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萧山气象服务融入数字乡村建设探究

2021-01-10蒋鸿培廖振杨

新农民 2021年35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乡村振兴

蒋鸿培 廖振杨

摘要:乘萧山区数字乡村建设的东风,萧山区气象局针对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气象服务需求,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全面优化气象服务方式方法,推出萧山“数智气象”驾驶舱村级版本、特色农产品指数保险、智能农业气象监测体系、智慧农业气象服务APP、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村级气象微型观测站布设、基层政务办事一体机气象模块、乡村旅游气候资源发掘利用、公交站台推送气象信息、丰富的生活气象指数等服务产品,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三农的能力,探索气象服务深度融入数字乡村建设。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乡村;防灾减灾;气象服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萧山区以率先建立“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省域样板为目标,全力打造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区。萧山区气象局结合数字乡村建设,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全面优化气象服务方式方法,凭借准时性、准确性以及高效性等优势,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三农的能力,探索气象服务深度融入数字乡村建设。

1 乡村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1.1 气象服务参与乡村振兴力度不够

“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离不开精准精细的气象服务支撑。一是农村地区气象灾害影响较大,由于技术手段等原因,气象服务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达不到数字乡村要求。二是缺乏精细化为农气象服务产品,气象部门对需求侧了解较少,缺乏对需求侧的深入细致分析,为农气象服务产品不够精细化。三是气象服务与生产实际脱节,气象服务与农业产业结合不够紧密[1]。

1.2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能力不足

乡村地区气象监测密度不够、要素单一、梯度观测欠缺、观测设备老化等问题亟待改善;气象预测预警的准确率、时效性和精细化程度亟待提高;气象监测预警服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目前气象监测预警多是面向一定区域,预警信息一般只能保证传递到乡村气象信息员手中,但是乡村气象防灾减灾队伍素质偏低,能力不足,气象信息的发布渠道和有效性还需要不断完善,虽然将传统渠道与新媒体进行了融合,但覆盖人群还不够广。

1.3 气象服务产品供给单一缺乏针对性

乡村气象服务产品单一,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产品供给不足,为农气象服务产品仍偏重普适性、大众化。大部分产品不区分用户需求,存在同质化、没有针对性的问题,不能与用户需求精准匹配,存在以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代替为农气象服务产品的现象[2]。

2 气象服务融入数字乡村建设探索

2.1 完善高效的防御体系助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

一是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健全分灾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防御规划,建成以气象预警为先导,自上而下、覆盖区镇村三级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组建部门联络员、镇街协理员、村(社区)信息员、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安全员队伍1000余名,气象工作职责纳入镇街三定方案。22个镇街428个村(社区)完成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创建。河上镇获“全国气象防灾减灾示范乡镇”称号,河上镇大桥村建成国家级“应急减灾综合示范社区”。

二是加强部门协作,打穿数据壁垒,与多个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享数据,共建系统,共同发力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与多部门联合发布各类预警信息数十次;与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共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直接叫应一线地质巡防员数百次;建立恶劣天气主动叫应系统,暴雨、大风超阈值自动提醒住建、城管部门;与综治部门共同开发,将气象预警发布接入萧山区基层社会治理综合平台,预警信息直达网格员。

三是在区级数字驾驶舱的基础上建成萧山“数智气象”驾驶舱,实时查询气象信息,自动生成各种快报、专报,台风动态、卫星云图、雷达回波、潮汐预报、水库水位等决策气象服务功能一应俱全,实现了决策气象服务从气象信息被动等待推送向主动获取精准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形成“气象+大数据治理”管理服务体系。2021年台风“烟花”影响期间,“数智气象”驾驶舱发挥重要作用,为抗台抢险跑出气象加速度:7月24日凌晨,通过 “数智气象”水库水位实时监测数据,发现戴村镇一山塘水库即将超警戒水位,区防指立即行动,开闸放水,及时排除险情。24日5时30分,“数智气象”报警进化镇小时雨强超过30毫米,区应急救援力量紧急向进化镇部署并迅速撤离群众,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四是研究开发农业指数保险为农户兜底保障,目前已推广应用杨梅采摘期降雨和白对虾互助保险等指数保险。杨梅指数保险连续三年持续扩面,实现全区覆盖,从2019年125.49hm2增长到2021年9600余hm2,已累计为农户挽回损失1030余万元;白对虾2020年推出“传统型爆发性疾病险+气象指数暴雨保险”,并在2021年全部升级为气象指数保险(暴雨险和连阴雨险),2020年承保面积98.03hm2,2021年38.73hm2,已为农户挽回损失134.61万元。

