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认识战争的方法论意义

2021-01-10翁诩翔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学说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基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观点等是其重要内容,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战争思维,对我们认识战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战争;方法论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内容,是一个有机完整、辩证统一的思想体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观点等共同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历史唯物主义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战争思维和军事方法论,为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所继承和发扬,并成功运用于战争实践之中,对我们认识和研究战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作用,强调“只有按照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

一、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战争的根本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历史蕴含着深层次的必然性规律,科学认识历史,就是要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把握制约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规律,并以此为历史主体更加自觉地推動历史发展提供基本的遵循。而战争,不论在何年代,总是随着历史的前行而前行的,我们需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上看待战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战争。

当今中国正处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但我们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阻力和压力就会越大,面临的外部风险就会越多,比如,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国内安全问题和国际安全问题交织互动,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关联性和突发性显著增强,武装冲突甚至局部战争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要按照历史的观点,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历史的联系和历史的线索出发,认识战争,研究战争,揭示其运动规律,借鉴其经验教训,进而指导现实战争。

二、战争源于政治,深深植根于社会生产方式

战争源于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等观点至今已被普遍接受,无论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对其倍加推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战争与政治是辩证统一的,政治决定战争,战争又反作用于政治,两者是个性与共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区别和联系。

从另一角度看,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到底,战争又深深植根于社会生产方式,即经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文中指出:“私有财产的形成,到处都是由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发生变化,都是为了提高生产和促进交换——因而都是由于经济的原因。在这里,暴力没有起任何作用。” 因此,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是一切战争、政治、社会等人类活动的根源,只有深刻把握这一对对关系才能牢牢把握战争的深层次问题、根源问题。要从根本上消灭战争,就必须消灭私有制,消灭随私有制产生而形成的阶级和国家。因此,无产阶级对待不同性质的战争要采取不同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最终目的是消灭一切战争,实现永久和平。

三、战争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战争是一种人类活动,随着人社会历史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马克思在《克里木战局的回顾》一文中指出:工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军事实力的大小,军事技术进步引发战争革新。 “战争已不再仅仅是交战双方军事行动的对决,而成为国家之间工业化水平与军事工业生产能力的抗衡”、“克里木战争中彰显的工业威力促使战后西方国家军事工业化蓬勃发展,工业化战争时代开始来临。” 可见,战争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纵观世界战争史,新的科学技术的诞生往往首先主要应用于军事,应用于战争,直接引起军事变革,推动并主导战争。冶炼技术促使冷兵器战争的兴盛,工业革命使战争形态从冷兵器走向了机械化,信息化又使战争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变革,一体化联合作战和合同作战已不可同日而语。不变的是战争的属性、本质和根源,变化的是战争的形态、方法和手段。反过来,战争又能够促进社会形态的更替,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未来文明的高度发达、高度繁荣,将会致使未来战争以完全不同的姿态出现,大可会超乎当代人的想象。

四、人民群众主导战争,主体化战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强调:“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毛泽东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点,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并成功应用于革命战争的实践之中,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主导战争,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战争的主体,更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所主导的战争,将会摆脱历史的局限性,实现主体历史与客体历史的紧密联系和有机统一,成就不朽的宝贵的财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坚强动力支撑。因此,只有人民群众才能真正主导战争,主体化战争。而今,战争形态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战场环境、新的时空领域、新的作战样式,尤其是网络化信息化所带来的“去中心化”,互联网极度普及时,“去中心化”“多中心化”趋势,将会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出来。必将催生当今世界除美国以外各国所追求的多极化格局,因而也将最终解构美国一超独大的霸权。 无论战争怎样千变万化,唯一不变的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新形势下更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

五、在认识和研究战争中实现价值

大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认识战争,即为了研究战争,为了指导现实战争,一切均是立足于当代,服务于未来。研究的结果要经过时间效能的检验,体现其应有价值,否则,这一切将失去意义,沦为笑谈。

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在对叙利亚战争进行经验总结时谈到:“我们需要的是科学研究的结果而非一般性总结”,“工作的主要成果不是厚厚的总结,而是新思想,是有根据的建议”。 正是由于他深刻地了解战争,深入地研究战争,才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战术战法,以混合战争应对混合战争,在叙利亚战场上挫败了美军,达成了战略目的,他所应用的战法被称为“格拉西莫夫战法”。

因此,要牢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站在历史的高度,着眼当下,服务未来。深刻认识战争,研究战争,进而有效指导战争,并在此过程中不断进行实践检验、科学论证和成果转化,实现其应有价值,这才是我们认识战争、研究战争的最终目的所在、最大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翁诩翔,1993年出生,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军事思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李龙:工业革命与克里木战争,《军事百科》,2015年第1期.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乔良:帝国之弧.北京,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4月.

[8]军事科学院.美俄混合战争理论与实践:混合战争需要高技术武器和科学论证.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价值作用探析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当代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