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技术及常见病害防治措施分析
2021-01-10林小力
林小力
摘要:云南地处中国西南,作为一个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境内地貌复杂,受季风影响而表现出多样化的自然立体气候,为马铃薯的高产创造出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为提升马铃薯产量,确保马铃薯品质,文下就优化马铃薯种植技术,分别自合理轮作、整地深翻、准备处理种薯、大田播种、施肥管理、马铃薯控水管理、适时组织收获等几方面做详细论述。同时,处于控制病害考虑,重点就晚疫病、环腐病、早疫病、黑胫病等几种防病措施做要点阐述,为科学控病、确保高产、提高种植效益做技术指导和理论借鉴。
关键词:马铃薯;控水管理;技术指导
1 前言
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马铃薯高产优产环境,发展马铃薯产业,优化马铃薯种植技术,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是当前本地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克难攻关的重要突破口。
2 马铃薯种植技术
2.1 合理轮作
马铃薯不耐连作,有研究证实超过4年的持续连作,将大幅降低马铃薯产量。就原因分析,其一,连作会增加土传病感染几率,影响下茬马铃薯产量。其二,连作将加重某些微量元素缺失,导致马铃薯品质差、植株矮小。就此,建议合理轮作,尤其上茬病虫害严重的地块,下一茬口禁种马铃薯。多用小麦、谷子等与马铃薯轮作,避开与西红柿、茄子、甜菜、甘薯等轮作。
2.2 整地深翻
选种土壤类型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尤其规模化生产,更应该重视土壤的选择。理想高产的地块,以微酸土壤为首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质疏松,以砂壤土为首选。
选好地后,要整地、深翻,调整其理化特征,为马铃薯高产创造条件。待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30cm。而后耙平、耙细,打碎大的土块,以疏松土壤,增加透气透水性。
总之,马铃薯属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选好耕种地,深翻优化耕地环境,是很关键的农艺环节。
2.3 准备处理种薯
2.3.1 挑选种薯
挑选好的种薯是实现高产的前提和基础。优选种薯,以农技推广部门推荐为准,多用脱毒或耐抗性强的品种。尽量不用中小块茎,以降低病虫害感染几率。
2.3.2 种薯处理
第一,选好种量
依播种形式结合规模确定播种量。机械化播种,用种量控在2000~3700kg/667m2。人工播种,用种量控在1800~3000kg/667m2。
第二,晒种催芽
播种前将准备好的种薯,提前2周放阳光下晾晒,通过见光催芽。芽长出1cm后,切块处理。切块期间避免受雨水浸淋。同时剔除问题种薯。
第三,种薯切块
准备切刀,切刀经0.5%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切块种薯25g以上,每切块留1~2芽眼,切块呈立方块。正常情况下,每100切块换一把刀。除切块外,近些年,有以整薯播种的实践,经推广出苗齐、块茎多、商品薯质量高。而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增产潜力高。整薯播种要求用50g以下健壮小薯作种。
第四,拌种包衣
包衣以增强种薯耐抗性,降低病虫害感染几率。一般情况下,种薯每次100kg,加滑石粉每次1kg;百菌清每次0.1kg;少量维生素,混拌后放通风处,以完成包衣工作。
2.4 大田播种
第一,播种时间
播种期主要考虑的因素是温度。原则上要保证马铃薯进入盛期,日平均气温在20℃左右,地温尤其10cm处土壤温度恒定在7~8℃。可机械化播种或人工播种,前者适用于大面积批量化作业,一次成垄,施肥、播种等作业一次性完成。后者先机械开沟,沟深15cm,施肥,点种,均匀摆放在沟内。播种后覆土,土层厚10cm。
第二,播种密度
具体密度根据品种、水肥等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种植种薯,密度5000株/667m2以上。种植早熟品种,密度4000~5000株/667m2。种植晚熟品种,密度3500~4500株/667m2。以加工炸片为主的原料薯,密度3500株/667m2。以淀粉加工为主的原料薯,密度4000~4500株/667m2。此外,密度还要根据施肥水平而定,高肥力土壤密度大些,低肥力土壤密度小些[1]。
2.5 施肥管理
马铃薯需肥以钾肥最多,磷肥、钾肥次之。就生长特点来看,生育期短,结薯早。前期吸肥多,养分应该充足。在施肥上的调整要重施基肥,辅以追肥。基肥以腐熟人畜肥为主,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667m2。配用适量的磷肥和钾肥,过磷酸钙20kg/667m2;草木灰150kg/667m2。施肥方法,起垄播种,垄上开深20cm沟,将基肥均匀施入,先腐熟有机肥后化肥,而后覆土平垄。及早追肥,结合生长期特点而定。
一般情况下,幼苗期追施氮肥,尿素5~8kg/667m2,兑水浇施,结合中耕培土用,以利于保苗。开花后控制氮肥,不可追施氮肥。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50kg/667m2[2]。期间缺氮严重,可追施尿素,100~150kg/667m2,每间隔2周,喷施1次,持续用3~4次。此外,马铃薯对锌肥、硼肥敏感。要时刻根据地力,酌情加施硼肥、锌肥。可用硫酸锌补锌肥,根外喷施,60~70kg/667m2,每間隔1周,喷施1次,持续用2~3次。
