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1-01-10刘瑾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6期
关键词:党校智库基层

刘瑾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对智库建设做了重要论述。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意见》提出:“各级党委、党校特别是地方党委、党校要提高对党校智库作用的认识,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党校智库作用”。同年12月,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希望党校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意见》的出台和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讲话无疑为新时代党校系统加强智库建设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一、新时代基层党校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性

(一)基层党校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是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题中之意

决策咨询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党也历来重视决策咨询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抢抓发展机遇,离不开优秀“智囊团”的智力支撑。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回顾党校发展历程,从1925年党在安源创办党校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党校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党的茁壮成长、国家的发展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干部,同时也为党和国家决策制定和部署发挥了重要“咨政”“议政”作用,因此,可以说党校在国家决策咨询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也就使得加强党校新型智库建设成为新时代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题中必有之意。

(二)基层党校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制度强则国家强,制度稳则国家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将国家治理能力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开启“中国之治”新境界的关键所在。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党的肌体的细胞,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处于组织结构的特殊位置和特殊环节,同时,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高低,也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高低,而党校作为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在教育培养党员领导干部过程中,党校智库建设及智库作用发挥如何,也将极大影响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因此,从这一角度分析,基层党校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三)基层党校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是提高党校地位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对于一所党校而言,教学决定了其生存和发展力,而智库建设及智库作用的发挥则决定了其地位和影响力。党校作为党委的重要部门,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党校工作中却出现了“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由于重视不够、定位不准等原因导致基层党校作用难以发挥,甚至沦落为边缘化部门。作为在基层党校工作的教师,我们深刻认识到基层党校作为党委的一个重要工作部门,要在同级党政部门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发挥理论优势,在实现教学科研并进的同时,突出智库作用,并有所作为,充当好县委政府决策的“参谋部”“智囊团”,才可凸显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二、当前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薄弱,是制约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内因所在

“国以才立,政以才兴。”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对于党校而言,人才队伍同样是党校发展的根基所在。师资队伍建设如何,可以说是一个关系到“办什么样的党校,怎样办好党校”的根本性问题。然而,从基层党校现有的师资队伍来看,师资队伍的整体结构、素质和能力等与当前加强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比如教师专业不专,学历参差不齐,“大杂烩”现象十分突出,这就易导致基层党校在发挥智库作用时面窄不全,影响和降低智库作用的发挥。同时,由于体制原因,教师“进口”“出口”不畅通,难以流动,导致大部分基层党校在师资队伍结构上缺乏合理梯次,从而从根本上导致基层党校在新型智库建设中陷入“根浅叶疏”“青黄不接”的尴尬境地。

(二)科研能力弱,是制约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所在

科研是否搞得好,有活力,有作为直接決定智库建设的“底色”和“成色”。然而,回望现实,我们却必须承认由于基层党校教师数量少,不仅要承担上课和带班的任务,还需要兼职繁重的行政工作,直接导致基层党校教师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实地调研和科学研究工作。同时,由于部分基层党校缺乏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和创新理念,使得教师难以形成完善的专业学科体系,往往是需要上哪方面的课就写哪方面的论文,蜻蜓点水,缺乏主攻方向,对某一领域的研究难以深入,科研成果质量不高,长此以往,导致基层党校科研能力弱的局面,严重制约甚至阻碍了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

(三)党校地位日益边缘化,是制约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因素

党校不同于国民教育学校,党校的建设发展基本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地方各级党委对党校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党校就是培训、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部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党校的“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在决策咨询时,党校基本处于“坐冷板凳”的尴尬位置,久而久之,直接导致党校与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渐行渐远,日益成为边缘化部门。随着党校地位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给党校智库作用的发挥造成了消极影响。

三、加强基层党校新型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校的职能不仅仅是干部培训,还要强化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和决策咨询。党校智库区别于一般智库的最鲜明特点是,必须坚持在“党校姓党”的基础上实现“智库兴党”。

