需求对接、人才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服务。

2.2 全过程分析

当前,成果鉴定被视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起点,然而研究表明企业与高校科技成果供需不匹配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脱离科技成果产出强调成果转化势必造成管理脱节、资源冲突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科技成果转化的起点延伸到科技项目的申请,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分为实验室阶段、中试阶段和市场阶段,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如图1 所示。

(1)实验室阶段。实验室阶段包括科技项目选题、申请、评审、立项、科研过程和结题和成果鉴定等环节。在选题至立项阶段,由政府主导并进行科研布局,高校承研负责成果产出,但企业很少参与其中,往往造成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实验室成果形式一般是论文、专利和技术报告,往往不能直接进行转化,还需进行成果鉴定和中试过程。成果鉴定分为自我鉴定和专业鉴定,自我鉴定是校内同行对科技成果进行初步评价,有潜力的科技成果再进行专业鉴定,专业鉴定需由专业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鉴定,经过鉴定的科技成果易于估值且更具备转化价值。实验室成果一般还需进行中试过程,通过二次开发等环节将技术成果进一步转化成生产成果。

(2)中试阶段。中试阶段是产品正式投产的试验,是产品在大规模量产前的较小规模试验,中试往往需要从小批量验证试验开始,循序渐进放大批量验证的过程。中试可分为小量中试、放量中试和小批量生产3 个阶段。小量中试主要是进行设计验证,确保无重大设计问题,放量中试是对工艺、测试、维修进行验证,确保无生产问题,小批量生产是进行全面验证,满足企业要求的合格率。中试阶段涉及到大量资金设备投入,中试失败往往会使投资方遭受巨大损失,企业往往不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对中试进行投资,而高校对中试环节投入的资金有限,当前中试阶段已成为成果转化的瓶颈。

(3)市场阶段。高校科技成果进入市场阶段,通常有许可、向他人转让、作价入股、共同实施和自行转化等方式。许可是指被许可人支付一定的报酬,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允许使用科技成果的权力。向他人转让是指直接将科技成果估价进行转让,被转让方享有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作价入股是指成果所有者通过将科技成果进行估值当作资金从而入股企业。共同实施是指科技成果所有者联合科技中介及企业共同实施的行为。自行实施是指科技成果所有者自行创办企业从而实施成果转化的方式。从转化路径长度来看,许可和向他人转化两种方式路径较短,科研人员参与过程较少,从而风险较低;作价入股合作的企业大都有一定的市场经验,转化成功率相对较高。共同实施通过联合科技中介和企业能够集中各方优势、合理分担风险,更有利于成功实施转化。自行实施对科研人员最为复杂,面临中试过程、创办企业、产品推广、经营等诸多方面的风险,但潜在转化收益最高。

图1 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关系

3 基于全过程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体系构建及权重计算

3.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体系构建

为研究影响高校科技转化能力的影响因素,基于全过程分析,本文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3 个一级指标、9 个二级指标和30 个三级指标构成,评价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体系

(1)激励措施。激励措施是指高校对参与转化工作人员采取的激励行为,根据激励的属性,本文将转化激励因素分为内容激励、保障激励和精神激励。内容激励是指给予科研人员的直接所得,包括权属激励、现金激励和股权激励,其中,权属激励指的是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分配,股权指的是高校成立科技转化公司的所有权。保障激励是指科研人员从事成果转化获得的基本保障,包括科研人员保留原工作岗位和基本薪水内容。精神激励是指在科研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工作获得的荣誉表彰及依照工作成果获得职称晋升。

(2)管理支撑。管理支撑是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归口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管理支撑分为对内服务、对外交流和机构建设,对内服务体现在对科研人员的政策解读和组织培训学习方面,对外交流体现在对企业、地区政府、科技中介和兄弟院校的交流上,机构建设体现在学校领导重视、人员配备、经费投入、信息建设和制度建设上。

(3)配套支持。配套支持是指高校促进科技产出、转化的支持设施。从成果转化的全流程来看,配套的支持设施包括科研平台、转移服务实施、企业服务设施。科研平台有国家级实验室、省市级实验室、其他实验室等;转移服务设施包括生产力中心和国家工程中心等,企业服务设施体现在以企业孵化功能和加速功能的设施和服务。

