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技术在医疗美容中的应用分析
2021-01-10马玲
马玲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强力,并且很受社会上流行的美感表现得影响,所以纷纷采取美容措施,对自己进行修复和调整。射频技术就是医疗美容技术之一,应用目前来说比较普遍,可以起到抗衰老和去皱,使人面部年轻化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就分析射频技术的物理作用,探讨应用该技术进行美容整形的生物机制,并总结其临床适应症。
关键词:射频技术;医疗美容;应用
1引言
在当前时代,医疗美容备受消费者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容貌美丽或者身体消瘦,所以采取一些手术、药物等方式,对个体的容貌或者部位形态进行再调整。该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相关机构也很多,但其中行业发展比较混乱,医疗美容机构的获利很多,但并不能保证效果和安全。在美容领域中,应用的技术种类很多,比如射频技术(RF),就是其中比较常用的一种。RF属于一种物理学技术,借助的是电磁波在电子、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更加普遍。
2射频物理作用
射频(RF)属于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其原理如下:由扫描器发出一个特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能量,这个能量被接收器接收,然后可以驱动后者运行,将具体代码输送给扫描器,其接收到代码信号进行识别。该技术的设备形式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信息技术设备(ITE)和工科医射频设备(ISME)。在应用时,为了避免通信和信息之间出现干扰,上述设备形式的频率范围是不存在交叉的。
而将RF应用于医疗方面,起源于1920年。一位学者认为活细胞本身是整体的电路,按照固定频率进行振动,并且可以产生和接收电磁波。在该理论提出后,利用电磁能量(包括射频)进行生物治疗也就拥有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发展到现在RF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在医疗美容领域中的应用,是近几年才普遍发展出的事情。这与近几年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力度越来越高的时代背景也有一定关系。
对于RF设备的分类,有一定的分类标准,目前来说,按照这个标准可以将RF划分成双极、单极和多极类别。另外还有点阵射频、复合RF,后者包括联合机激光、强脉冲光等方面。RF技术的穿透深度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频率、电极形状、间距等。当前使用的RF频率一般是1Hz-40.68MHz。
在RF电流经过人体通过组织时,会产生振荡电流,频率差不多是2×106-3×106次/秒,其可以驱动组电极产生一种特殊的振动,后者的形式是在电力线沿线方向来回进行,并且力度比较急剧。而考虑实际中不同组电极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上述振动时会产生摩擦作用,可能是相互之间也可能是与周围其他介质之间,进而生成热能,可以作用于靶组织。同时,RF技术的靶基不会选择色素,所以利用该技术进行医学治疗不受皮肤类型的限制。还有一点,人体中不同组织有不同的电阻抗,所以在RF作用之后产热效率也不一致,存在一定的选择性。
3射频医疗美容整形的生物机制
RF技术在这个世纪初被应用到医疗美容事业中,最开始是用于面部年轻化领域。其中世纪初美国FDA首次批准单极射频治疗眶周皱纹,之后扩展到其他部位。放到现在的医疗美容领域,RF技术的应用点位主要是紧肤和减脂塑形两个方面,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RF技术也逐渐应用于瘢痕、痤疮等皮肤类疾病的治疗过程。
3.1胶原变性与胶原新生
