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古歌谣及其他

2021-01-10吕红彦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

【内容摘要】上古歌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源头,是中国古典诗词的有效组成部分,是研究者和诗词爱好者必读的内容。但今天大部分古典诗词读本没有收录这些作。《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收录了一部分作品,值得肯定和推介。

【关键词】古歌谣 ,古典诗词,好书推介

为准备校本课程搜集《古诗十九首》,借了小高的一本烟波主编的《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书的典雅、素美让我又有了"囚书"的私念。还好,我可以翻开书,思绪翩翩而飞。

本书对《古诗十九一首》只收录了八首,除了以文解文,且含义恰切的注释外,背景资料及作品深度解读都很少,作品情感内容只做简单概括。——这只是一本古典诗词的推普作品,不可做研究之用。但这本书跟其他的古典诗词选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多出了二十四首“古歌谣”。

这实在是意外的惊喜。

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源头在《诗经》那儿,浪漫主义源头在《楚辞》,可是这些散见于这两大源头之外的"古歌谣",有一部分比《诗经》年代更久远。游国恩先生等人的《中国文学史》谈到文学艺术的起源时虽说到上古歌谣,但与之配套的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诗歌从《诗经》开始。1987版的徐中玉先生等人编写的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认为,原始诗歌没有被记录下来,只有春秋时编成的《诗经》才是可靠的文献资料,所以作品选的第一部分仍是《诗经》;而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中谈“诗律”,直接从《诗经》《楚辞》谈起,而且只谈汉魏六朝和唐宋诗体,郭锡良先生的《古代汉语》认为唐之前诗为古诗,之后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又称今体诗),诗律,只谈近体诗(或今体诗)。自然在选文时王力先生从汉乐府开始,郭锡良先生从《诗经》开始……这些书籍都曾作为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材——他们都没打算把古歌谣当作诗歌推荐给青年学生。

但是,上古歌谣完全可以放在诗歌的百花园中供观赏,对青年学生或普通喜好诗歌的读者来说缺少了这一部分多少有些缺憾。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汉书·艺文志》中指出:“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 刘勰的《文心雕龙·乐府》曾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游国恩先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更明确地指出:“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由于筋力张弛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就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在一定时间内,或者重复而无变化,或者变化而有规律,这样就产生了节奏。”——这种有节奏的呼声就是“歌”。先民们随着自创或集体自然创作的音乐节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或为团结力量、鼓筋加油的劳动号子,或庆祝的贺歌、或赞美的祭辞、或祈祷的祝辞、或同仇敌忾的战歌、或表达抗争的战斗号角……    从节律上、从内容上、从情感上,这种“歌词”,已经有了诗歌的特点——只是先民们在无意当诗人时创作的最纯粹的毫不造作的作品,它们是先民们日常各种生活的副产品,——是先民们音乐的一部分。

《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葛天氏之乐,根据当时人们狩猎、牧畜、耕种等生活内容将音乐分为八阕;《史记·殷、周本纪》中记载周武王数殷罪状为“弃其先祖之乐……”可见上古时代的音乐歌舞是相当发达的,那么由此产生的古歌谣也应该是很丰盛的作品。尤其在殷商时巫风盛行时神告、占卜、祝词等,都随音乐、舞蹈而产生,它们无论从音韵还是内容情感都具有了诗歌的特点。《易经》卦、爻辞,《尚书》中的部分具有韵文特征的殷商文告,自然都可以说是《诗经》所没有收录的诗歌。在没有或无法用文字记载而只能靠人们集体以音乐、歌舞形式传唱的那些歌谣、民谚,后来散见于其他作品,如收入《史记》的项羽的《大风歌》、收入《战国策》的《易水歌》等等,这些最原始的古歌谣,是古典诗词研究的一部分内容,也应该是除普通读者在《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作品之外必读的作品。

而这些作品跟《诗经》一样,以民间传唱的方式传播、记载。但它们没有《诗经》中的作品这样幸运,被奉为经典。

这些古歌谣,跟《诗三百》一样,是在没有文人参与创作的情况下,更多地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真实的生活、情感,在无意识下使用的艺术手法,更能看出艺术的本真、清纯,乃至洁净。它们应该是最纯粹的艺术,是流淌出來的而不是做出来的——犹如人类的童声,犹如山中的清泉、犹如青天里的鸽哨。所以它们比《诗经》更可以供人们来倾听婴儿期的诗歌的最纯美的声音。

清朝的沈德潜在《古诗源》中收录的民歌谣谚,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收录等等,这些都是研究上古歌谣的最好作品。而本书的作者烟波的这本做作为对普通读者的推普作品,能对这二十四首上古歌谣进行整理、收录、集注,实在是一大壮举。当然由于资料难觅而导致部分作品真伪难辩、多收漏收现象、注释准确度问题肯定存在,这仍然有待于其他研究者进一步完善。

不论如何,非得推荐这本启智、引趣的好书。

参考文献

(1)游国恩等编写的《古国文学史》(199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2)朱东润等编写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3)徐中玉等编写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4)郭锡良等人编写的《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

(5)王力等编写 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简介:

吕红彦,以语文课堂为阵地,以个人公众号“渡者小札”为平台,以“渡者”为网名,引导学生、孩子读写,开辟了“渡者随笔”“十二班馨香园”“xx日记”“好书悟读”等专栏,发表了系列作品。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
小议古典诗词中的传统节庆文化
中职古典诗词教学探讨
“唱”出来的作文
大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应用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探究
古典诗词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引导作用研究
人月同圆的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