特别注意的是马铃薯喜钾多,后期要重施钾肥,多用硫酸钾。禁止过量用含氯肥料,比如氯化钾,以免影响马铃薯品质。
2.6 马铃薯控水管理
就马铃薯需水规律来看,幼苗出土到开花期,建议直接蹲苗不浇水。即使遇到干旱季,也建议浇小水。实际上,进行蹲苗控水,最大的益处是增加根系量,较浇水不蹲苗可提升苗量2~3倍。通过促生苗量,将确保马铃薯能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合成、积累更多的光合物质,有利于块茎淀粉积累。此外,蹲苗控水还有利于防徒长,有利于形成,增强抗风雨、抗倒伏、抗病虫害的能力,对培育壮苗意义较大。就比较试验结果来看,开花前这段时间,对马铃薯进行控水蹲苗比浇水未蹲苗的,至少要增产20%~25%。
马铃薯进入初花期,开始浇水。从初花到茎叶停止生长这段时间,块茎的增长量最大,植株对水分的需要量也很大。另一方面,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等无机元素都必须溶于水才能被根部吸收,如果土壤缺水,营养物质再多,植株也无法利用。通常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60%~80%。此时,由于水分充足,也往往会引起马铃薯中后期徒长,消耗养分和倒伏,导致减产。为此,一定要实行化控。当马铃薯株高50~55cm时,喷施15%可湿性多效唑粉剂50g/667m2,施药后4天浇水,可收到明显的控高效果。马铃薯收获前10天左右停止浇水,可提高其品质,并较耐贮藏[3]。
总之,上述分析来看,马铃薯生长期间,需水量还是很大的。为此,我们必须要根据其生长期需水规律,合理浇灌以促其茁壮成长。
2.7 适时组织收获
马铃薯收获期标准,地上茎叶枯黄,块茎脐部与块茎脱落时,可组织收获。但是,考慮到经济用途不同,收获期可略作调整。一般,食用或加工为主薯块,进入成熟期可收获。种薯为减少病虫害侵扰,应酌情提早。个别为提早上市,通过扒薯的方法,先将大块茎采收,而后追肥浇水施肥,以继续催生地下小块茎。此外,山区下霜早,应在枯霜期采收。平原下霜晚,可待到茎叶全枯黄时采收。个别地区,低洼多雨,建议早收。
3 马铃薯病害防治
3.1 晚疫病
地上茎叶侵染,叶边缘形成水渍病斑,周边有浅绿色晕斑。周边潮湿,将扩大病斑,颜色深褐色,多白色霉状物。地下块茎感染,初期为褐色病斑。土壤潮湿,病斑扩大,导致块茎腐烂。
防治:选种耐抗品种,严选马铃薯品种,剔除患病马铃薯,严禁留作种用。一旦感染晚疫病,务必及时处理,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每次600倍液。或者,用25%嘧菌酯悬浮剂,每次1500倍液。注意田间排灌,积水潮湿是导致此病的主诱因。为此,灌溉区易起垄沟浇水。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枝病叶,以传染其他植株。
3.2 环腐病
植株萎焉,轻则影响出苗,生长缓慢,叶片褪绿,越往上生长越枯黄。严重时影响出苗,脐部显红褐色,切面不同程度黄色腐烂。
防治:选栽耐抗品种,留建无病种田。必要时,整薯播种,降低切口感染的可能。前期,用土霉素溶液浸种,以增强耐抗性。
3.3 早疫病
为链格孢属链格孢感染所致,危害茎叶严重。初期感染,茎叶黑褐色病斑,外观椭圆形。严重时叶片脱落。
防治:选用耐抗品种,加强水肥管理,控制钾肥用量,增强植株耐抗性。雨后,注意排灌,防积水。合理组织药防,流行初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比如:丙森锌药剂,叶面喷施,持续用1~2次。患病严重时,可用百菌清、啶酰菌胺等,间隔1周,喷施1次,持续用2~3次。
3.4 黑胫病
危害块茎严重,受此病影响,幼苗生长矮小,茎杆短硬,叶片泛黄卷曲。受此病危害,植株很容易被连根拔起。
防治:选栽无病健康种薯,做好药物浸种处理,以0.1%升汞溶液浸种0.5h。或者,用0.2%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0.5h。之后,晒种播种。运输期间,避免出现碰伤擦伤的情况。
4 结语
马铃薯为云南本地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高产优产对于提升本地农业经济效益大有裨益。在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方面,选栽高产地是基础,水肥条件要好。挑选高质量适栽种薯是前提,播种前,注意晒种催芽、包衣拌种做好前期工作,为后期高产、病虫害防治做保障。栽种期管理,肥水是保障,考虑到其喜钾多,要重施钾肥,多用硫酸钾。禁用含氯肥料,以免影响马铃薯品质。在疾病防治方面,重点做好晚疫病、环腐病、早疫病、黑胫病等几种疾病的防控,以为高产优产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白生虎.玉米种植技术优化与病虫害防治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7):11.
[2] 龙平.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20(8):51.
[3] 李浩生.探析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新农业,2019(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