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府昆明县为乞均水利以苏民困事碑考释

2021-01-10陆怡帆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碑刻云南

摘要:朱元璋执政期间实行藩王制,以亲王守边,沐氏家族乃大明王室坐镇云南的代言人。有明一代,沐氏家族在云南通过钦赐、垦置、掠夺占有了大量庄田,通称沐庄。据统计,至万历十六年(1588),沐庄所占田地已达全省田土总额三分之一,[1]115渐为民害。昆明西郊马街小学内曾存一通“云南府昆明县为乞均水利以苏民困事”碑,文革间碑石丢失,仅存拓片,今对其进行录文考释,并简述云南沐氏庄田之弊。

关键词:云南;沐庄;沐朝弼;碑刻

嘉靖年间(1522~1565),因沐庄霸占水利,以致附近民田失时无收,石鼻里乡民联名状告沐府霸水欺民。沐府势大,直至隆庆六年(1572)才将纵容家人截源霸水的黔国公沐朝弼拘捕削爵,并在万历元年(1573)勒石铭记。此碑今已不存,仅存拓片。

一、碑刻录文

碑刻原存昆明马街小学内,碑刻材质不明,文革间碑石丢失,今仅存拓片,拓片藏于昆明市西山区文管所。今据拓片可知,碑身宽70厘米,高160厘米,20行,行68字,碑末有小字题名九行。[2]今录文校注如下:

云南府昆明县为乞均水利以苏民困事。

奉」云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札付奉」钦差巡抚云南兼建昌毕节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邹[一]批:

据县民角应高、杨尚儒、杨仪、张应儒等连名告称,村居城西石鼻,相连沐府庄田。麓」涧有源,均灌田亩,栽不失时,钱粮得输,民稍充裕。嘉靖十一二等年,有家人张时泰等,仗倚营冲参随、管庄、听用等役,持势每自栽插,将水霸占轮放,兼行倒卖肥己。民无涓」滴,如遇亢旱,荒者十常八九,致使栽插失时,久绝依源。比欲投告,惧各持势,含冤到今。幸逢」天星抚镇兹土,惩宄殄恶。切思横恶不忖庄田止有三百余亩,民田约有一千五百余亩,各逞势,将水侵放,百计殃民,实难聊生。如蒙准行,掏提本庄积恶张凤岐等四十一户,」清出二彼田亩,均分水利,刻碑垂久,以为万世之益等情。

奉批:仰布政司委官查报。札仰县奉此,行拘词内犯人张时泰等到官,该本县掌印知县胡押带各犯,亲诣所」告田所,拘集知音公勘。审得张时泰等供,系沐府家人,先年本府置有庄田五百余亩,与昆明县石鼻里[二]地方纳粮民田一千一百余亩相连。县民与本庄家人相搀种,办钱」粮,水用麓涧山脚下左边温泉右边冷水沟会流,二水聚合,均灌俱得,成收为定,钱粮易完。嘉靖十一二年,时泰与在官家人张凤岐、苏春、赵美、李茂生、段有爵、苏友良,各逞」府势豪,每逢栽插,将会流活水一般阻截,流归庄田足用,方令民田栽插,以致失时无收,累及告民角应高等赔纳差粮消乏。各畏势强,不敢声言,递年无望。隆庆六年七月」内,角应高等思得民田纳粮之外,又有海夫杂派差役,庄田止纳额粮,欲告复归,将情具告。备札行县勘报间,赵美与时泰各仍倚势用强霸占,套掜虚词紊规争夺等情亦」告。

批:仰布政司并问报。蒙并仰县查得,县民田原有定赋,正粮之外,且有里甲公堂及均徭差役,庄田止纳秋粮,各项尽免,并无负累。及将活水一股霸占,实为民害,所告庄」民二田,较量田亩多寡,分为宽狭二股,各流灌溉,仍于适中之所,勒石分界,以为永久,如此则水利均平,豪强不得多占,县民不致贻累。具由连人关县申解」本司。

