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1-01-10赵莉娟
赵莉娟
摘要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它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教学内容,这些作品中蕴涵了丰富的历史、政治、哲学、文化等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可以使他们能够领悟文学作品中承载的文化意蕴,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也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从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为切入点,分析大学语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大学语文 审美鉴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6.036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Chine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raditional Culture
ZHAO Liju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of Ningxia Normal University, Guyuan, Ningxia 756000)
AbstractCollege Chinese is a comprehensive quality education course, which takes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 at all times and in all over the world as its teaching content. These works contain rich knowledge of history, politics, philosophy, culture and so on. Through learning, students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excellent literary works, but also enable them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literary works, improve their own culture, but also for student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background of College Chinese teaching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ege Chinese to improve students’ aesthetic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college Chines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1大學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定位不明晰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也是大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修养的基础课程。因此,教学过程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特点而不应局限于教材本身。但是,从目前语文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课程受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仍然突出。进入大学阶段由于很多学生比较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一些公共课,尤其像大学语文这类公共课程重视的程度不足,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也不太明晰,存在片面性,认为其不重要。另一方面,教师对于课程的定位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这门课程的作用与意义也缺乏深入系统的理解。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育教学与创新的动力。也就是说,大学语文课程由于学生对课程缺乏充分的认识使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完成学分,同时,大学语文作为公共课程,教师也没有把课程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结合起来,因而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1.2不能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单一
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内容主要包括古今中外经典的诗歌、散文以及小说作品等,这些经典作品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观念,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内涵,而且对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就目前的语文教学工作来说,教师主要依据教材选编文学作品,进行作品的赏析。他们并没有按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单一。例如,在讲解古代诗词歌赋时,一般先介绍作者生平创作、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而探讨作品中的思想意义等。因此,不论何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其教学过程与中学教师的教学过程非常相似,因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给学生一定的错觉,使他们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仅仅是中学语文课程的延续和补充,另一方面,从教师方面来说,缺乏对学生实践方面的训练,尤其是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从而遮蔽了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
2传统文化背景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措施及对策
2.1更新教育理念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它以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学习的重点,尤其在传统文化背景下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审美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能够领悟文学作品所承载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大学语文在教育理念上不同于中学语文教学,教师应当转变固有的教学观念,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塑造,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角色也需要进行转换,即由原来知识的讲解者转化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引领者,同时,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理念上转变,而且还要将这种理念贯彻到实际的教学之中,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启发,使学生养成自觉的、自主的学习习惯。学生由于长期受到惯性学习思维的限定,以教师的讲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学生普遍缺乏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引导、启发,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和探索。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作品,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热爱,启发思维,培养他们对文学经典的审美鉴赏能力,领会文学作品中蕴含文化精神,同时阅读经典可以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正如“各专业年轻学子,通过阅读经典,获得真正充分的教育基础与共通的文化背景,对不同学科有所认识,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
2.2营造多元的授课风格
大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对原有的教学理念更新,而且还要注意营造多元的教学风格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他们对于新事物、新方法有着强烈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不断的更新授课的风格,例如,对课程中涉及的经典文学作品如《论语》《庄子》《孟子》《红楼梦》等,教师在讲解重点内容的同时,还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等背景,结合一些相关的图片、影视资料等,描绘作品中意境,以此营造生动的授课风格。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容,而且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对于教材编选的一些相对简单的作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讲解,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的自主能力。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汇集了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作品,从古典诗词、歌赋到现代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课程内容不仅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也关注对青年人思想的启迪、审美情趣的培养、修养提升。因此,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不仅仅要鉴赏文学作品本身,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构建。