2.2 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助推农业生产

一是建设基于智能质控的农业气象监测体系,根据萧山特色农业,累计建设水产养殖、舒兰蔬菜、云石三清茶、萧山青梅、美人紫葡萄、铁皮石斛等6个农业小气候站,1个酸雨观测站。开发了农业气象数据运行监控系统,实现对观测装备运行状态、农业气象基础数据等智能监控。二是修订和完善主要农作物生育期气象指标体系,加强农业指标收集、应用,提高农业气象服务针对性,根据生产需求开发特色化农业气象指数预报服务,重点开展萧山白对虾养殖的生育期气象条件指标、气象灾害指标研究,推出水下含氧量、白对虾病害、茶叶霜冻、杨梅病虫害、大棚防风等气象指数预报服务。三是开发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气象应用,开发了萧山农业气象网站和智慧农业气象APP。网站设有智控中枢平台、水产养殖界面和果蔬种植界面。具备农业气象数据运行智能监控,农气服务产品集成一体化发布,物联网、大数据新技术应用功能。APP根据萧山特色提供面向水產养殖、蔬菜基地、花卉苗木等重点农户的智慧农业服务产品。四是大力推动生态农业气候品牌建设,累计完成了萧山杨梅、美人紫葡萄、青梅、茶叶等气候品质认证,促进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提高产品售价,增强品牌效应,提升优势农产品的竞争力,助力扩大市场规模,增加效益。

2.3 赋能增效的智慧气象助力农村宜居宜业

一是建设气象微站,气象微站基于5G、智慧灯杆等新基建,弥补区域自动站盲点,可测量风速,风向,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雨量。微站加强了广大农村地区气象监测密度,严密监测当地气象要素的变化,尤其是突发性灾害天气的发生过程,为及时准确的农业气象服务提供了基础数据,提高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综合监测能力。二是在萧山“数智气象”驾驶舱的基础上再次开发,将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融入村级数字驾驶舱。将村级气象实况、预报、预警信息实时展示,供决策用户和村民使用,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决策指挥和抗灾避险能力。三是村社办事服务一体机终端气象服务模块开发。开发了萧山天气展示模块和预报预警信息模块,并与便民服务终端一体机有机融合,为办事群众提供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和气象证明最多跑一次服务,提高便民服务效率。四是发掘乡村旅游气候资源,在乡村旅游品牌创建上做气象加法。通过乡村气候资源分析,成功创建萧山“中国天然氧吧”、戴村镇佛山村“浙江省气候康养乡村”等气候资源品牌。服务萧山乡村旅游节、萧山杜家杨梅节、进化梅花节、戴村滑翔伞基地、运动小镇、梅里方柿节、古韵欢潭景区等乡村休闲旅游场景成效显著。

2.4 高品质生活气象服务富裕富足现代农民

一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电话、公交站台、户外显示屏、微信、手机app、村级数字化服务平台等形成气象信息公共服务宣传矩阵,为百姓提供高品质的生活气象服务畅通渠道。二是推进气象科普文化宣传,以乡村气象科普站为中心,以气象科普进文化大礼堂、校园气象站、校园气象节、气象显示屏、科普宣传橱窗、云上气象科普馆等为产品,实现气象科普进村入户。既增强了农民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农民气象科学素质,又提升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福祉安康。三是对标高品质生活,提供精细化公共气象服务产品。人体舒适度、穿衣、晨练、赏花、紫外线、行车、骑行、登山、空气清新、洗车、晾晒等指数覆盖了健康、生活、出行等方方面面,为富裕富足的现代农民提供多样化公共气象服务。

3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在数字乡村持续建设过程中,基层气象部门要提高政治意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于担当,锐意进取[3],大力推动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让气象服务深入三农各个领域,实现气象与用户融合,以现代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持续提高气象服務水平。在地方政府和行业部门的引领下,共同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积极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治斌,王晓莉.实施乡村振兴的气象科技作为[J].湖北农业科学,2019,635(14):167-175.

[2] 李玉华,褚希,荣云鹏,等.乡村振兴战略下智慧气象为农服务体系研究[J].农业工程,2021,94(8):59-63.

[3] 李义兰,胡颖飞,龙国军.乡村振兴战略下做好“三农”气象服务的策略浅析[J].南方农业,2020,328(30):180-181.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浅析气象服务需进一步融入农业生产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