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

2021-01-10刘慧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施工管理建筑工程应用

刘慧芳

摘要:在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和革新。由于装配式建筑对前期设计有较高的依赖性,生产、运输和组装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建设质量,施工人员必须高度关注并保证项目的建设水平。装配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施工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思考,结合建设方案对施工用材统一进行模式化生产,再运输到工程现场,经过质检后可以直接通过组装连接的方式完成建设,整体的工程成本和建设效果能得到更好的保障。在应用装配式施工技术时,要关注与不同建设环节的匹配性,结合预制构件的特点灵活变通,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关键词:装配式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引言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相较于传统现场施工方式具有便捷性、节约性、效率性等优点,有效提升了建筑行业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安全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针对装配式施工技术的优势和独特要求,相关建筑施工企业须针对当前现场施工现状建立更加健全、完善的应用体系,提高施工过程监管水平,进一步实现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

1.1 节约资源

以往在使用传统的建筑方法时,需要用水泥对墙体进行浇筑,浇筑之前要先用钢筋搭建一个基本的墙体结构,木板就是这个墙体结构的基本组成材料,能够用来搭建模板,但是很容易受潮,性质决定了木板不能够被再次利用,很容易丧失应有的价值。装配式建筑施工在工厂生产构件时,并不是单独地进行构件的生产,而是采用批量生产的方式加快生产速度。要想快速生产就要预先设计好构件的模具,必须使用质量好的材料参与模具的制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模具能被反复利用,降低了木材的使用频率的同时也节约了制作模具的材料,可以有效减少生产成本,当前的生产线都是采用机械操作,而不会使用大量的人工成本参与到生产过程中去,能够有效快速地将各个构件生产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构件生产效率。

1.2缩短工期

过去在进行建筑施工时,总是先打好地基,再按照由下至上一层一层的顺序进行施工,必须确保一层建筑完全建设之后,才能够進行下一层建筑的施工,不能先建设上层建筑,施工顺序是不可改变的。而使用装配式建筑施工,就可以先将建筑的设计图做完成,再将设计图交由工厂生产建筑构件的同时,在施工地搭建框架,构建生产完成之后就可以在框架上迅速进行构件组装,这样构建的生产与模板的搭建同时进行,能够有效地缩短施工期限。

2装配式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

2.1预制梁柱墙的生产制造

在正式施工之前要确保构件能够生产完成,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构件的生产占据着关键地位,直接关系到施工期限的长短,因此要确保构件生产效率足够高,而这通常与其他因素相关联,分别是工厂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施工人员生产构件的效率。构件的生产过程首先是相关企业设计好构件图纸,工厂的施工人员根据图纸制作模板,模板制作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清理,确保模板表面的干净程度,准备进行倒模工作; 其次,要将模具固定在一个工具中上,避免与施工人员进行直接接触,使用多种方法将模具封闭起来,使其固定在一个位置上; 最后,用混凝土浇筑过后,确保构件表面没有任何凹凸不平的地方。完成之后再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构件不会出现任何问题。预制梁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流程,但是在预制墙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砖模的型号,再将其放置在面砖里面; 其次,要确定好分隔条,使用滚筒让面砖的表面保持平整,之后再使用刷子将面砖固定起来,把分隔条粘上去; 最后才能将面砖制作完成。

2.2吊装施工技术

各类预制板和梁体浇筑等过程都涉及吊装工艺,在施工时必须要针对形式多样化的预制结构进行合理优化,结合其重心位置选择合适的吊装点,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首先,一部分需要将吊装的构件和楼板之间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形成连接的吊装工程,要求起吊时在吊装构件的下方预留一部分空间,能使钢筋伸入浇筑层,保证预制构件和建筑结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常见的外墙安装和楼板吊装等都采用这种工艺。其次,对于一些梁柱和楼梯等不需要通过混凝土浇筑完成连接的工艺,可以选择直接吊装的方式进行施工,提前对放样测量好的位置和预制构件的重心位置进行分析后安装吊装结构,到达合适的位置后由技术人员进行卸除,整体的操作过程更加简单,安装效率更高。

2.3预制式叠合板

在装配式建设中使用了大量预制叠式合板,安装建设时必须要保证连接的紧密性,若产生缝隙和误差,则有可能影响其使用功能。首先,在运输和吊装叠合板时,要做好保护层建设,避免出现碰撞和破损问题导致材料损耗和成本增加。在安装时,要求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保证300 mm的间隔,施工人员要明确安装方向,参考建设方案中的要求对其位置进行调节,尽量减少在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定位误差。其次,为了保证叠合板在安装过程中的位置固定,施工人员需要在其底部用临时支架作为支撑,要求在叠合板安装完成之后对其支撑强度进行检验,符合建设要求后,需要将这些临时结构拆除,避免影响其他工程的正常施工。最后,在一些较为复杂的项目中涉及双层叠合板安装,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工程方案中的要求完成建设,并在两层结构中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提升建设强度和连接效果,经过测试强度达70%后准许拆除临时结构。

2.4混凝土构件

在进行预制式混凝土构件的安装和施工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混凝土的构件模具内部光滑且不存在突刺问题,并对模板内的钢筋结构等进行定位确认,避免影响后续的浇筑建设。模具质检完成后,可以进入工程现场参与建设,施工人员要提前在模具内侧涂覆隔离剂,保证能完整脱膜,要求将充分振捣混合均匀的浆体灌注到模板内。在使用一些插入式振捣设备时,要注意对模板内的钢筋和其他零件予以隔离,防止因为误触影响混凝土构件的结构和质量。在混凝土干燥凝结达到一定的应用强度之后,需要再次检验其质量,着重关注构件的外形结构,对比建设方案中的尺寸要求。若存在一些变形问题,要及时对其进行修复处理,并将构件的表面打磨平整,以便于安装建设。

2.5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

要知道装配式建筑施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构件全部连接起来,这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质量安全,如果连接的足够牢固,既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又能够缩短建筑施工期限,最终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连接构件的过程中一般是使用螺栓,在连接之前先要对构件进行相应的处理,才能够确保连接具备有效性,例如,单纯地将螺栓连接在一起不够牢固,可以在螺栓孔洞中灌注部分水泥,再与螺栓连接,能够有效地确保连接的牢固性,让各个构件共同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施工技术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进,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相比于传统技术来说更具有优势,但是也不能忽略技术本身存在的缺陷。因此要完善技术并将其广泛地应用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不断创新技术,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根据实际施工情况,选用合适的技术,提高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有效性,让装配式施工技术更好地为社会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龙云,路义晨,李长江,周里炀,王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8):42-43.

[2]朱习飞.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135.

[3]陈云.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7):117-118.

[4]张成瑞.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7):42-43.

猜你喜欢

施工管理建筑工程应用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试析深基坑支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220kV架空线路建设管理
浅谈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管理
高速公路路面施工管理探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