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1-01-10吴进付宇峰
吴进 付宇峰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基于新挑战新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毕业生创业过程中通常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对策。既有利于更好的扩大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也能为有效应对日益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关键字 高职院校 毕业生 创业 就业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仅关系到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资源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能否从劳动力密集型发展模式转变为创新型发展模式,关系到能否顺利完成产业升级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高职高专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科层次毕业生是社会劳动力的基础部分,需要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沈阳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促进高质量就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如今大学生“创业潮”正热,自主创业成为一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新选择。2019年7月,国家相关部委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鼓励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也为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提供了政策便利条件。
1、高职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的必然性
当今社会经济的飞快地变化,高职毕业生创业就业难已是社会一直深受关注的焦点。创业者在为自身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为社会贡献价值。
1.1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是培养目标的要求
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会议宣言中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1.2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要求
从全国来看,每年待就业的高职毕业生数量在不断地上升。从高职学生就业情况来看,最让人堪忧的是就业形势,即使从数据上高职学生绝对就业人数以及就业率逐年递增,可是依然有就业质量较低,专业不对应甚至夹缝中生存状态。
2、高职毕业生创业过程中通常存在的问题
2.1高职院校毕业生社会经验浅,阅历不足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创业开始时,常常是被迫性、盲目性、自发性。即将毕业的高职学生充满激情,坚信未来是光明的,有前途的,他们发誓要创业,创出一番事业。由于存在这种心态去创业,从根本上单方面地评价创业项目,在选择创业项目过程中,致使学生毫无头绪地仔细分析项目的切实性。
2.2素质储备存在缺陷
目前,高职毕业生受到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模式的限制影响,大多数毕业生没有足够开阔的思想和足够健全的素质,特别在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普遍不强。由此,创业很难成功。
2.3欠缺商机判别能力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参加创业项目时,通常会以申报一些有风险的项目。仅仅依靠个人力量创办高科技企业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是很难成功的。据统计,在高职毕业生创业流程期间,大量毕业生会选择本专业以外的项目作为创业计划首选,例如影印店、服装店、食杂店等行业。虽然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努力降低创业风险,但不能为此而偏安一隅。创业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2.4创业容易守业难
调查发现,许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就开始了自主创业,但现在有些已经转让或干脆关门。若对于创业的高职学生来说,能轻松地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由于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风险,致使企业经营失误屡屡发生;也存在毕业生由于不清晰国家的法律法规相关的规定而惹上官司。例如,高职毕业生创业创办的商业广告公司,由于误用盗版软件被起诉,因索赔数额过大,被迫关闭公司。
2.5创业胜任力弱
需要有良好的供应商是开展创业项目的先决条件。刚出校门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往往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的质量、价格、信誉和及时交货的能力知之甚少,没有识别和利用市场机会的能力,创业项目的生产管理机制决定产品质量的优劣,需要高职毕业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操控项目的整个生产过程。
3、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对策
3.1以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信心塑造为核心的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是连接教育与经济的纽带,是培育和提升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需要发扬专业、技能的优势,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应转变创业教育发展理念,积极为大学生提供企业实地考察与实践交流平台,从而激发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潜力。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栽培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必须贯穿于教学之中。因此,需要结合职业教育和本校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需要建立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信心塑造为核心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要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育人规律。课程设置为“一般创业”、“专业创业”和“深化创业”三个层次。它可以贯穿于新生入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阶段、毕业指导和服务阶段的整个学习过程。
3.2夯实创业指导团队,提高学生创业胜任力
创业指导团队可以由学科部门、教学管理部门和兼职导师共同组成。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学科部门注意创业教育思想在各专业课程中的渗透,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将自己的创业意向付诸行动,创业动机是向企业目标发展的驱动力,使学生较容易筛选商机获得风投资金,促进创业企业持续经营。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进行整体督导,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意创业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创业胜任力,创业胜任力是创业成功的核心能力[1],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讲授中更应结合实际,突出学生的能力及素质培养。
3.3加强扶持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力度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文化氛围,加强扶持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力度。高职院校应设立创业风险基金,帮助和解决学生自主创业初期的资金问题。但是,对于广大高职院校毕业生来说,学校创业基金获得范围太狭小,这就需要政府或社会出台一套完善的政策来帮扶学生创业,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帮扶,激发毕业生创业热情,为创业成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奠定基础。
3.4用平常心来看待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的失败
我们在观念上要允许他们创业失败,关键是他们在失败中能找出成功的机会。学校和政府要通过各种活动带他们开展诚信教育,使他们了解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懂得一切创业活动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对他们开展投资和理财教育,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转模式,从而帮助他们的事业快速、健康的步入正轨[3]。
参考文献
[1] 李芳.大学生创业胜任力、创业动机和创业绩效的关系探析[J].高教论坛,2019(1):82-83.
[2] 王振洪.创新创业教育,高职亟须实现十大转变[N].光明日报,2017-05-24(15)
[3] 徐玉成.创业教育对高职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浙江省643个高职大学生样本实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5):76-82.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吴进 1979年生 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
第二作者:付宇峰1979年生 辽宁省统计局调查队高级统计师,研究方向为统计学
本論文为2020年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立项课题《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职教学形态变革研究》LZY20466研究成果。本论文为2020年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院级教研立项课题LSTZY2019BA22《教育现代化新征程下“六面定位”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专业课程体系探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