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校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2021-01-10曹军张巍刘晨茜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校史高校教师思政

曹军 张巍 刘晨茜

摘要: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要将校史文化融入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将思政教学与校史文化有效结合在一起,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校史文化是高校的历程回顾,具有时代精神,教师将校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

关键词:校史文化;思政教育

引言

高校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校史文化的重要价值,要在思政课堂中引导学生去了解学校历史,从而发挥出校史文化的育人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升思政教学的质量。本文在新時代校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展开研究,希望可以给广大学者些许建议。

一、校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一)丰富思政教学内容,为思政教育提供优质资源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当中,要坚持思政教学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体现国家和党的意志。在当前的教学中,思政教育主要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相关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学,让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内容的教育,以党为基本路径,以爱国主义和时事政治为主要的内容,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高校的创办过程中,高校校史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校史文化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国家创学的信念,与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非常契合,能够为高校思政教学提供非常有利的资源。因此,高校的校史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教学地位,教师要督促学生学习校史文化,要将两者有效联系起来展开深入地学习和探讨,这样才能丰富思政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取更多丰富有趣的内容,对高校的发展过程也能够清晰[1]。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思政教育的功能

思政教学的功能是人们活动为主要前提,是思政教育根本属性的体现。在高校的教育教学当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思政教学的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与国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和使命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正确的导向,才能帮助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校史记录了一代代的高校创业者,他们的身上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了创业的整个过程。校史文化记录了师生团结奋斗的过程,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这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终极目的相一致。因此,身为一名高校教师,要认识到价值观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要在课堂中挖掘出思政教育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具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能够有正确的学习理念,才能对学生的成长负责。

二、新时代下校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推动校史文化进入思政课堂

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思政理论课程是学生思政政治的重要渠道,其中的教育目的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从而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内容而运用到实际当中,从而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品质。因此,高校教师要在课堂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要推动校史文化进入到思政课堂,让学生能够通过有限的课堂获取无限的知识,让校史文化能够深深引入学生的脑海,将校史文化与思政内容有效结合,能够提升思政教学的教育质量。对于高校而言,校史文化的渗透能够彻底改变以前的教学理念,让思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更加丰富,两者的结合也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具有使命感。

(二)倡导学生参与校史宣传

在思政教学阶段,高校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去参与到校史的宣传当中。首先,高校教师要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向学生传递一些关于校史的文化,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去了解校史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去自觉传承校史精神,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高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档案的管理当中,让学生通过一些校史的资料去深入了解校史的发展历程,从而去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和学习。最后,校史文化具有很多年的历史文化,只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宣传当中,才能将校史文化历程更加久远。

(三)加强校史文化的线上线下媒介宣传

大部分教师都受到新时代和新教育的影响,重视校史文化在思政就学中的运用,不断加强校史文化的宣传途径,从而提高了校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高校的宣传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传统宣传手段和信息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利用线上和线下宣传的方式,让校史文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加强校史的育人作用。此外,高校要进一步增强线下的宣传方式,要积极发挥校报和广播站的作用,要传播校史的内容,不断扩大校史文化的影响力。与此同时,高校要加大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要实现校报校刊和微信、微博等方面的资源共享,逐步建立起校史文化的全媒体传播格局,真正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切实增强感染力和实效性[2]。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历史的反映。校园景观中融入了高校办学的理念和宗旨,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高校要全力建设校园环境,要延续历史,传播校史文化。首先,高校要认识到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要为学生创设校史馆,要将更多的校史内容整理到馆内,让学生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去整理资料,学习资料,从而更好地了解高校发展的过程。

此外,校史馆要保证资料的更新,要引导学生积极参观校史馆。其次,高校教师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时刻谨记国家和学校的付出,要了解学校的校风,要努力学习,发愤图强,这样才能为祖国和母校奉献自己的力量。最后,高校建设校园文化要有自己的特色,要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点,这样才能促进思政教学和校史文化的结合,能够实现校园环境与景观文化在使用功能、审功能和教育功能上的和谐统一,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结语

在高校教学中,教师要跟随新时代的进步,要在思政教学中融入多元化的元素,将校史文化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够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的,提高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提高思政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丽娜.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神州,2020(18):150.

[3]赵浩丞.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基于"四大课堂"建设的视角[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122-126.

第一作者:曹军(1991年2月)男,籍贯:山西晋中,汉族,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作者:张巍(1990年12月)女,籍贯:山西忻州,汉族,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作者:刘晨茜(1994年12月)女,籍贯:河北张家口,回族,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信息】2021年河北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重大疫情应对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研究》,课题编号GXDJ2021B277。

猜你喜欢

校史高校教师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校史故事演出
川美80年,一场展览讲述一部校史
读校史 , 走进辽科的前世今生(一)
弘文立教 校史育人——甘肃农业大学校史育人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