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闽南乡村家族人口变动考察

2021-01-10席梓箐

西部学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族谱

摘要:以福建晋江的《塔江蔡氏族谱》为核心,通过梳理其中隐藏的人口数据并且进行历史人口学的计算与分析,考察其家族人口行为和其背后的社会驱动力。研究表明,蔡氏家族的人口变动除却受战争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也可能受社会环境、家族经济状况等因素的间接影响。由此可见,在辽阔的国家内部,一个乡村家族的人口变动虽难免受时代的影响,但是其人口变动也有其特殊性。

关键词:闽南乡村;族谱;历史人口学;人口变动

中图分类号:C9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3-0054-03

自马尔萨斯以降,许多学者对前现代中国的人口有过深入的探讨,主要争论点在于人口增长模式,即是否有内在预防性的人口抑制措施。近年来,李中清与曹树基等学者对此问题有精彩的论战。

对于人口的统计,在何炳棣提出“丁”实为赋税单位之前,几乎所有的人口史研究都是将“丁”当作“人口”或将“丁”折算为人口。随后众多学者对明清人口进行科学的计算,由于计算方法与使用的史料不同,计算出来的结果也大不相同。曹树基是人口史研究中用力颇深的学者,他利用地方志重建了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的全国人口数,根据部分省區的地方志推算出明代的人口增长率。本文以福建晋江塔江村的蔡氏族谱为中心,结合《晋江县志》等史料,考察其家族人口行为和背后的社会驱动力。

一、资料与人口数据

(一)资料说明

明洪武时期的人口统计比较可靠,之后的人口统计大有脱漏,讹错太多。明代后期,“人口”为“人丁”所取代,“人丁”是一个纳税单位,完全脱离了人口统计的轨道[1]。到清乾隆后期,才有人口数字的出现。了解中国历史人口的特征,需要有户口以外的数据才能全面分析。作为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文献,族谱蕴含着丰富的家族成员信息,是可供整理与计算的人口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族谱可能是在缺乏系统人口统计的前现代中国仅有的几份可供进行人口统计学分析的资料之一,但仍然不能回避其固有的缺陷[2]。在本文使用的族谱中,有多个不便于数据统计的缺陷,如不载女儿,不载成婚时间、生卒年不全等共性问题。

《塔江蔡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修于康熙辛酉年(公元1681年),本文所用版本是道光年间的重修本,但存在生卒年信息分布不均的问题,主要是早期世系由于年代久远,家族男性生卒年信息不全;1800年以后只记载生年,不记载婚姻状况、育子等,给人口计算工作造成不便。所幸《族谱》对1600—1800年段里的男性人口信息记载较为完整,可以对其进行历史人口学的整理与分析。

(二)人口数据说明

《族谱》共记载男子433人、女子255人,其中生卒年俱全者,男子141人,女子84人,仅占样本的32.7%。由于女儿记载仅为2人且生卒年残缺,故暂不将家族的女性纳入讨论范围。《族谱》中蔡氏家族无妾室的记载,在记载的女子中,原配228人,继室27人;书生年者,男子118人,女子70人。这些人口数据并非均匀分布,主要集中十三世至十八世之间。下面涉及卒年的数据分析只使用生卒年俱全者。

二、塔江蔡氏家族的人口情况

塔江位于今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塔头村,地处海峡西岸泉州围头湾畔,因此地有石塔及江流入海,故又称塔江。明清时期,塔江隶在晋江城南七十里处。据《族谱》记载,塔江蔡氏的先祖在唐朝时世居浙东宁波府,为唐朝望族。祖讳蘷,曾任刑部尚书,宦游入闽,卒于泉郡。传至十一世五峯公,其孙潜江公停留在塔江定居。

笔者在整理族谱中人口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历史人口学的计算,以期从以下的图表中了解其家族人口的特征。表1由家族内生卒年完整的男性人口计算得出,选取除却承继、螟蛉子、殇、殀等特殊情况下的婚内育子数据。由于前九世年代尚远,只重世系,缺少生卒年信息,故从第九世算起。由表1可知,该家族于康熙至乾隆(1662—1796年)年间出现生育高峰。值得注意的是,1795—1819年间生育率较低,1820—1844年间家族内无生育现象可能是由族谱信息残缺所造成的。

图1、图2为蔡氏家族男性年平均人口增长率与平均育子数的变化趋势图。由于族谱中女儿生卒年缺失,笔者只能使用族谱中生卒年信息完整的男性数据计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不过可大致窥得人口的动态趋势。图2是在表1基础上制成的,用于与图1对照分析。图1与图2的趋势较为相似,大致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662—1796年)维持在较高峰处,而泰昌(为明代光宗朱常洛的年号)至康熙初年(1620—1670年)都处于人口衰退阶段。以1720年为界限,此前家族的育子数在1.5人上下,1720年以后浮动于2人上下。这种变动也大致体现在图1家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曲线上。1745—1795年家族人口育子数下降,与刘翠溶、李中清等学者的研究相似,他们认为这可能与人口增长造成的土地资源紧张有关。图中1795年以后的育子人数直线下降甚至跌至零是由于族谱信息记载不全所造成的,故无法讨论。