3.2 基于TFAHP 计算指标权重

3.2.1 TFAHP

三角模糊数来源于模糊数学,它利用最大值、最大可能值和极小值对目标进行判断,一般的三角模糊数M通常表示为(l,m,u),其中l 为M的极小值,u为M的极大值,m为M的中值,M的隶属函数如图2 所示,数学表达式如式(1)所示,隶属函数关系图如图所示,当x=m时,=1,当时,。TFAHP 在计算指标权重方面已比较成熟,因此本文采用TFAHP 计算指标权重。

图2 三角模糊数M 的隶属函数关系

3.2.2 计算过程

(1)建立模糊判断矩阵。根据评价体系设计专家打分表,请专家在准则层基础上对两两指标重要程度进行判断,打分标准采用1~9 标度法。1~9标度法含义如下:在某一准则下,当指标A1和A2同等重要时,计分为1,当指标A1比指标A2重要程度越大,取值越大。1~9 标度的具体含义如表2所示。

表2 1~9 标度表

三角数模糊判断矩阵由专家评分得到,形式如(2)所示。本文选取的专家是5 位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人员,5 位专家均具有五年以上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经历,且均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由于评分表数量较多且计算复杂,本文仅对目标层的指标计算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其他指标计算过程类似。对5 位专家的评分采用简单平均法获得综合模糊判断矩阵,如表3 所示。

表3 5 位专家对目标层指标综合模糊判断矩阵

(2)计算模糊因子矩阵、判断矩阵。模糊因子矩阵E 的形式如(3)所示,通过计算,获得目标层的模糊矩阵。

通过计算得到目标层的初步调整矩阵Q0和判断矩阵。

(3)计算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利用几何平均法计算权重,并进行归一化处理。运算公式如(5)、(6)所示,经过计算,目标层的权重为=(0.33,0.46,0.21)。利用CR 值进行一致性判断,当CR 值小于0.1 时,通过一致性检验。经过计算,目标层的判断矩阵的CR=0.006,认为通过一致性检验。

(4)计算结果。按照步骤(1)至(4),最终评价体系的权重结果如表4、表5、表6 所示,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管理支撑,其次是激励措施,影响最小的是配套支持。二级指标中,最重要的3 个指标是机构建设、对外交流和内容激励,而企业服务、精神激励和科研平台等3 个指标影响较小。三级指标综合权重后,较为重要的因素是股权激励、培训学习、在岗激励和政策解读等,影响较小的指标是信息情报中心和实验室指标。

表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一级指标权重结果

表5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二级指标权重结果

表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三级指标权重结果

表6 (续)

4 实证分析

为评价模型效果,本文选定样本高校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首先依据评价模型对样本高校成果转化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并通过评价模型计算样本高校成果转化水平,将计算结果进行排序计为排序1,再者,依据近年来科技部发布的《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汇编》的成果转化数据,通过处理样本高校课支出经费和转化收入,计算转化率并进行排序结果计为排序2,将排序1 和排序2 进行对比进而评估模型。

4.1 数据来源及处理

样本高校范围首先拟定为双一流高校A 类院校,结合高校数据获取的完整度及学校特色属性,去除师范类、文史类和数据为空的高校,最终选取清华、北理工等10 所高校作为样本高校。

4.1.1 基于评价模型进行计算

本文通过网络收集、访谈等方式获取三级指标的原始文本数据,数据截至2017 年底。通过打分法将文本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每个指标的最高得分为10 分,最低得分为0 分,依据打分标准对每个样本高校的所有三级指标进行打分,因篇幅限制,本文对部分指标的打分标准进行展示,如表7 所示,并通过公式(7)进行加权计算样本高校的总得分,并对总得分进行排序,排序结果如表8 所示。

表7 部分指标打分标准

表8 样本高校最终得分及排序结果

表8 (续)