蒙批:据申查勘已明确,审各犯亦无词,仰该县即究招报详。蒙复提各犯到官,审看得时泰等倚仗权豪,欺压乡民,积恶已非一日。温泉冷水会流,系一方灌溉之源,却」乃倚势霸租,以致民田不通水利,遂生告扰,应当拟究,以懲奸欺。断将前项水利,不分清潢,各照田亩多寡,分为宽狭二股,各流灌溉,以免争紊。如遇潢水泛涨,照旧依古,下」河流海,不许阻冲民田。其冷水沟一线之水,断令小邑村人民灌田食用。蒙将时泰与张凤岐、苏春、赵美、李茂生、段有爵、苏友良各拟不应杖七十俱稍有力赎折;角应高等」告实。具招申详」本司,转呈」都院。

奉批:依拟实。收缴备牌仰县发落外,合行颁勒石文,仰各悉照前议事规,均行灌溉,永为遵守。以后各家人敢再仍前违规者,许受害人民印碑赴告,明究治罪不恕。」

皇明万历元年岁次癸酉孟春吉旦勒,问官知县胡崧[三]立石」

本村告状耄民:……[四]

[一]邹,即邹应龙,时任云南巡抚。

[二]石鼻里,在昆明县城西十里,因其地有山形似鼻而得名。[3]

[三]胡崧,时任昆明县令。

[四]原碑末有九行题名,共九十二名乡民,今未见拓片原件,依《昆明文物古迹》暂略,以俟后补。①

今据碑文可知,嘉靖年间昆明县有沐府庄田三百余亩,民田则有一千五百余亩,而水利不均。自嘉靖十一年(1532)始,沐府家人张时泰等仗势霸水,为祸石鼻里,民怨渐深。直至隆庆六年(1572)七月,此案才得以查明审结,此后按照田地多寡分水流宽、狭两股以资食用灌溉,勒石以铭。

石鼻里之所在,《新编昆明风物志》[4]243以其为今昆明市西郊之车家壁村,不确。石鼻里范围更大,为明代乡一级行政区划,所辖地包括今昆明西郊片区多个自然村,车家壁村实为其中之一。

[隆庆]《云南通志》“仙人弈棋石”条有:“在昆明县西,乡石鼻里玉案山顶有石,若棋枰,其中凹处隐然有布子之状。相传昔有仙人弈棋于此。”[5]卷二11a[天启]《滇志》亦有:“赤甲壁山在城西十里,旧称石鼻,讹也。此乡为石鼻,因以名其村耳。”[6]卷二47a可知石鼻里实为乡名。

至于车家壁村,明时或称“赤家鼻”或称“赤甲壁”。《徐霞客游记》有:“(碧鸡关)关之东,向东南下为高峣,乃草海西岸山水交集处,渡海者从之;向西北下为赤家鼻,官道之由海堤者从之。余时欲游进耳,遂西北下坡半里,循西山北行二里。有村在西山之麓,是为赤家鼻。大道由其前北去,乃西折而入村。村倚山而庐,有池潴坡侧大不逾五尺,村人皆仰汲焉。中复有鱼,有垂钓其上者,亦龙潭之浅者也。”[7]第六册上26b-27a营修滇缅公路时,此村因技术人员设站,车辆汇集之故,取“赤”谐音“车”字,改名为“车家壁”。

至于石鼻里乡所辖之范围,因地方志中相关材料稀见,今就可见者稍作推断。[道光]《昆明县志》<闺媛>“死丁亥流贼之乱”条有:“董邦昌妻王氏妾何氏子梦桂妻段氏条,寇至,避兵石鼻里苏家村。惧为所掠,偕女及文孙二婢积薪楼下,自焚而死。”[8]卷七16a丁亥流贼之乱,指顺治四年(1647)孙可望入滇,可知明末石鼻里乡下辖有一“苏家村”,此村今仍存,在车家壁村旁。则今可知明代石鼻里下辖村有“苏家村”、“赤家壁村”,余待考。[隆庆]《云南通志》所言石鼻里界内之玉案山[5]卷二10a今属昆明市五华区;《徐霞客游记》有言:“宝珠寺东向倚山之半,亦幽亦敞。由其前坠坡直下五里,抵山麓,为石鼻山。聚落甚盛,盖当草海之西,碧鸡关大道即出其下也。”[7]第六册上30a其中宝珠寺、碧鸡关今属昆明市西山区。可知,明代石鼻里乡所辖范围较广,赤家鼻村(今车家壁村)仅为下辖村落之一。

