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邂逅烟火人间,《中国这么美》探寻中国式生活美学
2021-01-10薛少林
九组音乐人,带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寻,开启九段诗意的旅程。他们穿越森林,深入田野,翻越大山,漫步沙滩,或低音浅唱,或放声高歌,歌唱山川大海,歌唱草木乡野,歌唱这平凡的烟火人间。
11月18日,由海峡卫视、东南卫视、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大型户外音乐旅行纪录片《中国这么美》与观众见面了。节目以“纪实+音乐”的形式,带着音乐人的视角发现“中国美”。节目中的“中国美”,是美景,是秘境,是山川大河,是乡野小路,但不仅限于此,还关乎人,是人文之美、人情之美,是老百姓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
这也是东南卫视与海峡卫视两大平台组建卫视中心(以下简称卫视中心)后,推出的又一档原创节目。如今,创新的节目形态,真挚的情感表达,“以小见大”的观察视角,关注烟火人间的内容主题,构建起卫视中心内容创作的坐标系。而这次全新的出发,正是源于创作团队心中的一个信念——寻找我们热爱生活的依据。
聚焦人间烟火
回归诗意的栖居地
《中國这么美》是卫视中心聚焦“人间烟火”的又一次表达。此番,创作团队探寻的是不为人知的“中国美”。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主任洪雷将这种创作思路概括为“发现中国美”。
“‘发现’,即创作团队保持探寻、发现、感受的姿态,并将这些‘发现’通过影像手段表达出来;‘中国美’是老百姓身上的闪光点,是人文之美、人情之美。”作为《中国这么美》节目总策划,洪雷一开始就为创作指明方向。
好的内容创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下,城市文明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也带来普遍的焦虑。那些细微而确切的幸福,经常在人们的眼皮底下流逝不见。“回归一个有情有义的人间,”节目总导演王圣志期待,《中国这么美》在向慢慢消逝的传统生活方式致敬的同时,也要警惕怀旧之中有太多过滤和美化。
此番,节目组前往福建政和、广东连平、云南建水、甘肃靖远、河南大南坡等并不热门,却有丰富故事和人文承载能力的中国城镇乡村。这些地点具备原始地貌与乡土特色,其中生活的人们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发展出当地的生活美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这么美》没有虚构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让观众实现短暂的逃离或躲避。节目直面现实,力求让观众在真实生活中发现值得思考的东西,从中感悟生活的本源。
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在《人,诗意地栖居》中写道:“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上。”写这首诗时,荷尔德林已是贫病交加又居无定所,他以诗人的直觉和敏锐意识到,随着科学的发展,工业文明将使人日渐异化。为避免被异化,他呼唤人们寻找回家之路。
《中国这么美》的表达与荷尔德林一脉相承。老宋、陈木金、叶相美、老杨……他们身上没有传奇性和戏剧性,他们的生活甚至有些许“失意”,永远离不开艰辛的劳作,但这些恰恰是平庸生活里的一道光。“不必在传奇里找诗意,要从普通生活中提炼诗意。普通生活里看到的那束光,足够给人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王圣志希望观众看到片子后,感觉生活是美好的。
拓展“纪实+”赛道
释放音乐的治愈力
《中国这么美》是卫视中心在“纪实+”赛道上的又一次创新。纪实类节目是卫视中心的强项,这两年,以纪录片为基底,卫视中心在不同领域打造多档创新节目。《中国这么美》是继“纪实+美食”赛道的《早餐中国》《下饭菜》,“纪实+文学”赛道的《文学的日常》后,“纪实+音乐”赛道下推出的第一档节目。
如何结合自身优势在音乐这一热门品类中做出差异化和品质感?“歌唱平凡的人间,释放音乐的治愈力”,结合频道定位和内容创作理念,洪雷很快找到创新的突破口。这与创作团队一直以来对平凡生活的观察和发现密不可分。
