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平度经济发展活力和城镇化率的对策建议
2021-01-10李强
李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市常住人口为1191348人,与2010年相比下降12.2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64%,比2010年提高12.13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全省、青岛市水平。常住人口减少以及城镇化率不高折射我市经济发展活力总体不足,需引起高度重视,精准发力,不断提升人口总量和城镇化率,持续改善人口结构,充分发挥人口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人口分结构构成情况
1、年龄构成
全市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7619人,占14.91%;15-59岁人口为709561人,占59.56 %;60岁及以上人口为 304168人,占25.5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24586人,占18.85%。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17个百分点,15-59岁下降8.4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上升8.6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上升7.1个百分点。
2、受教育程度
全市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0393人;高中文化186988人;初中文化469335人;小学文化320523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4884人上升为 8427人;高中由14071人上升为15695人;初中由43966人下降为39395人;小学由25453人上升为26904人。
3、平均受教育年限
与2010年相比,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年上升至9.18年。
(二)与周边区市比较情况
1、总量及占比
我市人口数列10区市第3,人口占青岛市比重为11.83%,比2010年降低3.75个百分点。
2、年龄构成
我市 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分别为14.91%、59.56%、25.53%、18.85%。其中,0-14岁占比排名第6,60岁及以上排名第2,65岁及以上占比重排名第1。
与2010年相比,15-59岁比重下降8.4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65岁及以上分别提高8.61、7.1个百分点。
3、受教育程度
我市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各类受教育程度人数大学为8427人、高中15695人、初中39395人、小学26904人。其中,大学学历人数是唯一不足万人的区市。
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18年,排名第1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口净流出大,年轻人口流失最严重
与2010年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下降12.23%,列10区市第1,降幅最大的是15-29岁人口,减少了48.9%。年轻人口流失带来的直接问题是劳动力短缺、消费需求不足以及企业招工难等。
(二)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深
纵向对比,我市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2000年为10.25%,2010年为11.76%,2020年为18.85%。前后两个十年分别提高了1.51、7.0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横向对比,我市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8.85%,分别高于全省、青岛3.72、4.65个百分点。而我市2020年人均GDP仅为55713元,排名第10,未富先老已是不争的事实。老年人口比例提高意味着养老金支出日益增多,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加大,财政負担加重。
(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
我市城镇化率(43.64%)比全国、全省、青岛市分别低20.25、19.41、32.7个百分点,在青岛各区市中也是最低的。城镇化率提升缓慢,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口的流失,特别是具有经济活动能力的劳动人口向大都市迁移。
三、下步对策建议
(一)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应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一方面,充分发挥我市中等职业技能教育人才优势,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主动对接经济发达地区相关产业转移,打造百亿甚至千亿级的产业链,最终进入一个产业促就业、用就业聚人气、用人气带发展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立足我市睫毛、草编、调味品等优势特色产业,有效整合产业资源,放大品牌效应,不断扩宽产业发展的宽度、长度和厚度,既实现了产业高质量发展,又稳住了当地农民就业。
(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应紧紧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紧密结合当地产业优势,打造可持续、可增长的精品产业,让外出打工人员能够在家门口挣上“票子”,住上房子,顾上孩子,愿意扎根农村、建设家乡。产业振兴方面,参考打造工业园区模式,聚合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要素,加快建设樱桃西红柿产业园、生态循环农牧产业园、大泽山葡萄文化产业园、优质种业产业园、旧店现代农业产业园、云山特色农产品产业园等6个农业园区。人才振兴方面,加快制定人才返乡入乡助力乡村振兴的支持政策,建设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引导大学生、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和各类科技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
(三)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我市与青岛先进区市相比,区位、发展基础等不占优势,但可以借鉴莱西做法,如果引进大学本部较困难,可以采取引进分校或二级学院等方式,也可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样可以增加大学数量。不仅膨胀常住人口总量,还能有效提升人口受教育水平,优化年龄、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结构问题,还可以拉动投资、消费等领域快速发展。
(四)持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下一步,我市应继续积极对上争取地铁、轻轨等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持续改善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项目服务品质。认真研究年轻人消费心理,大力发展安徒生童话乐园、蓝树谷等文体娱乐项目,打造丰富多彩、数量繁多的娱乐休闲好去处;利用即将竣工的中杰时代广场跨街天桥大力发展“夜经济”,打造新的“网红打卡地”,吸引外来年轻人口。同时,充分利用我市隶属青岛市、房价相对较低及购房不限购的优势,到潍坊、淄博、烟台等周边县市大力宣传,吸引外地人口到我市购房置业,既拉动商品房销售又增加常住人口数量。
作者简介:李君瑜(1981~),男,陕西宝鸡人,高级工程师,硕士,现从事冷却剂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