利用该技术进行治疗时,如果应用的表皮温度是在39°-40°,真皮温度是在60°-75°,此时皮肤局部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出现容积性加热效果。这样一来,真皮会表现出真皮内热沉积效应,这样可以带来即刻性的胶原收缩,以及后续慢慢出现的胶原增生效果,所以可用于进行美容。一方面,胶原纤维持续加热到阈值温度一段时间后,其分子结构会被破坏,使其收缩变粗,最终变性。而且不同温度会产生不一致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胶原纤维会在52℃-55℃时变化,在65℃时收缩,然后在60℃-70℃时出现变性。在变性之后,其结构会从有序类晶体结构转变成无序类胶体结构。另一方面,该技术应用时,会在真皮层产生轻度的热力损伤,在治疗后,经历2-4周的时间,会发现有胶原束的局灶出现变性。这样会引发轻微的炎症,促使巨噬细胞到达该技术的作用点位,从而推动机体分泌一些炎性物质,同时刺激生成新的胶原蛋白。所以该技术可以改善真皮结构,最大限度是可以使真皮厚度增加49%。有研究表明,利用该技术进行治疗后,I、III型胶原合成量增加,并且浅层的增加更加突出,3个月之后,会发现新生的胶原蛋白组织直接覆盖原来的组织。
另外,因为皮肤上的胶原是多方向的,所以在利用该技术进行治疗后会产生多方向的收缩效应,这也使得利用该技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会在3-6个月左右达到高峰。但需要注意的是,引起胶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受温度及温度持续时间的影响,比如说,60℃-65℃的温度下持续10min以及85℃下持续几毫秒,这些情况都会引起胶原的收缩变化。这里的温度指的是真皮及深层的温度,而临床一般是检测表皮温度,转变成临床评估标准就是在40℃-43℃温度下维持10min左右,即可引起胶原和成纤维细胞出现上述反应。总结来说,该技术对于胶原的作用,是该技术可用于治疗皮肤松弛、瘢痕的基础。
3.2脂肪代谢
该技术应用到皮肤上面,会出现反向的温度梯度,使得表皮下方的组织相比表皮来说温度升高更加明显,这样就可以保护表皮避免受到热损伤,之后就促使深层皮肤、皮下組织的柱状加热、容积性加热,此时在表皮、真皮充分冷却之后,RF就可以直接作用到脂肪组织上。该技术会使局部循环增加,儿茶酚胺激素水平增加,进而影响到脂肪细胞的代谢,推动甘油三酯降解。一般来说,该技术产生的热能在43℃温度下持续10min,即可引起脂肪细胞延迟坏死发生,促使其凋亡。这样一来就会使脂肪减少,可用于进行非手术减脂,达到塑形目标。
3.3皮脂代谢
很多皮肤疾病的出现就是因为皮脂分泌异常,比如痤疮、毛囊炎等,可能是分泌太多,或者排出异常,会造成这类疾病的出现,继而增加出现感染的风险。同时皮下组织中聚集大量皮脂也会产生炎症。因为该技术的穿透力度较深,可穿透到皮下0.3-1.7mm,此部位存在皮脂腺,进行治疗后其产生的作用可破坏后者的功能。而且该技术对于皮脂的作用可以延续很久,一般可以维持3-6月,使得皮脂表现出降低趋势。该技术还可以使血管扩张,促使循环代谢速率加快,细胞、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酶活性提高,进而提升免疫力,可有效抵抗病原菌,进行消除和杀灭作用,实现抗炎消肿。
4临床适应证
4.1轻中度皮肤松弛
因为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人类的皮肤在过了25岁之后就会逐渐衰老,内部胶原等成分减少,而胶原作为皮肤的主要成分,其含量降低会导致皮肤弹性降低、松弛,继而出现皱纹、皱褶及下垂。但是该技术会促使胶原蛋白收缩,增加新生胶原合成,所以可用于进行皮肤年轻化的治疗。
一是面颈部皮肤松弛。有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以让皮肤纹理改善25.6%,松弛改善24.1%左右;同样有研究表明,该技术进行过三次之后,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发现鼻唇沟部位出现很大程度改善,然后是鱼尾纹,而对于额纹基本上没有突出的改善作用;还有研究表明,相对于直接进行手术,该技术进行治疗,可以降低面颈部松弛评分,而且改善程度达到16%,手术操作只可以改善49%,这意味着该技术的效果是手术的37%;同时对于患者的满意程度,60%表示满意,33%表示非常满意。该技术可用于除了中线部位(鼻、上下唇)以外面颈部皮肤部位的去皱治疗,需要结合实际进行选择。
二是眶周老化。这是该技术应用最早的项目,范围涉及到下睑、眉下、颞部及额部。应用该技术可以收紧皮肤、减少皱纹等。对于该技术的疗效判定,一般是根据眉毛上提的幅度进行评估,有研究表明,62%的患者出现4-5mm左右的眉上提幅度;或者也可以借助对上睑皱褶宽度的评估,有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以使之改善1.9mm左右,但也有超过一半的患者认为没有变化。
4.2脂肪堆积