表2由通过《族谱》中记载的家族成员的生卒日期来推断他们的死亡年龄,进而绘制出死亡年龄的频数分布。需要注意的是,15岁以下的死亡人数在1800年出现,体现出族谱对死亡情况的记录愈加详细的倾向。由于族谱对殇与殀信息记载的不完整性,无法将这两类现象纳入计算。这些计算结果大致可以看作粗略的近似值,作为对不同时段的死亡年龄的讨论。

由表2可见,族谱记录的死亡年龄分布有以下几个特征。从表中1600年的年轮可以看到,早期家族部分人口死亡年龄较高。这是一般族谱记载的重要特征之一,家族缺乏较高寿的祖先,那么家族就很可能永远不会形成。在1750年前后的年轮里,死亡年龄较多分布在50—65岁的年龄别中。家族成员死亡年龄较为稳定,与前面已经讨论的育子人数增多,男性人口增长率上升,在时间上契合。

由上述表图的计算可知,康雍乾时期(1662—1796年)是塔头蔡氏家族人丁较为兴盛的时期,家族男性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家族育子数均达到较高水平。泰昌至康熙初年是蔡氏家族人口衰退时期,家族育子数减少,家族男性人口的年平均增长呈负增长。

三、明清时期晋江的人口变动

《晋江县志》的《版籍志》部分记载了明清时期晋江人口变动状况,“嘉靖季年倭夷入宼,兵火疠疫之余,户口十损六七。隆万而后虽抱关无警,户口渐复。而明季兵燹流离,国初海氛播迁,亦大半减耗焉。康熙二十二年,平台复界,迁民渐次归还,自是以后升平,休养户口,生息渐繁。”[3]74

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倭寇抢掠福建沿海地区,当地人谢爱夫(俗称谢半番)等人与其勾结。“先是倭宼入泉,皆漳人为向导,后悉本州人借倭名糾党肆掠。是时,晋江贼谢爱夫等……劫掠无宁日,掳人挟赎,既而民贫无赎,遍发大家坟墓,劫死勒赎,惨不可言。”[3]466由此可见福建沿海地区户口损伤严重,居住于该地区的蔡氏家族也难免于难。《族谱序》记载:“嘉靖间草寇谢半番作乱引倭蹂躏兴、泉塔江滨海,荼毒尤甚……族众或死或逃。”

据《晋江县志》载,清初晋江多次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3]463。这些战争发生在晋江及邻近区域,对晋江产生直接影响。直到康熙初年,蔡氏家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一直处于负增长阶段。可以推测的是,除却战争带来的人口损耗,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也间接影响蔡氏家族的人口增长。曹树基按照清初莆田迁界情况,估算出在迁界中福建省死亡的人数至少可达180万。《族谱》没有关于蔡氏家族迁界的记载,家族成员迁徙外出也是少数,终18世,外出2人,往台9人,家族成员迁移率仅为2.5%。

曹树基在《中国人口史》中推算,从全省的情况论,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到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福建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9‰,泉州府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3‰[4]。通过对比《晋江县志》的乾隆刻本与道光刻本,笔者发现从乾隆至道光年间,晋江人口有所增长,至于增长的确切数字无法得知[5]。但是与大环境下的人口增长所不同的是,由图1、图2可见,蔡氏家族在这一时段的人口处于衰退阶段。除却族谱信息不全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家族自身出现经济或其他方面的变故。

四、结语

蔡氏家族自宋末潜江公至道光年间世居塔江,传至十八世。其人口变动情况大致与晋江县人口变动相一致。蔡氏家族的人口受到两次重创,起因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倭寇抢掠与清朝顺治年间的地方叛乱。但是明清鼎革之际,蔡氏家族的人口增长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负增长状态,可见家族的人口变动除却受战争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也可能受社会环境、家族经济状况等因素的间接影响。

蔡氏家族人口与晋江人口变动情况,与曹树基所估计的泉州府人口变动情况有所不同的是,蔡氏家族较少受清初沿海“迁界”运动的影响。而嘉庆至道光年间,福建省处于人口增长的阶段,蔡氏家族反而处于停滞阶段。由此可见,在辽阔的国家内部,一个乡村家族的发展虽难免受时代的影响,但是其人口变动也有其特殊性。

参考文献:

[1] 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M].北京:中华书局,2017.

[2] 刘翠溶.明清时期家族人口与社会经济变迁[M].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92.

[3] 朱升元,等.晋江县志全[M].台北:成文出版社,1967.

[4] 葛剑雄,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5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86.

[5] 道光晋江县志[M].胡之鋘,修.周学会,等纂.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席梓箐(1998—),女,汉族,陕西商洛人,单位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方向为历史人文地理。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族谱
父亲在灯下修族谱(二首)
父亲在灯下修族谱(二首)
半张族谱:台湾三兄妹的寻根之路
高级谱牒师书写家族血脉故事
探究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的特点及其原因
加强族谱档案工作 丰富乡村历史文化
基于表分区和内存数据库的族谱生成系统优化
佳士得9月拍卖徕卡“族谱树”
吴有春
族谱撰修与宗祧承继——以祁门高塘王氏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