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识读”在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策略
2021-01-10陈昕
陈昕
摘要:国家《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學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研究依据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图像识读的各种教学策略去达成高中美术的育人目标。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思考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材料,从教学图像的选择、信息的提取、学生读图的兴趣点和图像情境的创设等教学策略着手探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 核心素养 图像识读 教学策略
美术核心素养“图像识读”是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1]。图像识读作为美术核心素养的第一部分,是引领学生进一步提高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新能力和文化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核心素养涵盖内容的相互联系的环节。 因此,图像识读的教学策略研究在美术鉴赏教学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图像识读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图像识读对象。
首先,教师应当提供蕴含丰富信息的、有代表性、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艺术作品,以保证学生可以理解所学对象传递出来的文化内涵,与作品产生共鸣。教师仍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架构,去分析选取更适合学生的图像进行识读。要善于利用生活中有价值的图像,服务于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东晋时期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人物描写动情,神人之恋缠绵凄婉,动人心魄,是流传千古的名画,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开始第一个班级教学时,我滔滔不绝地讲授,希望和学生共同感受这幅作品带来的感人心扉画面,以及其历史价值。却发现孩子们虽然认真地倾听、细心地看,但较难真正体会画面表达的情感,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学习的热情。我思考着这个问题重新审视课堂:是否我们研习的图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但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怎么样才能与经典作品更好地对话呢?我发现了现代青年艺术家叶露盈的动漫作品《洛神赋》,这幅图像色彩鲜艳,漫画形象造型生动夸张,迎合了学生的审美需求,此图像解读使课堂活跃起来。并将课程提到高潮,借此引出关于美术作品发展的问题“如何理解清代画家石涛曾说:笔墨须随时代”。巧妙地把艺术形态的出现和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是这样根据教学需要而选择图像识读对象。
(二)深入教学材料的梳理,提炼图像知识点。
以课本为中心,侧重点引入各方面与课堂内容的相关知识,围绕主题展开知识研讨。“教育的实践重要关系到‘教’和‘学’两大领域。前者指教材的内容和教法,后者指课程的内容和学法”[2]教材是关键,如何提取教材知识更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在反复读取作品背景、社会价值、图像感受、作者个性等信息时,会让学生产生读图疲惫感。这时候需要教师归纳信息点,理解学生思维去提炼图像的知识点。孟子曾提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3],自身获得积蓄知识深了,才能用之不尽,在教学上正是如此,教师学科知识的精通程度决定了课堂的精简有效程度。一方面,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逐渐形成的完整的专业知识架构,能将知识与技能运用与教学;另一方面,把归纳总结的方法传授于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让学生能够真正读图、解图。
(三)巧妙创设读图情境。
现代社会在不断变革,不断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图像识读不仅是传统的图像,还有微信动图、3D动画、真人演绎视频等。选择的多样性、生动性和直观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并用,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在鉴赏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课堂上,图像识读教学过程中,选择动态视频能更好地展示了中国画长卷的读图方式。由左往右移动的动画画面,仿佛就是跟着古人移动的步伐去游览。画面中渔船、人家、小屋、飞鸟等伴随着音乐缓缓呈现眼前。中国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意趣很自然地留在学生的心里。起伏的山脉层层叠叠,青碧色彩映入眼帘,中国青绿山水画的表现手法跃然纸上。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罗杰斯就曾经提出“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并非放弃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相反,教师作为促进者应积极地参与教学组织活动。在这种方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承担‘促进者’的角色。”合理的情境教学创设,就是教师在不断充实自己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学习材料。
(四)尊重个体的特性,提供学生参与读图的有效方案。
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案。鼓励学生在读图过程中积极探索,乐于尝试体验课堂实施活动。图像识读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自身学情特点和教学条件开展活动。可以是局部临摹、线条临摹、色彩色块练习等等,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图像识读。讲授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过程中,实践活动进行了树木的局部临摹,用课堂随手可得的签字笔代替毛笔去感受线条的表现手法,虽然签字笔难于表达毛笔线条的弹力、粗细、浓淡,但仍然可以表现对象的造型特点、线条疏密长短、节奏美等,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堂体验。然后比较各组画面感受和异同点,总结整幅作品的视觉特点,认识传统中国画的构图法则是建立在符合自身审美要求的构图法则。
二、图像识读能力提高的意义。
美术教育图像识读能力作为美术核心素养的重要一方面内容,既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美,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作为视觉艺术的“图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心灵的对话、是文化的传承!教育部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国培计划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李力加教授认为“以美育人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重点是:通过艺术课程养成想象、思考、创造等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性、感受性、自信心等人格特质,通过参与、沟通、合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艺术的教育予以育人。”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图像识读”此环节,对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启发学生思维起着关键作用。在图像识读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完善审美素养和道德情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朱永新,沈浈真,论课程与教材的综合化,课程.教材.教法,2021,(9)。
[3]战国时期,孟子,离娄下。
[4]北宋,郭熙,林泉高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