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2021-01-10刘静刘敏
刘静 刘敏
摘要:课程思政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说,“补充教学内容”、“修正教学目标”、“突出素质教育”等。本文主要围绕“课程思政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遭遇的问题”、“课程思政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路径”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分析课程思政视域下,如何进一步优化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指出“学生认同感”、“学生实践精神”、“学生团队意识”的重要性,致力于构建更完善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课程思政;土木工程;教学改革;实践分析
近年来,基于课程思政视域,众多高校都在积极优化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探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路径和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被忽视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引发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比如说:“学生内心的认同感不足”、“学生缺乏基本的实践精神”、“学生团队意识比较淡薄”等。针对这些问题,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工作开始进入反思阶段、总结阶段,开始考虑广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希望通过培养学生认同感、实践精神、团队意识,获得学生群体支持,加快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进程。
一.课程思政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
1.修正教学目标
以课程思政为指导,高校教师可以修正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目标:一方面,增加素质型目标。有些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以学生成绩为导向,认为学生成绩进步,就是最重要的目标。这在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比较常见。课程思政的渗透,让教师产生新的理解,除了学生成绩,学生个人的能力、品德、价值观等,都值得重视,都应该成为教学目标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增加过程型目标。有些教师强调“结果型目标”,比如说,学习结果如何?实践结果如何?设置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目标时,结果确实可以反映很多问题,但透过过程,教师也可以获取一些重要信息。引入思政理论之后,高校教师将以全面发展视角[1],同步关注结果和过程,增加“过程型目标”。
2.突出素质教育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有些教师对改革的意义,并没有理解充分。“改革”不仅致力于提升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服务学生”的理念,传达“关怀学生”的精神,让人才培养工作多一份温度。在这个过程中,素质教育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抽象的计划,而是需要认真践行的内容。那么,如何认真部署素质教育相关工作?课程思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课程思政为高校教师提供了许多新思路,以及具体的执行办法,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思政措施,落实德育工作、美育工作,将素质教育内容,贯穿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突出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随着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学生说出来的话、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思想品德,都将得到改善。当学生面对工作、面对社会生活时,将展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中遭遇的问题
1.学生内心的认同感不足
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知识时,有些学生只想获得好成绩,顺利通过相关考试,没有认真思考过:学习土木工程的目标是什么?最终价值是什么?学生之所以盲目学习、被动学习,是因为学生内心缺乏认同感,没有意识到该专业的社会价值。除此之外,学习土木工程知识的过程中,对于教师安排的各项学习任务,有些学生不够认真,常常在最后的截止日期之前,草率地提交学习任务。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说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不认可专业,也可能是不认可教师的教学模式[4]。总之,当学生内心的认同感不足,很难配合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工作。
2.学生缺乏基本的实践精神
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有些学生不珍惜锻炼机会,缺乏基本的实践精神。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对待实践不积极。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设计中,教师会安排一些有意义的实践学习环节。有些学生习惯于“纸上谈兵”,对待真实的实践场景,有一种怕苦、怕累的逃避心理,不愿意承担和付出,缺乏扎根于一线实践的勇气和毅力;另一方面,缺乏创新意识。有些学生参与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活动时,过于依赖教师,每一个实践环节,都要根据教师的指导来推进。教师的指导固然很重要,但学生个人的创新意识,同样很重要,同样可以推动整个实践项目。学生创新意识不足,说明学生不愿意尝试新领域、不愿意探索新路径[5],缺乏一种朴素的实践精神。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1.切实加强学生认同感
从课程思政视域出发,学校既要重视土木工程专业建设,也要重视认同感培育,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该专业的社会价值,以思想驱动行为,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比如说,教师可以建立“多维教育目标”,指出土木工程专业在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上,对学生的影响和价值,帮助学生建立认同感,激励学生发扬思政中的“工匠精神”,认真对待专业课。再比如说,教师可以开通“师生互动论坛”,以平等、友爱的心态,聆听学生反馈,构建学生认同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案。这样一来,学生对待土木工程专业相关学习任务时,不再是敷衍了事的心态,而是认真完成、主动延伸,秉持思政中的“开拓进取”理念,积极配合相关教师,帮助教师实现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2.抓紧培养学生实践精神
立足课程思政视域,学校要通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培育一批具有实践精神的学生。具体来说:一方面,鼓励带头实践。在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学习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思政理念,鼓励“带头实践”,发挥榜样的力量。比如说,设置“第一人激励奖”,专门表扬第一个执行任务的人,第一个为集体奉献的人,第一个帮助队友的人,让学生真正理解思政中的实践精神,以实践为荣,不再逃避自己的实践学习任务;另一方面,鼓励创新实践。策划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围绕思政中的创新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比如说,开展“项目化实践活动”,让学生独立负责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项目,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推动整个实践项目的运行。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大胆实践,这样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朴素的实践精神。
结语
综上所述,从课程思政视域出发,高校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求更大进步,不断优化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突出土木工程专业的思政性,引导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要重点落实:(1)切实加强学生认同感;(2)抓紧培养学生实践精神;(3)唤起学生思想中的团队意识。除此之外,作为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也要认真学习思政知识,将思政内涵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巧妙渗透于教学工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触动学生,丰富高校学生的知识世界、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曾刚,全峰,王学兵,等.基于课程思政的“土木工程材料”绪论课教学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32):53-54.
[2]王慧芳.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教材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158-159.
[3]郑慧君.《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砖瓦,2020, 9(10):195-196.
[4]何燕,宋旭艳,季涛.“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探索[J].砖瓦,2020,11(48):251-253.
作者简介
劉静,1982年9月,女,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民族汉,结构工程,讲师,研究生。
刘敏,1979年6月,女,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汉,结构工程,副教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