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021-01-10武昱彤
武昱彤
摘要: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人才不是在进入企业时就浑然天成的,而是靠企业管理和文化逐步培养出来的,因此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事关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 ”[1],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要,更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用优、细、实的体系、行动、举措,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之问。本文以电网企业旗(县)供电分局真实案例为源,就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管理进行了探讨研究,可操作性、复制性强。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相关性
1、目标的一致性
在我国电网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实现企业顺利经营生产,方法和途径就是以政治理论宣传和教育、人文关怀、情绪疏导等方式,不断提升职工政治思想觉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解各种思想矛盾,以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为企业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提供思想保障。而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样是保障企业可持续的生产经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能源支撑,说到底两者都是为了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的一致性就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供了原动力。
2、相互的促进性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对象都是企业员工,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努力寻求提升工作技能的机会,这是非常有利于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的[2]。 另一方面人才培养工作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员工思想、规范员工行为、激发员工潜质,从而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3、融合的必要性
由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相互的促进性,可以得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企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可使两者有效融合、互为增益,因此构建一套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
1。统一工作思想
要想构建起一套可实施性强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就要求供电分局的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班组长极力落实,职工理解并积极参与,因此工作的第一步是通过班组调研,了解职工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认识,再通过向职工宣贯人才培养的对个人、对集体的好处,求得职工的认可和支持,这个统一思想的过程,就是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让职工深刻理解人才培养工作是企业给予自己的福利,是提高自我综合素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高效途径。在全体人员有了思想准备后,分局组建以领导班子为组长的人才培养工作小组,成立组织机构,分步骤、分阶段地构建起培养体系。
2、建立培养关系
要想构建起一套稳定的培养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起员工之间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而在企业中这个关系又离不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因此依托现有的管理层级,为每位职工确定培养负责人,从岗位能力、技能等级水平等多方面指导被培养人,特别是对其思想的引领,时时教育、点滴关注。对于基层供电企业,根据现有管理模式,形成分局领导、班组长、班员三级培养关系,班组长作为班员的培养负责人,首先要对所有班员进行岗位胜任能力评价,审视班员思想是否积极、是否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优缺点在哪些方面,然后协助班员制定岗位技能类的培养目标,同样,分局领导作为班组长的培养负责人,要指导班组长制定培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被培养人与培养人之间逐步形成了信任、依赖的关系,培养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被培养人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由此思想政治教育由领导层通过培养关系层层传递到每位职工,引导职工维护党的政策、路线、方针,遵守职业道德、企业规章制度,引导职工向上、向好、向善。
3、形成目标激励
行为的动力来源于自我思想,而这个思想需要外在环境的熏陶与刺激,为了让职工获得源源不断的成长动力,供电企业通过目标激励的方式促其不断学习、成长。依据电力企业的特性,基层供电单位将人才培养方向分为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管理人才三类,由被培养人在培养人的指导下确定,作为培养重点及内容的主要依据。为了分类别、分层级地对职工进行精准培养,按照人才现任岗位、现有技能,将培养人分为关注人才、重点人才、核心人才三个梯队,针对岗位技能类、技术职称类、技能鉴定类、技术比武类、普考类、创新类、竞赛类、注册证类、业余爱好类、育人成才类共十种培养类型,分别制定短、中、长期的目标,短期目标为1年,中期目标3年,长期目标5年。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业余爱好类和育人成才类。之所以设定业余爱好类是为了激发全员的参与热情,该目标项要求每位职工至少选择一项健康向上的爱好进行培养,企业工会通过分析全员的兴趣爱好类型,向每位职工推荐企业相关协会和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减轻工作压力,起到陶冶情操、锻炼体格的作用,与此同时拉近职工间的距离,提升职工归属感和凝聚力。育人成才类是为掌握了一定技能的年长职工设定的类别,例如:具有一定业务技能和岗位经验的老师傅可以选定一个培养徒弟,他的目标就是指导帮助这位徒弟提升岗位技能、考取技能鉴定等级或者技术比武取得名次,对所培养的徒弟取得突出进步的老师傅给与“最美师傅”荣誉称号。分方向、分梯队、分类别、分周期的培养目标有效的激励了职工成长为素质高、品德优、技能强的企业人才。
4、量化培养成果
为了量化培养成果,让职工更加清晰准确的定位自己的成长速度,形成正向肯定和鼓励,供电企业围绕十大类培养目标,制定了人才培养积分细则,被培养人对照细则按月度进行积分,然后培养人对积分进行审核,并与被培养人围绕近期思想波动、岗位技能提升水平、各类等级证书考取情况、业余爱好坚持情况等,进行专项谈话,以对方可接受的方式,对慵懒散的行为进行批评指正,对勤恳、好学、坚持的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抓住职工趋利避害的心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此外,企业为每个班组策划制作了人才成长积分墙,将班组所有被培养人的积分情况通过数字、图片、表格等形式公布在墙上,形成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三、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效
1、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该培养体系的创建过程中,无论是前期统一思想的过程,还是培养关系中的时时教导,亦或是通过积分比对营造出积极工作、健康生活的氛围,都是以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的,这样体系培养出的人才,其道德修养、技能水平、身体素质等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正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以探索出该人才培养体系的基层供电企业为例,自体系创建起来,共培养出蒙西地区电网企业“百优技能人才”1人、行业考评员3人,获得盟市级、县区级“身边好人”、“工匠”等荣誉称号者3人。
2、集体凝聚力的提升
该培养体系从企业最基层的组织——班组开始,以凝聚职工思想为基础,借助人才培养体系,将企业这个整体上下贯穿起来,以激励职工实现既定目标为动力,疏导思想、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提升了集体的战斗力。自体系创建起来,该基层供電企业全体人员精神状态提升明显,乐于学习、扎实工作的劲头十足。
3、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
职工整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团队凝聚力的增强,带来的良性效应就是职工更有能力、更有奉献精神,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各项经营业绩的直线上升,工作效率、经济收益、社会效益等都得到提升。该基层供电企业创建人才培养体系已有近两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经营业绩稳步增长,从各兄弟单位排名的倒数第一,跃居正数第一,获得了省级电力公司先进党支部、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这离不开全程贯穿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②赵钰鑫,企业人才培养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1(03):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