拍摄《早餐中国》时,很多拍摄对象都有自己的“单曲循环”,那是他们心灵的休憩地;小说 《推拿》中盲人按摩师面对墙壁唱歌,释放内心的情感;地铁、公交上,形形色色的人塞着耳机,在音乐世界里放飞心灵……“这个时代的人都在歌里,不管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一定有一首歌可以慰藉他们的心灵,借他人之歌,浇心中块垒。”在王圣志看来,每首歌背后都有一个人,或是创作者本人,或是平凡的普通人。如果让创作人或唱歌人与听歌人出现在同一时空,他们或许会相互投射,相互激发。
于是,创作团队邀请痛仰乐队、五条人乐队、九连真人乐队、康姆士乐队、低苦艾乐队、张尕怂、陆晨&小河、钟立风&莫西子诗、蛙池乐队,踏上旅途,以音乐人的视角观察平凡中国人的生活,在不断的观点碰撞、不同生活方式的交流中感悟人生。
以乐队为主视角强化了节目的表达。他们有原创能力和表达需求,他们的歌曲中有生命的体验和感悟,他们身上有一颗赤子之心。与乐队的合作让王圣志感受到,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他们身上保持着思考力,将很多人生困惑通过歌曲表达出来。”
王圣志坦言,创作中最耗费时间和精力的,是为一首本属于创造者生命体验的歌,找到一个在精神上跟歌曲表达一致,能与创作者产生共鸣的普通人,并通过“虚构”的手法,让音乐架起一座桥梁,让创作者和普通人产生心灵的碰撞或共鸣。
首期节目中,从《再见杰克》《为你唱首歌》,到《愿爱无忧》《不要停止我的音乐》,四首歌组成四个篇章,看似相互独立,却因歌声的强大共鸣力推动着整体叙事。“让我欢乐一点,让我欢乐一点,不要让疑问留在心间”,是对老宋夫妇平淡却富足的精神世界的真切表达;“萨菲娜,萨菲娜,只有我才懂得你珍贵”,是陈木金对妻子的告白;“华丽的外衣全部都会褪去,但请不要停止我的音乐”是对传承的歌颂。
《中国这么美》的气质更像一篇散文,观众可以随意从一个点进入,没有太多目的性,沉浸式感受真实美好的人物、情感和故事。王圣志坚信,“音乐可以跨越时空,跨越个体,让不同时空的人产生情感共鸣。”
追求以人为本
寻找情感的着陆点
《中国这么美》是卫视中心对“以人为本”创作理念的又一次坚守。《早餐中国》讲述的是早餐背后平凡人的生活;《下饭菜》是为家常菜和人建一座碑;《文学的日常》奔赴一趟当代作家的精神世界之旅;此番,《中国这么美》则在讲述中国人的生活哲学。
在洪雷看来,当下很多文艺作品缺少一点耐心,缺少一种“俯下身子”的创作态度,这恰恰是卫视中心追求的方向。“自古以来,中國人对美的感受是从细微的东西出发的,他们善于在生活细节里自得其乐,《中国这么美》正是在传递这样的生活哲学。”
如何以电视表现手法呈现这种生活哲学?悬念、推动力、任务,这些以往节目中的“配料”,在《中国这么美》中似乎不重要,节目从始至终都在讲“情”。所谓人间烟火,回归传统,归根结底都在讲人的故事。
王圣志坦言,自己并不太懂音乐,但他能读懂歌词,理解创作者写下歌词时的心境。做《中国这么美》时,他心有顾虑。《山河袈裟》的作者李修文点醒了他,“不懂音乐没关系,你要相信,歌背后有人。”
讲好中国故事有很多种形式,《中国这么美》讲的是中国人的自我安顿、自我领悟。他们能平静接受自己的命运,即使身处生活的苦难旋涡仍能自我诙谐。他们认真快乐地生活着,每个人都是生活家。他们因为好好生活而释放出旺盛的生命力,也因为好好生活,发展出自己的生活美学。“这就是我要拍的中国人。”王圣志坚定地说道。
在福建政和真武坑,痛仰乐队与“乡土玩家”老宋相遇。原木手作滑轮车和门前的木马,不是为孩子打造的玩具,是老宋亲手做给妻子的礼物;乡村书法家陈木金拿着妻子的嫁妆钱追寻书法之梦,但是他的“萨菲娜”并不介意,把他当作“偶像”;还有毕业后选择回来坚守的乡村教师叶相美,几十年如一日收集老茶样本的茶农杨丰……
《中国这么美》反映着赤裸裸的现实,展现了有情有义的中国人。正如痛仰乐队主唱高虎所言,“他们看上去没有钱,不代表他们精神上的东西也是贫瘠的。”与这些普通人的邂逅也打开了这些音乐人的心扉,他们赤诚袒露自己的不堪、落魄、犹豫、苦痛。
门卫、小贩、快递员、清洁工……《中国这么美》记录了很多人,他们很多时候是“失意”的,但内心世界始终“诗意”。他们身处生活的泥沼里,但歌声让他们渴望飞翔。“我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写给人间的情书,更多的是个体的体验和情感抒发。”王圣志希望,作品中每个人的情感都有着陆点,观众也能在别人的故事和情感里看到自己,谅解自己。
(薛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