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
2021-01-10苏新富
苏新富
摘要:教育的关键在于学生内动力的激发,内动力是学生由内而外自觉学习新知的需求,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对学生好奇心以及兴趣激发的有效途径就是问题情境的创设,如何掌握和利用它,对于教师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为此,文章详细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旨在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问题情境
引言
通过大量实践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对新知识进行引进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方法非常重要。引进方式不仅会对课堂的学习效率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学生对章节知识的学习的兴趣。对课题进行情境导入,不但可以起到对学生“知识预热”的作用效果,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从而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学生对即将要开始学习的知识点产生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课堂新知识的导入非常重要,并且还要让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及趣味性。
1小学生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概述
在创设合理、高效的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结合过去所学的基础知识,构建数学思维方法,并建立起数学知识架构。当学生能够在正确的情境引导下去深入思考疑难问题的基本原理并找到合适的具体答题方法时,就会提高数学课程的学习效率。在问题情境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可以在数学思维和方法的探索和分析阶段掌握主导力量。通过与老师的积极互动和交流,建立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感有所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相应提高。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指导中有效运用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各种数学思维方法并结合自身情况将各种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体现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欲望,无论是在课堂交流层面还是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层面,经过老师全面且正确的引导,都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
2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措施
2.1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应用
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能使课堂学习成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通过创建合理的情境将新课引入,是开展课堂教学的最初阶段,可以在第一时间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产生学习上的动力,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如在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认识的过程中,首先,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人们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事例,如太阳篷自由伸缩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太阳篷为什么可以自由伸缩呢?”以此创设问题情境。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工具,对平行四边形的四边长度和角度进行测量和对比,通过数据的收集和比较,再进行归纳和论证这样,对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学习。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自身的探究体会,对平行四边的知识便可以产生更深刻、更直观的理解,极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2.2创建悬念情境教学
悬念是如同魔力棒般的存在,主要发挥的作用效果是激发学生对问题一探究竟的欲望。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创建相应的悬念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如在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构建以下悬念的情境:“同学们,老师拥有神算秘籍,要想获取此秘籍,你们必须要保持最佳状态。好,接下来,向你们展示秘籍的魅力。将你的年龄乘以2减5,所得出结果告诉老师,老师便可以知道你的年龄,谁想第一个获取秘籍呢?老师可以马上给出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都会十分好奇,然后踊跃地加入其中,当教师陆续给出六个答案时,学生感到无比惊讶,然后教师会问:“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在此种氛围下,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样通过引入悬念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充满对知识的好奇心,以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那么必然会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学生通过教师细心的讲解,也终于明白其中的“秘笈”,充分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必要性,以及学以致用的快乐,这种教学方式是其他方式无法与之媲美的。知识具有非常强大的魅力,如同汪洋大海一般,而只是汲取其中一小滴,如此便快乐无比,那么要是能汲取一瓢,或者是更多,那将会是怎样呢?学生不禁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到学习中,最终获取预期想要的成果。
2.3创建生活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进行结合,会减少学生受到数学的压迫感,也会增强学生探索数学的渴望。比如,在学习《统计》这章内容时,老师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真实的生活例子,作为课堂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次咱们班考一百分有多少人吗?在老师统计考一百分的人数是多少的这个过程中,就是我们要学到的统计这一章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统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降低学生理解难度,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2.4创建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本身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建问题情境,同时还需要注意多元性、开放性。简之,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解题问题方法,并且是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发散思维能力。基于此,需要对问题实行一题多变方式,通过题目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让学生在不同变化中,多问题展开多角度的思考方式,这样不仅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还对知识进行综合处理,最终实现预期理想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课本上有很多“想一想”“填一填”这类的内容,这其实已经给数学教学工作套上了游戏情景的外衣,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在认识物体的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同学把自己的积木带到课堂上,然后让同学之间介绍自己的积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积木进行归类。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给出他们的划分依据,如颜色、形状等。之后引出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
2.5运用正确的评价模式
将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有效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激发,试卷分数决定不了学习能力,只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一种考查。为此,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严格考查,并对学生能力进行精准的客观评价,通过过程评价方式更好地对学生能力以及有关数学思维情况进行分析。过程评价机制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可以更好地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日常训练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对学生参与问题和教学知识点掌握情况的综合考查,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反馈。此评价机制也能够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全面总结,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创设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应将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使其可以符合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趋势。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情境创设,运用问题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积累经验和生活常识。同时,还可以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和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最终实现创新与群体智慧的融合,为未来更好地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郭成,陈红.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9(6):8.
[2]于清华,张文利.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