(一)以人才建设为核心,着力解决基层党校智库建设中的人才问题

对于基层党校智库建设而言,加大人才培养和吸收引进力度无疑是强筋固本的关键举措。

1.搭建交流平台,积极推进资源互补。通过加强校内合作和校际合作,促进党校教师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建立“内请外送”机制,邀请名师到校培训或异地培训,针对发展短板,加大对如何进行智库建设、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如何撰写资政报告等方面的需求进行有的放矢的培训,进一步补齐教师能力短板,提高人才综合素养。

2.理实结合,促进教师实践经验的积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最好的课堂。缺乏实践基础的资政报告,更多的是“书斋里的冥想”,“校园里的畅想”,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可实施性,违背了调研咨政报告应具有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等特性。要做好智库建设离不开实践这一大课堂,要积极畅通渠道,为教师提供更多机会进行实践,主动到基层、到先进村、社区现场观摩和挂职锻炼,开阔教师视野,积累实践经验。

3.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不断锻炼成长。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内因则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因此,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的同时基层党校也应该积极主动服务中心工作,优选热难点问题进行相关资政调研,让每个教师都参与到咨政调研和撰写工作中来。同时,在分工中应注重老中青搭配,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帮助青年教师实现更快的成长。

(二)以决策咨询为落脚点,着力加强基层党校科研能力提升

科研能力与智库建设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搞好科研工作是发挥好智库作用的基础,必须抓紧抓好抓牢。

1.坚持以决策咨询为重点,找准选题方向与定位。与上级党校相比,基层党校对于理论性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但其优势在于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所以基层党校应结合自身特长,以县情为重点,找准职责定位,做好选题策划,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乡镇、村、企业的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科研工作,尤其加大对策性应用性问题的研究力度,找准影响和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障碍和瓶颈,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咨询建议。

2.坚持以资源整合为依托,建立部门合作与交流。科研工作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社会性,特别是党校科研其应用性、对策性和实证性的特点决定了党校科研需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只有通过合作交流,才能更加及时准确的抓住县委政府的关注点和聚焦点,才可以找准乡镇、村、社区、企业的发展需求,提高调研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实施性,助力咨政作用的发挥。

3.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科研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由于基层党校地位相对边缘化,无论是加强部门间的交流合作,还是具体的资料收集走访,都需要县委政府在经费、激励机制上给予相应的制度保障,才可以促进基层党校科研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4.坚持以党校学员为资源,进一步提高智库建设的成色

正如国家行政学院张林芬教授和黑龙江省委党校闫喜凤教授所讲“川流不息地来党校学习的学员是党校流动的智力资源宝库,是党校最宝贵的资源”。这些学员不仅有着高学历,而且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都来自工作第一线,对很多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充分使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有利于实现学学相长的同时达到教学相长,从而有效提高党校咨政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极大促进党校咨政作用的发挥,从而推进基层党校智库建设。

(三)以体制建设为抓手,着力解决基层党校智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

“立制有体,施制有序”。要建设高质量的基层党校智库就要打破体制不健全的桎梏,破除机制不完善的藩篱,这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所在。

1.完善体制机制,为基层党校智库建设保驾护航。地方各级党委作为党校办学的主体,理应对基层党校智库建设负责。具体来讲,第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本着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规范化的原则,应当完善出台各项政策措施,为基层党校智库建设搭建各级各类制度平台;第二,健全体制机制,畅通交流合作渠道。通过制度建设,畅通基层党校与同级各部門及上下级部门间的交流合作,为基层党校智库建设畅通渠道;第三,要久久为功,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基层党校智库作用的发挥,需要教研咨三者有机结合,只有经过一定时间和过程的洗礼,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校建言献策的作用,这期间,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给予充分耐心,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为基层党校智库作用发挥营造良好环境。

2.强化制度支撑,规范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是党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性支撑。党校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始终把组织要求、岗位需求、个人追求结合起来,将智库建设成果纳入教师考核奖励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各项制度,发挥制度的约束和激励功能,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智库建设和智库作用的发挥。

猜你喜欢

党校智库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微智库
微智库
走基层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