二、石鼻里水利案

石鼻里乡民与沐府之间的矛盾持续了四十年,在沐府家人张时泰霸水欺民的四十年里,中央政府与沐氏家族矛盾渐深,双方展开了在云南的统治角力,隆庆年间黔国公沐朝弼因罪被拘捕并削爵则是沐府军政势力衰微的转折点,[9]而这场角力的结果则决定了石鼻里水利案中石鼻里乡民的胜败。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边情复杂,元顺帝败出中原后云南境内仍有元军势力。洪武十四年(1381)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军入滇,洪武十五年(1382)七月云南境内基本平定,明太祖朱元璋诏“(傅)友德及(蓝)玉班师,而留英镇滇中”[10]3758。沐英后又平定思伦发之乱,基本上消除了麓川王国在云南境内的势力。沐英坐镇云南期间,开荒屯田,兴修水利,通盐井利,重定贡赋,均平力役,对云南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沐府也在云南诸蛮中树立了威信。云南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境内履有叛乱,沐英之子沐春、沐晟业绍箕裘,先后平定了刀干孟、思任法之乱,永乐四年(1406)沐晟更是以战功获封黔国公。[10]3761明仁宗立(1425),“(沐晟)加太傅,铸征南将军印给之。沐氏继镇者,辄予印以为常”[10]3761,沐氏家族作为异姓公侯镇守云南的合法性由此奠定。

沐英父子三人苦心经营,使得沐氏家族在云南站稳了脚跟,“滇人慑晟父子威信,庄事如朝廷。片楮下,土酋具威仪出郭迎,盥而后啓,曰:‘此令旨也’。”[10]3762中央政府不满沐氏势大,虽数次遣亲王入滇分权,而皆不得行,于是只得依靠沐氏继续“弹压蛮方”[10]3764,坐镇西南。

沐朝弼系沐朝辅之弟,沐朝辅终而其子沐融、沐巩皆幼,二子虽袭爵而仍由沐朝弼代镇云南。后沐融、沐巩夭亡,沐朝弼因而得以袭爵。嘉靖间,云南境内仍时有叛乱,朝弼先后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与隆庆初年(1567)平定了阿方、李向阳之乱与凤继祖之乱。[10]3764沐朝弼虽有军功,然而性“素骄”[10]3764,这给了想要削弱沐府在滇力量的中央政府弹劾打压沐朝弼的理由。嘉靖四十四年(1565),云南巡抚王诤“劾奏黔国公沐朝弼违诏僣肆夺兄产,而囚其嫂,宜革其任,别选宗枝或勋臣中贤者领镇事。”明世宗闻之,诏切责朝弼“不遵礼法,事多僭肆,听凭处置,虐害小民。念其世勋,姑从轻罚,住禄米二年;如不悛改,抚按官指实奏闻。”[11]1469这后云南抚按官员便有了监督沐氏总兵之权。明世宗又命抚按官护送朝弼嫡母与嫂归南京,给田赡养,而其嫡母与嫂迟迟未动身,朝弼再次因此被弹劾。沐朝弼并未收敛,隆庆三年(1569)经云南抚按官陈大宾提议,罢免沐朝弼而由其子沐昌祚代镇,“朝弼怏怏,益放纵”[10]3764,后更欲“杀昌祚”[10]3764。自嘉靖四十四年起,沐朝弼屡遭弹劾,而朝弼于嘉靖末有平叛之功,隆庆初云南境内又有叛乱而昌祚年幼,因此朝弼虽履遭敕责但仍得免。直至隆庆六年(1572)明神宗即位,内阁首辅张居正执掌政事,沐朝弼终被执下诏狱“论死”[10]3764,而张居正援其先祖之功又言其有免死铁券,因此虽“依律处死,但念元勋世裔,姑从轻。着革去冠带为民,押发南京随住,还着内外守备衙门羁管……。”[12]29最终,朝弼被囚卒于南京。[10]3765