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功能,尤其是对大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大学生作为未来的接班人无论他们从事哪一领域的工作,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表达。学习大学语文还要加强学生对文学经典的诵读,教师可以利用媒体、视频等让学生倾听优秀的经典诵读片段,再指导学生进行准确的阅读方法,如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对作品情感的把握等。通过长期诵读经典的文学作品、积累知识,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潜移默化的感悟传统文学经典,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充满热爱之情。另一方面,诵读经典文学作品也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为大学生面对未来职业的发展,不管是书写简单的个人简历,还是撰写学术论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以及逻辑性等都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大多注重课本上教学内容的讲授,而对于学生写作的训练相对较少,对于写作只是在课堂上讲述一些写作的相关理论知识,缺乏对写作的实际训练,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训练,而且训练要从简单到复杂,要循序渐进的展开,例如,教师要在课堂上讲清楚写作的理论知识和注意事项,然后选择优秀的例文进行讲解,并布置相关的题目让学生随堂写作,最后要有选择的进行讲评,讲评有针对性、要集中的对学生写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使他们逐渐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能力。另外,学生写作的语言比较通顺,用词也比较恰当,但是他们对文章的逻辑关系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教师还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另外,要选择一些优秀的评论性文章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学习,只有把阅读和写作的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阅读、不断的写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3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大学语文考核评价体系大多侧重于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评价。而大学语文的学习不是中学语文的延续,它主要是对学生的文学作品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和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而且现行的大学语文考核评价体系中对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如何将考核中存在的这种“主观性”变为“客观性”,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平、公正,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最大化的细化、量化为“客观性”,并确定为考核的评价权重,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考试成绩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除了平时的考核以外,期末的考核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而期末考试的考核内容主要以文学鉴赏和各种评论性文章的书写为主。因此,考核方案的制定主要根据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要求,针对的文章的立意、语言、逻辑、格式等几个方面制定评价细则进行评价。
3传统文化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3.1大学语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蕴含了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既有物质形态的各类文化典籍,也有口头文学、民间艺术、礼仪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经典的文化遗产大多蕴含在文学作品中,并且通过文学作品得以大量的反映。大学语文中选编的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从诗词、歌赋到散文、小说等,这些作品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既注重中华文化的传承,也关注对青年人思想启迪。因此,教师要重视大学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塑造,语文课程教学不仅仅是讲述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能力的构建、修养提升、心灵升华、智慧启迪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诗经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一个“宜”字,字里行间彰显了女子内外兼修之美,也就是说美丽的新娘不仅要有美丽的外表,而且还要具備“宜其室家”的品德,使家庭和睦、兴旺发达才能算得上美丽合格的新娘。再如,屈原作品中蕴含的炽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青年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大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经典的文学作品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因此,大学语文不仅是传统人文精神的张扬,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和延续民族精神文化的桥梁。
3.2审美情趣的培养
大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素质教育课程,而且不同的版本、不同的编者所选择的文学作品也不同,但是课程内容大多以中国优秀文学作品为重点。作品无不涵盖了从先秦到现当代的文学经典作品,文学体裁包括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体,以及一些国外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知识,而且学生通过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理解作品中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自身的文化修养。例如《诗经》内容丰富,无论是反映劳动的诗歌、爱情的诗歌《周南关雎》《秦风蒹葭》等,还是战争、徭役的诗歌无不显示了厚重的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中含蓄悠远地意境。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江、月为侧重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夜晚曲江及扬子江畔的美景,诗人把世间的美艳与世外的空灵集于一体,达到了一种兴象玲珑的境界,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可以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意境美、音韵美、含蓄美。因此,大学语文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而不是中学语文的延续,虽然它也可能涉及一些基本的文学知识、艺术特点等,但是大学语文教学更应该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相关的文学作品,通过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真、善、美的情感来感染人、打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3.3人文精神的培养
从大学语文的培养目标上看,大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还要培养青年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经典文学作品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政治、艺术等知识,而且还蕴含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和民俗知识。因此,大学语文除了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写作,以及鉴赏能力等工具性的功能,而且最重要的还要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要结合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相关的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价值和精神方面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要注重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领会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各类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内化,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文精神,启迪自己未来行动的方向。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通过大学语文这个载体将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大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优秀的“国学”经典作品,传递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知识,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同时,通过大学语文课程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其精神的成长,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金项目:宁夏师范学院2020年度校级本科教学项目(项目编号:NJY20200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
[2]李彩霞.“传统与现代经典选读”教学模式探析——以海南大学“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