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2021-01-10韩丽爽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韩丽爽

摘要:大学生的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生理和心理也逐渐成熟,逐渐构建自己内心独立的世界。在这一过程当中,各种矛盾不断涌现,加上社会的变化,导致大学生心理出现很多问题。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这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调整,导致高校必须要不断调整思政政治教育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迈入到信息时代,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网络带来的便利,愉快我们的身心,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通过网络,能够抒发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压力。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接触网络也是基于这种原因。本文以实际教育为背景,阐述在网络时代下,如何通过网络有效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辅导。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一)网络心理的产生及含义

网络心理是随着网络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众所周知,人的心理想象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体现。而网络作为一种客观物质,同时也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人们的心理或行动与网络一定会发生较大的联系。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开始进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支配着人们的实际生活。随着网络在日常生活中重要性的不断提升,人的心理与网络心理也在不断交织碰撞,网络心理现象就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诞生的。通常来讲,网络心理就是人的心理过程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又被称之为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在头脑中实际发挥作用的环境。网络环境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文化性,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方式,通过屏幕形式呈现特定的内容,并且将自己置身于网络世界当中。除了图片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互动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通过网络的形式能够看到面貌和声音,这些都能夠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实现,以此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要。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及其变化

网络环境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以及及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作为中介进行传播的,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由于环境的不同,人的主体身份也会随着变化而变化。网络环境的出现给学生的心理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身份是平等的,能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这也是网络环境中最显著的标志。其次,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表象进行想象,通过加工的方式转化为一种心理。最后,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可以和社会实际环境相差较远。

(四)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共同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具有作为青年人的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勇于接受新事物,经历充满,学习能力比较强,情感丰富,处于人生过渡的阶段,出现了一个矛盾的共同体,就是依赖与独立共存,自尊与自卑共处,有些时候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大学生也具有高级知识分子的特点:求知欲比较强,注重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具有学生的显著特点:长期受教育的经历导致学生交往的意识比较强烈,有着较高的道德素养。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除了具有人类网络心理的共同特点之外,在心理动机、需要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与普通网民还有着较大的不同,特征也更加明显。

二、网络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

(一)网络对学生的强烈吸引力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具有储存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各种娱乐新闻,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生活时代,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要求大学生提高对时间的利用率,而互联网的出现让大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够了解世界信息。另外,在互联网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间接的,话语是以文字呈现出来,这种隐蔽性较强的交往方式也比较受大学生的欢迎,给大学生的交往带来了便利,能够让大学生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自己志同道合的对象,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自我接受和归属感的需要。

(二)网络对学生心理负面影响

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但是,在互联网这个浩瀚的知识海洋当中,大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学习,如果不懂选择,就意味着迷失。互联网上各种网站登载各种信息,如果要是一一核实这些方面的信息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各种网站本身就带有各种换个样的目的,这些信息不仅存在信息过剩,而且还存在着虚假泛滥等情况。如果大学生长期处于这些信息的包围,不仅会耗费大量的时间,还会导致大学生认知方面出现障碍。而且,浏览的时间越长,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就越低,自然浪费的时间也就会越高,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更为严重的危害。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认知评价盲目化心理倾向

通过上文叙述我们知道,网络具有内容缝隙,信息量大,在网络上的交往能够比较随意,能够根据自己的意识进退,同时也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人是处于主动状态,并且具有主动意识。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对于自己上什么网站,获取什么样的信息,与什么样的网友进行交往,探讨一些什么内容等,都需要自己进行独立判断,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对于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能够判断信息的价值和倾向,对于那些色情暴力的信息,或者是封建迷信、反动信息,需要进行抵制。而对于互联网上的热点问题,重要的信息或者是一些重大的民意调查,大学生需要积极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和想法。

(二)价值取向功利化心理倾向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心理也趋于成熟,但是,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人生阅历和相关的经验,并且很多认知方面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趋向于理想化和功利化以及目标偏移的情况。那么,世俗性和功利性的本质上是一种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肯定现实生活,肯定感官,肯定个人价值,表现出眼前的利益和价值取向,导致在信仰方面出现了一定的威胁。

