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隐民间的艺术苦行僧

2021-01-10樊惠平

南风·中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提名奖刻字中国书法家协会

樊惠平

江西修水县人,民间书法篆刻工作者,现居深圳宝安沙井。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导师为王镛、沃兴华、石开等。其书法主攻行书、草书、隶书,兼学篆刻、绘画。2008年,刻字作品《云出岫》入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研究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刻字艺术展;2010年,书法作品《无逸》获得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提名奖。

“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又容不下灵魂。若能一世安稳,谁愿颠沛流离?”日前,笔者在抖音上看到一位艺术家坐在山清水秀的清澈小河中绘画题字。他创作时十分专注,有时以河水浸染墨笔作画;有时纵笔急书,其字洒脱飘逸。他的这种方式吸引不少人阅读点赞。作为一位文艺家,笔者也被他的这种方式所吸引,关注了他的抖音。在私下聊天后,笔者才知道,原来他就住在深圳市宝安沙井。

笔者发现,他不仅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中修行,还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修行。放牛之余学习书法,除草之后绘画田间乡村,升学之际撰写对联,砍柴之后构思书法写作……乡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他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然而,最让读者感动却是,他母亲送他返回深圳宝安,分别前给他剥鸡蛋的场景。他說:“故乡容不下肉身,他乡又容不下灵魂。若能一世安稳,谁愿意颠沛流离?”他就是樊惠平,一位深隐民间的艺术苦行僧。

从懵懂少年到文艺青年

樊惠平的父母是老实憨厚的农民,没有读过多少书。樊惠平因为喜欢书法篆刻,完全靠自己自主学习。但最开始的时候,他并不是特别喜欢书法艺术。“那时候我十几岁,想偷懒不出去干活,就故意在家里柜子上写写画画,打发时间。我爸就说,只要你在家里练字,以后就不要你出去干活了。”樊惠平说,当时自己练字其实就为了不出去干农活,但后来在父亲和客人们的鼓励下,他慢慢地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我在家里的报纸上写字,练习颜真卿的楷书。有客人来时,他们都夸我毛笔字写得好。我就很得意啊,就更加专心地学习了。”

后来樊惠平进入了江西修水县里的工艺美术厂工作。樊惠平能进这个美术厂,也是因为老板看中他的艺术天分。在这里,樊惠平主要在木雕上刻画各类艺术作品,诸如画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等,这为他后来专业学习篆刻艺术奠定了基础。

1994年,因为这个工艺美术厂经营困难,刚满20岁的樊惠平来到了深圳华强北。当时,一家零售业公司的老总看樊惠平能写能画,就把他招进去做美工,搞广告策划。“那时做广告完全是靠手工的,不像现在有电脑。那时印标语要用排笔写出来,然后用刀把它刻出来,然后再印上去。”樊惠平说,他在这里做了一年后,就辞职到宝安区新安街道上合社区这边租了一个门店。“我凭着自己的书法篆刻艺术手艺,积累了不少客户。那时生意最好的时候,有19个员工给我做事,每天工作分三班倒。”

从工作学习到专业进修

正当生意做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年轻的樊惠平由于经验不足,接下了一个没签合同的订单,导致整个门店都赔进去,而且还不够还亏损的钱。“当时钱用完了,我只好把房子定金退了,来填补生活费。”樊惠平说,门店倒闭后他很颓废,直到一年多才出去找工作。

后来,在深圳福永凤塘大道的一个台资企业老板知道此事后,就把他招进了自己厂里,专门给他安排一个部门,来负责广告制作、报纸杂志艺术设计等。在这里,樊惠平一做就做了五年,积累不少人脉资源,也认识了很多的艺术家。“在福永工作的五年里,我也算是遇到了贵人,不仅还清了之前的债务,而且还为后来专门去从事艺术学习打下了一些基础。”

2007年,樊惠平认识了一位在中央美术学院读博士的朋友。他的这位朋友,是当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院院长王镛的学生。在他的推荐下,樊惠平有幸结识了王镛先生。为了提升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追求自己艺术梦想,樊惠平毅然辞掉了工作,去中国艺术研究院全脱产进修学习。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进修期间,樊惠平主要以书法学习为主,主攻行书、草书、隶书,其次还学习篆刻以及绘画等艺术。樊惠平学习非常勤奋,也很受王镛先生器重,经常被王镛先生邀请到家里做客。

进修期间,樊惠平得到了王镛先生,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其他名师的专业指导,其艺术创作水平和艺术修养得到了很大提升。王镛先生曾评价他的书法作品:“惠平的书法能把个体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凝聚到笔端,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这是非常难得的。但书法作品还要靠书法以外的东西来提升境界。它主要得益于读书,得益于对生命的感悟。”

从艺术创业到国展获奖

樊惠平从中国艺术研究院结业回来后,就结婚生了孩子。之后,他在深圳宝安区沙井街道万景楼开了博宝斋画廊。在这里,樊惠平承办了几次全国性书法展览,王镛先生还为他的博宝斋题词。这一年,樊惠平还参加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研究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他的作品《云出岫》经过层层选拔,最终入选。

之后2010年,樊惠平又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他的书法作品《无逸》不仅入选,还获得了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提名奖。“2010年的第七届上海世博会活动,当时领奖我去了。我那幅作品现在还挂在上海世博园。”樊惠平说,当时第八届全国刻字艺术展参赛作品近2万幅,入围只有30人,而提名奖只选20人。“这入围的30人,每个人都要考核。一方面是诗词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就是考一些书法理论创作。每个人考完笔试后,还得面试。那次入选提名奖,我排到18名。”

从创业失败到回归自然

如今,樊惠平在深圳已经工作了20多年。虽然生活不易,但他的艺术人生却还在苦苦坚持。樊惠平告诉笔者,他现在想出版一本“樊惠平书法篆刻作品集”,该作品集已经得到了当代碑学泰斗孙伯翔先生的题词。

采访最后,樊惠平说,父母老了,田地荒了,城市倦了,身心疲了。他想回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家乡修水县去,这里不仅有年迈的父母,有牵挂的田地和牛羊,还有一份责任与爱,一份自由与洒脱。这里是黄庭坚的故乡。他的梦想就是想回归到大自然中,去领悟书法以外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在照料自己年迈父母与荒废田地的同时,用毕生的精力去致力于推广黄庭坚艺术,为家乡文化艺术发展做点贡献,为传承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做点贡献。

猜你喜欢

提名奖刻字中国书法家协会
第四届中国质量奖获奖名单
智海急流
商朝——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吕金光
回尴尬的“提名奖”
尴尬的“提名奖”
田中鹤
李贵阳
刘颖莉
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