石鼻里乡民自嘉靖十一年(1532)便已为沐庄霸水所害,即沐朝弼纵容家人“虐害小民”。隆庆六年(1572)七月,随着沐朝弼被拘捕削爵,沐氏家族在云南的势力受到了打击,自此“水利均平,豪强不得多占”,石鼻里水利案才终以乡民胜诉告结。

三、沐庄之弊

有明一代,贵族可自行垦置以扩展庄田,云南巡抚周嘉谟曾言:(沐氏)“镇握兵符,世守兹土,禄俸之外,听置庄田,国家所为优待也。”[13]3703沐氏累世经营,周嘉谟依据万历十六年(1588)的税粮册籍统计,是时沐庄共占地八千三十一顷三十七亩。[13]3703此后,沐庄依然在持续扩张,至万历三十九年(1611),周嘉谟所见沐庄“又复增加于旧,环滇封内,莫非总庄”[13]3703。可知,有明一代,沐府持续扩建沐庄,据王毓铨考证,沐氏庄田所占实为云南田土总额三分之一。[1]115

自沐英始,沐氏在云南累代垦置田地,这一方面促进了云南的农业发展;但另一方面,从长远观之,沐庄的持续扩建实为滇地民生之害。沐府占有大量的田地,拥有数量庞大的庄民,据周嘉谟所察“于是乎镇不得不委之参随,分之大小管荘、火头、佃长,正征之外有杂派,杂征之外有亡名,虐燄所加,不至骨见髓干不止。嗟嗟,此固朝廷二百余年所休养汉夷、出诸鸟言卉服而归版图者也。饥寒既迫,相率寇盗,抑何惮而不为?”[13]3703可知,沐府除正征之外又别立名目,对沐庄佃农之剥削可谓是“敲骨吸髓”。沐氏庄田规模宏巨,由各参随、管庄、火头、佃长等分级管理,而石鼻里水利案中沐府仆人张时泰正是倚仗“营冲参随、管庄、听用等役”霸水欺民。本庄佃农“至骨见髓”,周边民田则水源被霸以致农户“失时无收”,因此“归版图者”衣食无着,“相率寇盗”。可见,滇地叛乱迭起,沐庄之弊为其一因。

四、結语

有明一代,沐氏家族在云南通过钦赐、垦置、掠夺占有了大量庄田,通称沐庄,渐为滇民之害。这通“云南府昆明县为乞均水利以苏民困事”碑所载之石鼻里水利纷争实为沐庄之弊的直接体现。

参考文献

[1]王毓铨.明黔国公沐氏庄田考[J].历史研究,1962(6):108-128.

[2]昆明市博物馆组编.昆明文物古迹[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3](清)[康熙]云南府志[O].清康熙刊本.卷一第3页a栏.

[4]卓维华主编.新编昆明风物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5](明)[隆庆]云南通志[O].民国二十三年龙氏重印本.

[6](明)[天啓]滇志[O].清钞本.

[7](明)徐霞客撰,徐弘祖辑.徐霞客游记[O].清嘉庆十三年叶廷甲增校本.

[8](明)[道光]昆明县志[O].清光绪二十七年刊本.

[9]李建军.明代云南沐氏家族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10](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1]李国祥等.明实录类纂[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

[12](明)张居正.张文忠公全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13](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M].黄珅,顾宏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4](明)杨博.本兵疏议[O].明万历十四年刻本.

[15]陆韧.变迁与交融——明代云南汉族移民研究[D].云南大学人文学院.1999.

注释

①拓片现藏昆明市西山区文管所。

作者简介

陆怡帆(1997-),女(彝族),云南昆明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文新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为中国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碑刻云南
明显陵碑刻图式元素的艺术特征探析
云南驿组诗
蒋正永
从碑刻看清水江流域民间生态行为
欲访汉碑游齐鲁 致尚宽厚遗绪新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中国传统碑刻刻工题名的发展演变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