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埋黏土层大跨度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2021-01-10汪长伟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6期
关键词:导坑侧壁跨度

汪长伟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 400037)

0 引言

在施工技术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大跨度隧道工程的数量逐年增加,其隧道的长度范围超过1000m,具有一定施工难度,而且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尤其是浅埋黏土层施工,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施工单位无法顺利施工从而延误工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对大跨度隧道进行开挖,增强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塌方风险。

1 大跨度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在大跨度隧道施工中,浅埋黏土层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若是遇到塌方等情况,将会损坏施工设备,甚至造成大面积的人员伤亡,从而延误工期,使施工单位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黏土层作为主要施工环节之一,对施工强度具有一定要求,在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较差,而且拱顶沉降将会出现较大波动,使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受到影响,若是遇到连续降雨天气,容易出现地表塌陷的情况,从而形成塌腔如图1 所示,直径大约为5m 左右。同时,山体完整度较高,质地坚硬,虽然可以适应多种施工技术,但是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综合性较低,若是遇到较大的外部应力,围岩结构容易产生脱落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固处理围岩,为工程按照计划推进提供保障,特别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应当合理掌控操作时机,防止对施工作业产生影响[1]。

在浅埋施工段中,当使用机器设备进行掘进工作时,将会改变结构的内部应力,重新排列整体应力,而且在山体的各个部位将均匀分布应力,若是其承载能力较弱,在分压时就会产生裂缝,围岩出现大面积的裂痕。此外,使用机械设备在掘进时会产生振动,在外部作用下,增加了围岩结构分散的概率,应当引起施工人员的充分重视,选择适合的围岩材料,分析其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 所示。

图1 地表塌腔

表1 围岩和支护结构物理力学参数

2 浅埋黏土层大跨度隧道施工技术分类

2.1 双侧壁导坑法

在浅埋段施工过程中,双侧壁导坑法是广泛应用的施工方法之一,其施工工艺如图2 所示,可以合理划分大跨径结构,将其分为小跨径,为施工提供便利,通过将作业面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将会极大程度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时需要严格规范各个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施工人员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对围岩结构进行支护处理,避免出现结构失稳的现象,从而降低施工中存在的风险;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注浆的温度与速度进行合理控制,选择适合的振捣时机,为注浆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提高浅埋段的施工质量;③在注浆施工结束后,需要封闭现场,禁止人员进入,确保作业环境处于封闭状态,可以对地质结构起到稳定与保护的作用;④在测量环节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对施工结构进行调整,从而获得准确的测量数据,为施工提供数据支持,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施工。

双侧壁导坑法的开挖断面大,上面覆盖着黏土层,洞口段的埋深较浅,需要合理划分隧道断面,为开挖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在挖掘过程中,需要进行闭合成环,一般采用临时支撑的方式,增强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使用双侧壁导坑法时,需要确保跨度小于导坑高度,可以增强竖向荷载的承受能力,防止出现应力过于集中的情况[2]。

图2 双侧壁导坑法

2.2 中洞法暗挖技术

在大跨度隧道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采用中洞法暗挖技术,其主要施工原理是在中间部位开始施工,使用CRD 法和CD 法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可以极大程度提高施工速度,增强施工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在施工时需要规范化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在对作业区域进行划分时,需要合理控制模块的大小,尽量缩短相邻模块之间的距离,形成若干个小模块进行作业,可以为综合管理提供便利,增强管理效果;②在竖向施工时,需要预留一定的边坡,划分出预留作业区域,确保混凝土浇筑工作顺利完成;③在纵向施工时,可以参考竖向施工,二者之间具有相似性,具体做法为事先预留错位台阶,在衔接过程中利用台阶完成作业,使施工结构更加平稳。

2.3 洞桩法

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研发出洞桩法,与前两种施工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应用原理是利用分离导洞,对隧道结构进行优化,并且通过分析围岩的现状,可以事先进行支护处理,当稳定围岩结构后,才能开始下道工序,将会对隧道内部结构起到保护作用。从物理角度而言,洞桩法利用力学原理,在施工时不但可以降低对周边的应力作用,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而且可以保护边桩结构,为高效施工奠定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洞桩法与其余施工方法相比,需要消耗一定的施工时间,因此,当隧道工程的工期较短时,则不宜使用该方法。

2.4 平顶直墙暗挖技术

在隧道施工中,若是施工环境较为特殊,例如,建筑物不能被损坏,或者地下水位具有较大的波动范围,可以采用平顶直墙暗挖技术,在浅埋段施工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施工环境,选择适合的位置,对注浆管进行预埋处理,之后需要测量结构的沉降量,当获得的数值达到数毫米时,可以开始进行注浆施工,确保结构保持在规定范围内。在施工中需要实时观察情况,当发现出现沉降现象时,应当二次进行注浆操作,可以提高结构的综合性能,对结构起到稳定作用。使用平顶直墙暗挖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损害建筑物,在完成注浆操作后,将会减少沉降量,由此可见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经济性与实用性,适合大力推广。

3 浅埋黏土层大跨度隧道施工技术的要点

在开始施工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施工前的半个月内,施工单位需要合理安排人员数量,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施工中的成本,而且需要详细清点施工材料,提前一个月内进入施工现场,对施工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后续工作顺利开展[3]。

在隧道施工中,地表加固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施工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作业,掌握施工中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在进行钻孔工作与安装钢管工作时,可以采用42 钢管进行注浆工作,其平均长为3.5m,壁厚为4mm,按照梅花形进行布置;②在浇筑混凝土时,当覆盖层的厚度小于3m 时,需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混凝土的厚度,将其控制在1.5m 内,而且可以将双层钢筋网片设置在混凝土内,确保连接具有良好的牢固性;③在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后,需要进行地表注浆工作,由于冲沟岩层的渗水性较强,存在裂缝发育的情况,因此可以采用双液注浆,其中水玻璃与水泥浆液的比例为1:1,波美度为35Be’,模数超过2.5 而低于3.0,在注浆过程中,可以增加适量的添加剂,从而对浆液的胶凝时间进行调整;④在施工中需要进行洞前超前支护操作,可以采用超前注浆管道,加固处理隧道内的结构,并且采用混凝土喷射施工技术,增强围岩结构的稳定性,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注浆,有利于增强整体施工质量,防止发生不规则沉降现象;⑤需要监测隧道的安全性,检查外观形状,确保安全施工。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浅埋黏土层大跨度隧道施工中存在安全风险,实践中应采用先进的隧道施工技术,如双侧壁导坑法和中洞法暗挖技术,并且要优化隧道内部结构,增强施工的安全性,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浅埋黏土层具有良好的建设效果,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导坑侧壁跨度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梁中的应用
超大断面浅埋隧道双侧壁导坑法及其优化设计
侧壁设计对双环栅场效应晶体管电热性能的研究
双侧壁导坑法隧道下穿既有车站施工方法研究
大跨度连续钢箱梁桥设计研究分析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台阶法和中隔壁导坑法开挖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运用
汽车冷冲压U形梁卷曲的控制
层合板上层建筑侧壁抗空爆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