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隧洞穿越河流暗挖法施工技术探究
2021-01-10侯苛苛王国强
侯苛苛 王国强
摘要:浅埋隧洞穿越河流暗挖技术的应用,需理清施工重难点,掌握施工工艺技术,在河流改道、暗挖施工技术控制、超前支护、爆破技术、深埋管线注浆保护等方面,做好科学分析,重视落实好超前地质预报,开展施工监控量测,充分利用分析地表沉降、拱顶沉降、洞内收敛数据信息,指导暗挖法施工顺利开展。
关键词:浅埋隧洞;穿越河流;暗挖法施工技术
1引言
浅埋隧洞穿越河流暗挖技术的应用,需做好施工方案优化,结合具体地质水文环境,做好必要的施工技术应用控制,在技术应用分析中,能做好科学化管理,提升暗挖技术的应用价值,保障施工技术水平提升,达到安全施工目标。
2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输水隧洞工程,洞断面形式为马蹄形,隧洞洞径8m。隧洞穿越浑河谷段,该段浑河河谷宽约900m。隧洞埋深较浅。浑河右岸山体较陡,坡度约39°。河道两岸均有土堤,两堤间距约140m,浑河谷主要以耕地为主。隧洞穿越长度为110m,河床内有2条DN800供水管道,位于浑河右侧,距离右岸40m,管道埋深2m,间河水面宽约20m。
3施工重难点
浅埋隧洞穿越河流施工中,利用暗挖技术开展有关作业需要做好必要的施工控制,注重控制施工埋深问题,因为地质结构复杂,很多施工问题难以改善,在隧洞施工中,需要做好必要预支护、预加固技术的应用分析。施工中,做好必要的防渗处理,控制地下水的影响,需要做好隧洞涌水分析,做好必要的隧洞穿越技术管理,对于隧洞渗水控制来说,还要作用突涌压力验算,及时采取加固以及钻孔减压技术手段,控制供水管道的施工问题。
4施工工艺技术
4.1河流改道
为保障浅埋隧洞穿越河流位置的暗挖法施工技术安全、顺利的开展,结合地区实际河水分布以及地形条件,选择河流改道方式,避免了围堰施工带来的各种技术问题和施工成本增加问题,有利于提升施工进度,提升施工安全性。做好河床改道管理,注重解决技术问题,做好科学化管控,提升改道作业的安全可靠性,注重改道后有关护坡技术的应用,做好必要的加固施工。
4.2暗挖施工技术控制
暗挖法施工技术的应用中,为提升施工效率,需要采取机械施工作业方式,注重做好必要的安全管理,落实有关的预支护、预加固手段,以规范安全化作业方式,规避安全问题。暗挖施工中,需要做好必要的辅助作业,如爆破等施工技术,需要提升安全控制力,注重提升安全控制效果,做好施工作业方式的管理。在实际的施工中,通过施工技术应用,可以通过环形开挖预留核心混凝土、双侧壁导坑法、中洞法等施工作业方式,结合具体的地质条件、机械设备类型、加固支护方式,做好科学化管控。暗挖法施工技术中,需要做好科学化建设分析,提升管理能力,做到在施工技术的应用上,发挥积极管理价值,重视解决有关的管理隐患。因为施工中技术难度大,对施工作业质量和安全要求高,需制定可靠技术方案,做好技术参数调整,充分发挥硬岩掘进机的优良作业性能,在施工技术应用中,不断重视落实科学化技术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4.3超前支护
浅埋隧洞穿越河流位置的暗挖法施工技术的应用,最为关键的是能做好超前支护,为暗挖法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护,同时能有效控制围护结构沉降,避免存在较大的支护结构变形,提升施工安全控制能力,在超前支护施工中,主要涉及的技术包括小导管超前预支护、管棚超前预支护、开挖面深孔注浆支护等手段。
小导管超前预支护技术的应用,注重控制导管分布,在注浆中控制导管质量,保障导管长度在3-5m长度范围内,搭接距离不小于1m,外插角控制在15度左右。管棚施工需要控制施工位置的间隔,控制環形施工位置,做好施工钻机性能控制,做好施工流程控制。深孔注浆要保障注浆及时,注重控制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注浆压力符合设计要求,注浆量在注浆压力达到设计压力80%后,稳压注射时间不低于5min。
4.4爆破技术
爆破技术的管理也至关重要,有关部门必须要引进较为先进的爆破技术,传统的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需求,只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可行性措施,选用科学合理的爆破技术,才能提高煤矿快速掘进的速度。与此同时,在进行爆破技术时时间越长,可能发生的隐患问题就越多,相应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最大限度减少循环作业与辅助作业二者之间的时间,控制好装药量与封泥长度,精确的计算爆破的参数,避免发生一些突发性问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时的质量,保证在实际的施工周期内完成作业,进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单循环近尺与矸石量不断的增加,必须要做好光爆管理措施。
4.5深埋管线注浆保护
深埋管线注浆保护技术,主要是将管线深埋,同时为提升对管线荷载的压力控制作用,需要做好注浆施工,主要是能有效形成管线的注浆保护层,提升注浆管理优势,提升管线管理能力。在深埋管线的特定位置设置注浆孔,控制加固范围,加固区一般要设置在距离管路2m的位置。做好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的控制,提升注浆效果。
5超前地质预报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的开展,应能做好科学化管理,注重实现工程地质水位地质特征的管理,做好地质问题分析,为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地质预报管理需要做好科学化分析,突出施工工序管理能力,发挥积极控制效果。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管理控制,需要做好必要的施工分析,通过各种探测分析设备,做好地质问题的控制,注重解决各种地质预报隐患,做好必要的管理分析,提升施工作业效果,解决有关的施工问题,保障在岩层接触带、岩土分界面及其他软弱夹层、节理裂隙发育带的施工位置提前做好加固支护处理。
6施工监控量测
6.1地表沉降
地表沉降是在暗挖技术应用影响的范围内,设置地表沉降观察点,根据施工位置,合理设置监测频率,长期收集沉降数据,掌握地表沉降的动态变化。
6.2拱顶沉降
拱顶沉降监测是暗挖技术安全分析中,最为直接的分析项目,其在拱顶设置监测点,通过掌握拱顶的位移沉降变化情况,能对施工安全科学管理,指导施工作业稳定开展。
6.3洞内收敛
洞内收敛作为有效的监测补充,在暗挖技术监测中,可以作为重要的施工控制项目,依靠洞内收敛数据,对施工监测其他项目进行同步的校验,具备一定的分析判读依据性。
7结语
浅埋隧洞穿越河流暗挖技术的应用,需要做好必要的技术方案优化,重视做好预支护、预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采取科学有效的开挖技术手段,落实科学化监测机制,做好必要的暗挖技术分析,提升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程明薪.城市浅埋洞室暗挖法施工技术[M].铁道建筑技术,2020(1):24 -6.
[2]王梦恕.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3]董小龙.浅埋暗挖法地铁区间渡线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9,35(5):132-134.
[4]李海孙铁成.浅埋暗挖法在大跨隧道中的应用探讨[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9,7(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