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准公共物品的多元合作供给
2021-01-10董蕾
摘要:本文基于准公共物品理论,以肇庆市的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为例,探讨新型阅读空间作为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方式,认为目前肇庆市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属于多元合作供给,实践成效明显,但也存在准公共物品的资源利用率低、公共性被局部弱化等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完善多元化供给网络、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等优化策略。
关键词:准公共物品;多元合作供给;新型阅读空间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以“新型阅读空间”为主题词在知网中进行中文文献搜索,截止2021年7月30日共获得文献85篇,其中:学术期刊论文55篇、学位论文20篇、会议文章1篇、报纸4篇、特色期刊5篇。2015年以来,“新型阅读空间”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研究热点集中在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阅读空间建构、新型阅读空间对促进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等方面。
“新型阅读空间”研究目前主要观点包括:李祝启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从政府因素、模式的合理应用、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提出了政社合作供给与运营优化路径[1];付婷、周旖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广东省“粤书吧”建设过程中积累的品牌基础和不足之处,提出品牌化发展策略并搭建工作机制框架[2];尹璐琪基于悠·图书馆、风度书房、好心书屋比价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促进全民阅读的效用[3];程训敏等认为在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进程中融入复合空间的建设理念,可以显著提升阅读空间的吸引力、利用率[4];董丽晶、谢志远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提出建立“四中心”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协同治理理论模型[5];翟荣兵、黄奇杰基于ISO9001认证理念,设计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的准入标准[6];邓馨悦 陆和建从文化空间规划的角度探讨我国城市阅读空间布局优化策略。[7]
肇庆市近年进行了新型阅读空间建设探索实践,新型阅读空间作为准公共物品,其供给方式包含政府或事业单位供给、市场供给、社会非盈利机构供给等多种渠道,本文探讨肇庆市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的多元合作供给模式、实践成效、作为准公共物品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优化策略。
2 作为准公共物品的新型阅读空间
1954年萨缪尔森发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在文中他指明了公共物品所持有的性质:“全体化会成员所共同享有的集体消费品,它在消费者中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人的公共消费都不影响其他人的使用效用。”此后,公共物品进一步被分类,其中,完全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被称为“纯公共物品”,不同时满足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或者二者表现不充分,但具有显著外部性的公共物品被称为“准公共物品”。
肇庆市以“砚都书房”阅读推广服务体系为代表的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衡供给、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为目的,旨在建设与肇庆城市发展相适应、相配套的现代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通过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书房、书吧,将图书馆资源、服务、阅读推广活动延伸到基层、社区、景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方位、全覆盖地推进全民阅读。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不充分,却具有显著外部性的公共物品,因此为“准公共物品”。
3 肇庆市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中的多元合作供给实践
3.1建设目标多元:砚都书房+N书吧
坚持“走出去”战略,以1书房+N书吧的建设模式,即砚都书房+党建(群)书吧/粤书吧/砚童书吧,在全市景区、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村镇等地,打造肇庆特色城市文化阅读品牌“砚都书房”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目前共建设新型阅读空间27家。