(三)道德选择庸俗化心理倾向

在网络虚拟环境中,自我的隐蔽性和约束性得到了解放,导致人的道德感降低。在网络当中大学生的道德感逐渐冷漠,甚至减弱。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比较薄弱,直接的后果就是进取心不强,出现了一种游戏心态。在互联网上,常常出现出假话、假消息、肆意谩骂、欺骗等恶意攻击等行为十分普遍,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这种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也正是因为这种作用,导致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意志控制薄弱的心理倾向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沉迷网络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意志控制心理薄弱,对自己的约束力不强,在互联网上不加约束地进行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行为,第一,技术性。这种类型主要是通过网络交际的方式进行技能交换,在网络上交流各种技能,交流的主要方式是电子邮件,聊天软件,聊天室等,交流的内容也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第二,信息型。大学生在网络上搜集和整理各种信息,并且以传播为主要形式的上网行为。第三,娱乐性。网络娱乐性主要是包含了网络交际以及网络游戏,网络交际主要是指大学生利用聊天软件进行聊天、交友。网络游戏则是指大学生沉迷各种网络游戏当中,这些网络游戏往往设计精美,内容丰富,人物逼真,进而给大学生无穷的吸引力,进而让大学生深陷其中。上述这些行为,十分令人担忧。

(五)人际交往放纵化心理倾向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叛逆心理也越来越强,喜欢标榜自己的个性,不愿意表现共同性的特点,反对父母和社会上的约束行为。在网络信息时代,大学生在行为上减少了对家庭的依赖,独立性也有所增强,很多大学生将网络视为心灵上的净土,独立的天堂,在网络上能够将自己与原生家庭彻底脱离,正是因为如此,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大学生偏激的行为,出现严重偏激行为,严重的甚至出现了对抗的情况,反抗家庭,反抗父母、学校等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在网络上常常出现謾骂自己的家庭,谩骂自己教师或者是校领导情况的根本原因。

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培养大学生树立正念及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观念

随着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就要求高校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增加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大学生愿意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线下教育,还要注重线上的教育问题,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不能过度依赖,也不能远离网络,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进而增加大学生对自己的控制能力。高校还需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解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让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调节自己,能够独立解决心理中的困惑,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积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开展心理辅导,让大学生能够以科学的心态去面对心理问题。

(二)积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和渠道

根据相关文献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时间的探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要想帮助当代大学生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阵地具体如下:首先,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设网络心理教育方面的课程,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教学体系当中来,并且成为高校必修科目之一,让大学生能够健康地利用网络。其次,高校还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相关网络心理问题讲座,或者是针对校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以此来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再次,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宣传阵地,比如,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校园宣传栏等宣传方式进行教育,采取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或者是创建心理健康社团或者是相关的刊物,以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以此来保证宣传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最后,要充分发挥高校的教育资源,开办网络心理咨询活动,充分发挥网络虚拟性的特点,将宣传和教育工作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以此来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而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三)加强网络管理与立法,对大学生提供信息网络保护

除上述措施之外,还需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督和管理,以此来保证网络环境的规范和统一,这样一来,让学生知道“网络不是法外净土”,以此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减少网络犯罪率的发生。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代表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一旦缺失法律的约束和控制,往往会在不知不觉间陷入到犯罪的深渊当中。另外,如果网络上缺乏法律的约束,大学生也会失去法律的保护,大学生的个人隐私,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都会成为犯罪分子攻击的主要目标,进而对大学生造成严重的威胁,严重地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所以,要从立法层面上对网络环境进行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空间,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互联网普及,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基于此,为了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需要积极调整教育的方式,营造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并且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以此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瑾.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J].华章,2014,(2):107-107.

[2]黄会敏,荆世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文学教育,2018,000 (026):P.166-167.

[3]李亚南.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人文之友,2019,(5):102.

[4]任献华.网络环境下“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0):68-69.

[5]李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9):46-47.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