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教育思想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10王明强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创新

王明强

摘要:汉语言文学史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和宝贵财富,但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学员兴趣低、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现象,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完善,其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改进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做好工作就必然要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助力自身工作。因此该文对现代教育思想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现代教育思想、汉语言文学教学、创新

引言

从广义上说,人们意识形态上和具体实践中对教育的认知,无论是概括的、具体的,浅显的,还是系统的、抽象的、深刻的,都属于教育思想的范畴;在狭义上,教育思想主要是指经过理论总结和实践检验,具有深刻性、概括性、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教育认识。现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人本主义教育、实用主义教育、科学教育、公民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教育、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九大教育思想。而汉语在当今世界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了世界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党校汉语言文学教育教学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对于党校学员来说,培养其核心素养是践行新时代思想的必然要求和党校教学的必由之路。

一、党校汉语言文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党校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将所有知识点堆积、罗列,一味地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而学员则在工作之余缺乏学习热情,简单的跟着老师步骤记录笔记,对于教学内容的思考并不深入,久而久之,学员的学习热情就会下降,而应当不断地结合学员的工作状态、工作需求来调整教学方式,力求高效。

(二)学领导和学员重视度不足

存在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观念不够开放,对文化教育认知不够深刻,认为把握好中心的工作就是全部,忽略了汉语言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主观地减少党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程或干预学员正常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而有些作为学员去党校学习的干部,对汉语言文学教育不够重视,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学习兴趣缺失,总是以工作忙、没时间等各种理由推脱、搪塞,即使去学习汉语言文学,也是“搞形式,走过场”,不能够切实地提高自身文学水平,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枯燥

汉语言文学课程较其它课程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枯燥,而单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员对这种枯燥的知识无法提起兴趣,对知识的积累仅仅是死记硬背,为了过考核强迫自己背诵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形成恶性循环。

二、现代教育思想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践行创新教学法

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干部学员的文学知识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思维模式及实践上进行创新,也就是说要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变,要强调以学员为中心,加强学员的参与感。例如: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设情景教学。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形式千方百样,有小说、诗词歌赋等等。在课堂教学中,例如“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个话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与文章结合、线上线下两手抓的方式,播放长征相关电影及视频,采访、慰问老红军,参观长征相关博物馆,结合相关文章、诗词,让学员去看到这一事物的具体,然后进行情景模拟,让学员去扮演某个情景下的红军,朗诵相关的文章,要让学员深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会其中的文字语言魅力。

(二)创新学习方式

学员在相对枯燥的汉语语言文学学习中:①要进行创新学习、自主学习。顾名思义,要在学员学习生活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汉语言文化基础,结合对学习的实践和未来的设想,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不因循守旧,要继继承并发扬。前文提到,学员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调整课程结构,使学员的思想和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合理性地位,学员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倾听者,更要做一个思考者、创造者;②进行合作学习,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党校汉语言文学学习中,我们可以建立不同的合作小组,加强组内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及合作,实现组与组之间的思想火花碰撞,有“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在小组之间的学习中,可以将不同的文学知识划分为不同专题,小组成员进行专题性探究,在同一专题中,各个成员负责不同内容、不同方向知识的研究,然后开组会进行讨论。与此同时,教师的讲述也很重要,将教师讲述的知识文化与小组討论的结果相结合,加深学员对知识文化的理解,着眼于改变学员被动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使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

(三)丰富课堂知识内容

教师要不断丰富汉语言文学的内容。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汉语言文化知识也是一样。从古至今,中华文化的发展是多元的、全面的、系统的,例如就爱国而言,不同的时代赋予了它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个体践行了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内涵。古时候的爱国,是保家卫国,效忠皇家,听从皇命,对于岳飞而言,他的爱国就是上阵杀敌,保家卫国;新时代的爱国,是爱党爱国爱人民,是爱岗敬业为国争光……。对于军人来说,爱国就是保家卫国;对于我党干部来说,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不仅仅拘泥于形式,而是理论和实践、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的有机统一。因此,在这种发展的知识中,这就要求党校教师要不断解放思想,发展思想,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及时更新汉语言知识、理念,紧跟新时代的潮流,全面提高自身核心素养;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课堂知识的形式;汉语言文学知识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涉及了文言文、古诗词、古汉语和现代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要扩大教学目标范围,让学员能够更系统全面地学习汉语言文学。

(四)与实际相结合,因材施教

党校干部学员虽然经验丰富,但是每个人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水平、擅长领域、兴趣爱好都不尽相同,因此要将学员学习背景情况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加强党校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培养环境建设,针对不同学员、不同情况、不同知识内容制定与之相吻合和教学计划,合理确认教学目标,因材施教。

(五)完善考核方式

党校对于汉语言文化知识的考核往往是采用传统概念性检测的方式,学员们通过死记硬背等不需要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就能通过考核,将原本的核心素养提高培训变成了应试教育,这样的考试完全不能体现党员的真正实力, 忽略了对党员素质的培养, 与我国实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完全背道而驰。而且这种考核的制度容易使党员对学习过程不重视, 无法提高学员参加培训的兴趣和主动性,失去了培训的本质。因此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完善考核方式是必要的。可以采用:①概念与实践相结合,让学员自选论结合自身当地状况,展开论述;②试行理论考试与实践活动统一评分,完善评分机制;③进行教师评分制,即学员对教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实现更好的教学。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要将现代教育思想的理论与党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相结合,要以“以师为导,以生为本”,教师们要在党的领导下,带领党校学习的党员们听党话、跟党走、不断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学习先进知识文化,放大自己的优点,及时改正工作生活中的不足,洁身自好,做一个爱国爱人爱己爱民的好党员干部。

参考文献

[1]吴玉成.对目前党校汉语言教学培训中存在问题分析[J].考试周刊, 2014(53):160-161.

[2]辛越.现代教育思想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 2017(36):41.

[3]关宏莹.现代教育思想在党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8(20):169.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