4.1.2 基于《高等学校科技活动汇编》数据进行计算

经调研发现从课题支出到成果转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为消除周期波动性误差,本文以3 年的课题支出和转化收入为基本数据,同时保留一年的时间错位,通过计算综合转化率并进行排序,综合转化率为3 年转化收入总和与3 年课题支出总和的比值,数据及结果如表9 所示,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发布的《高等院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表9 样本高校课题支出、转化收入及转化率排序结果

4.2 结果对比

排序结果对比如表10 所示,经比较可得,有4所大学排序有少许偏差,且最大偏差序数为2,其余排序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本文的评价模型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故本文全过程构建的评价模型及权重计算具有可行性。

表10 两种排序结果对比分析

5 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建议

(1)构建全过程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各类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到诸多的生产要素、不同的参与主体和复杂的实施过程,同时,转化能力也是一个综合评价的结果。构建全过程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一是明确范围,将各要素、各环节等纳入综合体系,对目标、资源、绩效、信息等进行统一管理,形成科学高效的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等动态过程,促进成果产出和转化之间形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二是拓展转化路径,确保各类成果进行转化,解决路径问题要加强顶层设计、过程创新和制度建设,以目标为导向,为不同科技成果提供不同的转化路径,最大限度的提高成果转化率。

(2)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励措施,切实提升科研人员劳动所得。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离不开各类人员参与,提升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一是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措施,对全过程的参与者提供激励,满足不同参与者的不同需求,如金钱、权力、荣誉、尊重和社会责任等。二是切实提升科研人员劳动所得,加强物质激励。当前,国民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逐渐增高,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房价水平较高,大多数的科研人员面临较大的购房刚需,因此大多数的科研人员对金钱激励比较敏感。

(3)提升高校科技管理部门支撑能力,重点加强管理机构能力建设。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承担对外沟通交流和对内服务的双重功能,负责课题申报、成果鉴定、成果转化、政府及企业需求对接等归口管理工作,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管理。提升高校科技管理部门支撑能力,尤其是要加强管理机构能力建设,领导充分重视促进基层不同部门协同合作,合理配置专业人员满足不同场景工作需求,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项目专项转化,利用信息建设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办公,进行制度建设指导转化过程、规范管理流程、明确监督对象等。

(4)完善全过程的科技配套支持设施,加快促进科技成果产出、转化。科技成果从实验室阶段到中试阶段再到市场阶段需要各种配套设施支持,缺少任何一个环节的配套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终不能完成转化。完善全过程的科技配套支持设施,一是以教学和科研为核心,完善实验室设施、促进科技成果产出。二是以技术知识等软实力优势资源积极参与中试基地的共建共享,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确保中试环节畅通。三是依靠自建或共建以企业孵化和企业加速等功能为核心的大学科技园、产业园、众创中心、星火空间等配套支持设施,为创业者提供土壤。

(5)建立全过程的科学人才机制,突破人才瓶颈、补齐专业短板。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需要科研人员、法律人员、市场人员、政府人员、咨询专家等各类人才共同协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高校要长期规划、系统思考,建立全过程的科学人才培养机制,形成行业专家、技术骨干、管理精英、专业服务相适应的人才格局。具体措施有:一是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终身学习意识。针对各岗明确学习机制,因时制宜的制定动态的学习目标,确保岗位和能力相适应。二是注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人才引进可能会水土不服,本地人才培养可能造成创新能力不足,要切实调和引进和培养用人机制,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创新活力及本地骨干的支持作用。三是加强“第三种人”即专业从事成果转化人员的培养,当前洞悉全过程的成果转化人才短缺,高校应加大激励、由内突破,加强培养既充分了解学校科技成果又熟悉企业需求、中试过程等转化全过程的专业人员,以人为本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高效运转。

(6)加强统筹协调学校内外科技资源,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高校科技成果在短时间内难以保证产出延续,完全自建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不仅资金投入巨大难以实现,而且会造成某些设施的利用率偏低、资源浪费等现象。对于高校,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是统筹协调校内外科技资源、加强外界合作、合理分担风险、共享成果收益。一是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强学科建设、特色办学,保持核心竞争力。二是与政府、企业、高校等加强合作,共建研究院、产业基地等,合作方共享科技成果转化的全流程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全过程成果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