秉持分类分众阅读推广理念,针对不同受众读者建设不同类型书吧,力求“一房(吧)一特色”。在党建工作卓有成效、学习氛围浓厚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群服务中心等场所打造党建主题阅读空间“党建(群)书吧”,目前已在肇庆市行政服务中心、肇庆市总工会等单位建成“党建书吧”或“党群书吧”共6家;在旅游景区、酒店、民宿和旅游交通集散地等旅游经营单位建设文旅融合阅读空间“粤书吧”,目前已在中游国际房车露营基地、星湖揽月宋文化酒店等地建设“粤书吧” 6家;在学校、培训机构、儿童游乐场等地打造未成年人阅读空间“砚童书吧”,目前已在肇庆市龙禧小学、盛景豪庭幼儿园等单位建成“砚童书吧”5家;在全市阅读需求旺盛的人才驿站、公益单位、社区等单位建设“砚都书房”,目前已在智联科创梦工场、公益服务促进中心等建成“砚都书房”10家。肇庆市图书馆为每家书房(吧)配置专题图书1000册以上。
3.2推进主体多元:1中心+8个县(市、区)
成立“砚都书房”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管理中心,中心设在肇庆市图书馆,依托肇庆区域图书馆管理系统搭建的工作平台统筹协调体系运作。端州区、高要区等肇庆市8个县(市、区)在肇庆市文广旅体局的统筹下,参照肇庆市图书馆书房(吧)的建设经验,在当地探索建设砚都书房和各类书吧。目前,高要区、鼎湖区、怀集县、德庆县等6个县(市、区)建成“砚都书房”7家。所有“砚都书房”纳入市图书馆总分馆制总体规划,以智能化、规范化打造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期形成辐射全市的公共文化阅读圈。
3.3管理者多元:图书馆+社会力量
以“图书馆+”理念,通过合作共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通过协调有关单位(场所)合作共建,或面向社会发布招募公告,有需求的单位自愿申报,从中优选场所设施条件良好、积极性高的单位作为建设单位,双方签署合作协议,由肇庆市图书馆提供图书资源及配套统一的标识、装饰,并负责图书统一编目及人员培训,合作单位负责书房(吧)的场地建设、运营维护、书籍管理、人员管理等日常工作。
3.4活動培育多元:统一组织+自主开展
以统一发动与自主开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砚都书房”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活动培育,打造特色品牌活动如少儿周末故事会、演讲大赛等,通过统一发动“砚都书房”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内所有书房(吧)共同参与,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举办全市性大型阅读推广活动8场次,参与受众近10万人次,其中,“2021年共读半小时”一场活动全市便有近3万人次参与。
除统一发动外,肇庆市图书馆针对不同特色的书房(吧)策划开展不同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党建(群)书吧已举办“党史学习主题读书会”、“毛泽东诗词读书分享会”等30多场形式多样的党建主题活动,3000多人次参加活动,激励广大党员群众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砚童书吧”已开展形式多样的“扫黄打非”、“绿书签”进校园宣传活动和少儿阅读推广活动20多场次,5000多人次参加;“砚都书房”、“粤书吧”已举办主题朗诵会、主题图书会、主题绘画等各类阅读推广活动近40场,4000人次参加。
4 新型阅读空间多元供给建设成效
4.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市联动
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建设原则,由政府把方向、提要求,肇庆市图书馆定规范、立标准,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新型阅读空间的多元路径,在全市范围内联动推广,建立本市特色的阅读服务体系。
4.2一体管理,多元个性,协同发展
由肇庆市图书馆实行集中一体化管理,促进体系高效率运作,实现六个统一,即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服务标识、统一资源供应、统一管理平台、统一考核标准。同时,坚持多元化发展策略,各书房(吧)结合自身特色建设,实施高质量精准服务配送策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4.3业务融合,地方特色,自创标识
结合“扫黄打非”“绿书签行动”,每间砚童书吧建设主体自主营造不同特色的“护苗”宣传氛围,开展“扫黄打非”、“绿书签”主题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学法、明理,增强少年儿童的法治意识、维权意识,营造绿色阅读氛围。与此同时,肇庆市图书馆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阅读”的模式打造“党建书吧”,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同时,“砚都书房”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内所有书房(吧)标识,除“粤书吧”外,均由肇庆市图书馆自创设计。以“党建书吧”标识为例,自主设计以荷花(肇庆市花)+党徽(代表党建)+图书(代表阅读)作为标识的主要元素,党建书吧四个字选用毛泽东字体,简洁、大方、美观,全市“党建书吧”均统一使用该标识 。
4.4推动文旅融合,树立城市文化阅读品牌
肇庆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丰厚,“砚都书房”阅读推广服务体系的各类新型阅读空间成为构建文旅融合体验新场景的重要载体,实现“诗和远方”有效结合,为肇庆的旅游景点添上最亮丽的文化风景。肇庆有“砚都”的美誉,“砚都书房”一名由此而来。各书房(吧)通过自主设计的logo、标识,均凸显肇庆文化底蕴与内涵。肇庆市图书馆作为广东省第二批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并在旅游景点进行展示,彰显肇庆文化特色。
5 新型阅读空间多元合作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5.1准公共物品的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已建成的肇庆市新型阅读空间资源利用率偏低,年书刊借阅量约占总藏量的20%。其中,景区(民宿)类书刊借阅数量最低,机关企事业单位其次,学校书刊借阅率最高。这与准公共物品的直接受众的借阅需求息息相关,对知识需求旺盛且迫切的群体借阅率高,反之则低,利用率低的准公共物品则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5.2准公共物品的公共性被局部弱化
