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供应紧张新形势下售电公司经营发展策略分析
2021-01-10黄裕
黄裕
摘要: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纵深发展,售电公司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壮大,随着电力供需形势的变化,售电行业的发展犹如过山车,巨大的改革红利刺激行业的迅速发展,巨额亏损的风险导致行业面临洗牌,并可能引发社会矛盾问题,为此,本文重点对供需变化新形势下售电公司的发展做一些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电力供应紧张;售电公司;经营策略
前言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中发〔2015〕9号),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售电行业应运而生,经过5年的大浪淘沙,从前几年电力严重过剩到当前电力供应不足,售电行业经历了不同市场环境下的生存挑战。本文就电力供应紧张新形势下对售电公司经营的影响做分析,探讨行业的发展思路。
1. 宏观经济及全社会用电增速情况
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GDP及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缓慢下降后又呈现反弹的趋势。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国GDP及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均处于较低水平。而随着我国抗疫取得成功,经济社会也逐步恢复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也迅速反弹,2021年上半年,全国GDP增速12.7%,全社会用电增速为16.2%,预计全年GDP增速及全社会用电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
2. 电力供应情况
2021年,受一次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南方地区内陆电厂到厂标煤价高达3000元/吨,创历史最高值,折算度电变动成本高达0.8元/千瓦时以上。而市场电价仅0.4元/千瓦时左右,意味着发一度电就亏损现金流0.4元/千瓦时,以装机200万千瓦火电厂为例,每月发10亿千瓦时电量亏损现金流4亿元,导致的结果是火电厂经营结果连续大额亏损、银行全面限贷、现金流面临随时断裂的风险。
另外,2021年南方区域普遍干旱少雨,受极端天气的影响,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来水严重偏枯,部分流域偏枯6成以上,水电厂水库水位持续下降,6-8月份汛期甚至维持在死水位附近运行,水电出力严重不足。直接导致电网电力供应缺口增加,电力供应得不到保障。在火电、水电出力严重受限的情况下,夏季风力较小,风电出力仅有装机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且多数时候是夜间电网负荷处于低谷的时候出力,电网高峰缺电的时候“帮不上忙”。基于以上各种因素叠加,2021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多地出现的错峰限电的情况,个别省份错避峰负荷高达800-900万千瓦,错避峰负荷占最高负荷比例高达30%,高峰时段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严峻局面。
3. 售电公司盈利模式
现阶段,全国范围内的售电公司主要的盈利模式仍然是低买高卖赚差价的原始模式,即售电公司扮演的是中间商的角色,低价从发电侧批发电量,然后在电价里增加相应的服务费后通过零售卖给电力用户,其他环节均没有发生变化。从国外较成熟的电力市场经验来看,赚差价是售电公司长期内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4. 电力供应紧张对售电公司的影响
售电行业出现和发展初期刚好是电力供应严重供过于求的时候,售电公司抓住了发电企业由于集团间搞利用小时数对标想发电的迫切心理,开市前先低价将用户签下,最终以更低的价格从发电企业批发电量,赚取了差价。后来随着售电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售电侧的竞争日趋激烈,售电行业的暴利逐步消失,但多数售电公司还是能保持较好的盈利。
然而,随着供需形势发生了变化,2021年全国普遍出现了电力供应不足,部分省份出现严重的错峰限电,市场化电价也水涨船高,尤其是现货试点区域,电价能够更快的反应成本变化。据了解,现货试点区域高峰时段电价高达1.5元/千瓦时,比中长期价格高三倍,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售电行业全面亏损,部分售电公司一个月亏损高达几千万元,这对于轻资产的售电行业而言是致命的。非现货区域,虽然大部分售电公司签约的中长期能最大限度的规避电价波动的风险,但对电价的上涨明显预判不足,不可避免的出现批零价格倒挂,部分售电公司签约的中长期电量不足,电价上涨后连续大幅亏损。另外,由于一次能源价格上涨,政府鼓励发电企业上调已签约合同电价,对售电公司而言是重大的打击,整个售电行业面临再次重新洗牌的风险。
5. 售电行业发展思路
从2021年形势来看,售电公司亏损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未来电力供需和价格变化预判不足,多数合同签的是固定让利,当市场價格波动的时候没法有效传导到用户侧,售电公司承担因价格波动带来的亏损风险。售电公司对一次能源供应和价格走势、电力行业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预判等能力直接影响公司的决策。其次是整个行业没有经历类似的风险,当个别售电公司预测有这种风险发生的时候,基于抢占市场和客户的需要而无法有效的引导或者扭转这种趋势,导致行业的“吹哨人”也无法避免的陷入随波逐流的恶性竞争中。当售电行业经历了电力供需关系变化导致的大量亏损以后,整个行业将会迎来新的思考和机遇,部分售电公司因经营不善将逐步退出市场,一部分售电公司能够及时汲取经验教训、快速调整策略、大力培养和储备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分析预判和服务能力,最终将逐步受到市场的认可得以发展壮大。
5.1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
随着电力中长期、现货、绿电交易规则逐步完善及交易品种越来越丰富,市场培育逐步成熟,具备专业的电力交易能力、需求侧响应管理、碳交易服务的售电公司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更有优势,需提前储备“电力+”的人才,即以电力专业为基础,结合财务、计算机、经济等课程,培育适应电力市场需要的尖端专业型人才,这些人才将是售电公司实现综合能源服务的保障。虽然售电行业主要扮演“中间商”的角色,但其对电力体制改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未来,售电行业将长期扮演重要角色,随着用户对智能化用能及新型电力系统的转型的需求,售电公司将起到为用户提供以电力交易为核心、用能优化为辅助服务的作用,同时也是国家政策、规则的宣传先锋队和落实者[4]。
5.2探索向轻重资产相结合方向转型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推进,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分布式风电、光伏也将得到爆发式发展,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不断增加,预计2030年之前可再生能源(包含分布式)发展将是一个快速上升期,而售电行业经过了多年的培育,刚好赶上当前发展的好机遇,在做好“售电”业务的同时,可进行分布式项目的投资,两个业务相互支撑,为实现售电公司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双驱动”引擎。
5.3布局需求侧响应
为了应对电力供应紧张形势及弃风弃光弃水问题,实现电网运行削峰填谷及提升电网设备利用率的目的,国家鼓励尽快建立需求侧响市场,以市场化手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售电公司可以通过指导用户优化生产安排、建设储能调峰等方式来参与需求侧响应,与合作用户对需求侧响应的收益进行分成,实现多方互利共赢。
5.4合理设计业务套餐规避批零倒挂风险
受电源侧电价波动影响,售电公司和零售用户的价差分成、固定价格合作模式均存在较大的批零倒挂风险,售电公司作为中间环节,主要发挥代购代销的作用,为此,合理的业务套餐不但能规避批零倒挂的风险,而且更加符合市场运行规律和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固定代理费、价差分成将成为新形势下电力市场中售电公司和零售用户的主流合作模式。从资源优化配置及有序竞争层面而言,固定代理费模式的广泛应用更加有利于售电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主要原因有:一是售电公司必须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才能得到佣金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二是售电公司不因为市场价格的波动导致营业收入的大幅波动,引起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误判,从而减少市场的投机和规避售电公司巨额亏损的风险;三是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引导的作用,符合优胜劣汰的市场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