肥胖是影响很多群众的问题,特别是当前肥胖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使其成为社会性问题。而且对于美感的追求,也是很多人认为越瘦越美,虽然这有一些绝对,但不难体现出人们对于消瘦体型的追求,以及很多人对于肥胖人士的鄙视、看不起等心态。所以近几年减肥技术和药物、方法等备受推崇。该技术也可以用于处理脂肪堆积的情况。
肥胖主要是因为微循环障碍、结缔组织变薄弱及脂肪积聚导致,严重的就是脂肪堆积,多数出现在腹部、大腿、臀部,上臂等部位,比如“蝴蝶袖”、“双下巴”等。有研究利用该技术联合按摩操作,对脂肪进行处理,每周1次,持续2个月,发现:研究对象的脂肪厚度在1个月时就减少29%,3个月后腹围、臀围和大腿围分别减少了1.4cm、0.5cm和1.2cm。也有研究人员使用集成单极射频进行治疗,每隔两周治疗一次,持续6次,效果显著,在6个月后进行随访发现有68%的患者臀部和大腿部的皮下脂肪厚度缩小20%,周径平均减少2.45cm。
目前,某种该技术的新形式发挥有效的减脂效果,选择功率200W,每周1次,治疗4次,会发现脂肪层显著降低,腹围出现4.93-1313cm的缩小,不受性别的限制,但对于皮下脂肪较少的个体基本没有作用。有研究人员对比分析该技术以及吸脂设备,该技术应用下相比单纯使用吸脂设备,皮肤回弹大大提高,这提高了减脂塑形的疗效。
4.3寻常性痤疮与痤疮瘢痕
痤疮很常见,也可使用该技术进行治疗。因为该技术可以直接作用到皮脂腺,调整皮脂区域的循环状态,所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痤疮的症状,促使其恢复。有研究表明,该技术可以让≥90%的患者出现超过75%的皮损改善程度。点阵射频的研发,使得该技术在痤疮上的应用更加高效,有研究发现经过3-4次治疗,40%-50%的痤疮瘢痕患者可以获得26%-50%的改善。但该技术与其他治疗痤疮及痤疮瘢痕的技术的疗效对比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
所以说,该技术的应用按照设备类型、疗程、治疗过程等的区别存在很大的差异,一般全疗程1-5次;能量的设置主要是参考皮肤感受到的不适,这提示了局部受热的程度,可用于指导医师选择最佳的能量范围。但在治疗时,个体也可能感觉到不舒服的情况,这与该技术的热能转换效率有关,其在不同个体中效率存在很大差别,同时同一个体不同组织局部电阻也不一致,所以最终形成不一样的结果。对此项标准的评估,主要是依靠个体感觉,个体认为可以承受,并表现出热度的话,就可以进行;或者也可以监测表皮的温度,用于分析治疗强度是否适宜。
5结语
射频技术可以借助产生电流而对皮肤组织带来热效应,之后就可以启动创伤修复机制,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和弹力纤维的新生,刺激皮肤组织成分等,产生去皱、皮肤年轻化、促使脂肪讲解等效果。相对来说,该技术属于安全有效的医学美容手段,可以紧肤、除皱、改善肤质,不良反应较少,色素改变发生率很低,所以对于深肤色人群更加适用。
参考文献
[1]KIMJIAH,项蕾红.射频在面部年轻化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0,(4):163-166.
[2]赵丽君,王建六.射频技术在女性私密健康和年轻化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21,11(2):113-116.
[3]何云婷,胡绍禹,王雪,等.非侵入性治疗技术在身体塑形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20,10(6):134-139.
[4]周芳.相控微针射頻在面部皮肤年轻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6):52-54.
[5]丁峰,程昆,何芨,张寒.黄金微针射频联合透明质酸在面部皮肤年轻化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01):46-48.
[6]赵敏,王丹丹,蔡何丁,等.多源相控皮内射频技术在眶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0,(5):273-275.
[7]孙轶群,云子轩,薛春雨,杨广胜.射频治疗鼻唇沟年轻化的疗效[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9,(2):155-156.
[8]仇雅璟,王咏莹,马刚,等.点阵射频微针改善下面部与颈部松弛的初步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3):151-154.
[9]程月爱.点阵激光美容在静态眶周皱纹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健康必读,2019,(3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