新型阅读空间主要由公共图书馆主导建设,公共图书馆由财政全额拨款,而政府供给公共物品的支出主要来源于税收所得,即新型阅读空间内的所有图书资源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具有公共性。但在各类旅游景点、民宿(酒店)建设的新型阅读空间限制了非旅客的进入,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的新型阅读空间同样限制特定人群的进入,作为准公共物品的公共性被局部弱化。
6 优化策略探讨
6.1完善多元化供给网络
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选点受众人群应尽可能多、准入门槛应尽可能低,始终坚持公益、均等化原则,在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中秉持服务大众理念,平等对待受众群体的阅读需求,合理统筹公共资源,完善多元化供给网络,适时更新与升级,及时补充或调整公共资源的数量与内容,充分体现公共物品的公共性、提高资源利用率。
6.2加强品牌宣传推广
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后资源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宣传推广不够,受众群的不了解,信息的不对称,造成公共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对此,阅读空间建设的多元合作主体应加强宣传推广,明确目标定位,树立品牌意识与品牌战略,通过实地调研,畅通沟通渠道,制定相应的宣传推广路线,扩大品牌知晓率。
6.3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可以准确把握准公共物品的公共属性、资源配置方式、资源利用效率等核心问题,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估促进新型阅读空间建设,通过对各个合作建设主体的综合考察,发现不足及时规范、及时改进,以评估促进新型阅读空间多元合作供给的可持续发展,向广大受众展示专业化、规范化,进而赢得受众信任和认可。
6.4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多元合作供给实践中,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该机制包含多个层面的监督,首先,政府层面,政府作为主导力量,理应对其他供给主体给予监管和调控。其次,合作供给主体相互间也需监督与约束。再次,服务受众、社会公众等的外部监督。在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实际环境中,只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加强社会对准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决策、方式和效果进行监控,同时起到约束和纠偏作用。
7 结语
肇庆市新型阅读空间建设作为准公共物品,主要解决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体系建设难题,有效填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盲区,解决公共图书馆阵地服务局限等问题,通过智慧化的图书网络,延伸公共文化服务触角,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衡供给,传递公益、普惠的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其多元化合作供给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在探索建设过程中还需完善竞争、对话、监督、评估、决策机制等来协调各方,实现各主体和谐共处共存,促进多元合作供给可持续发展,充分保障准公共物品的公共性。
参考文献
[1]李祝启.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政社合作供给与运营机制创新研究——以安徽省合肥市城市阅读空间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1,43(06):22-28.
[2]付婷,周旖.公共文化空间品牌建设研究——以广东省“粤书吧”为例[J].图书馆论坛,2021.
[3]尹璐琪.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促进全民阅读的效用研究——基于悠·图书馆、风度书房、好心书屋的比较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1,41(05):133-137.
[4]程训敏,张妍,陈晓霜.复合空间视角下高职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的构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0,38(06):97-100.
[5]董丽晶,谢志远.協同治理视角下城市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20(01):74-77+45.
[6]翟荣兵,黄奇杰.社会参与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准入机制研究——基于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视角[J].中国出版,2020(01):48-53.
[7]邓馨悦,陆和建.文化空间规划下我国城市阅读空间布局优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12):74-81.
作者简介
董蕾,单位:肇庆市图书馆,职称:馆员,研究方向:阅读推广、地方文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