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栋住宅的复杂性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一种住宅类型设计

2021-01-10刘海天

建材与装饰 2020年36期
关键词:开间每层户型

刘海天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0)

自住房市场化改革开始以来,中国开启了房地产市场,住宅建筑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住宅产品不断涌现,设计也趋向精细化和标准化。但是在近几年地产市场高周转的背景下,住宅设计更倾向于标准化生产和快速复制模式,新建的社区倾向选用有限的几种最成熟和最为市场认可的户型和面积,或为紧凑三房和两房的单元式住宅,或为三房起步的大平层户型。各地新建的住宅小区也呈现一种趋同的“单一行列式”的总体布局,大量兵营式平行排列的百米高层占据了一个个城市新区。为了适应快节奏的住宅开发,往往拿地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敲定总体布局和户型配比,设计只能套用现成的标准化户型平面和模块化的布局方式[1]。

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进入下半场,在未来不可能持续进行大规模的新区建设,同时建成区的城市更新与改造也将日益成为项目的来源。相对新区的一张白纸,城市建成区的用地条件无疑更为复杂,适应新区地块的标准化的住宅设计模式会变的难以落地,因此需要形成新的设计方法与住宅类型。在近期的一个项目上,我们有机会对住宅类型做出探索,在非常规的需求和用地的背景下,因地制宜地实现了一个非常规的单独住宅的设计。

1 项目背景与总体布局

项目为某单位自建保障房,项目用地为南北短,东西长的格局,拟建百米高层住宅。业主要求的户型面积一共有十三种,需求十分多样化,与常规的商品房小区有本质的区别,为设计类型上的突破带来机会。

在总体布局上,根据用地尺寸,设计提出两种布局方式,分别为一栋式和两栋式,每栋建设两到三个单元,即每层六到九户。由于需要十三种户型,一开始较为倾向使用两栋式总体布局,每栋用足允许建设的最大面宽,南北拍成两排,每层分别容纳六至七种户型,这样可以使用经过市场检验的较为成熟的户型拼接成单元式住宅。

然而由于基地南北向的尺寸,将两栋百米高层住宅前后排列,住宅间距较为局促,底层住宅只能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基本的日照条件,业主在提高日照品质的诉求下选择了一排式的布局。此种布局需要在一栋楼里容纳全部的十四种户型,而由于每层最多只能容纳六至七种,意味着这栋住宅楼每层的户型不一致,平面轮廓会发生较大变化。在通常情况下,每层户型不一样的做法只会出现在多层住宅中,类似花园洋房的产品线,基本不会出现在百米高层中。因此设计似乎走入了无人区,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以参考,只余自行研发户型一条道路。要做出每层户型不一致的高层住宅,有两个主要的原则必须遵守:①主要结构构件上下对齐。高层住宅一般采用核心筒加剪力墙的结构模式,核心筒主要利用垂直交通核,剪力墙利用分户墙和房间隔墙,这些构件必须上下对齐,否则结构不能成立;②辅助空间上下对齐。住宅的辅助空间,即厨房与卫生间需要上下对齐,因为烟道和水管需要垂直贯通,不能出现卫生间下方是卧室或客厅这样的情况。确定了这两个原则以后,该如何实现在一栋楼中容纳十四中户型,则是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 开间对齐,上下分层

业主要求的户型面积以套内计,主要的户型面积段为80m2、90m2、100m2、110m2和130m2五种,每种户型要求的数量有很大差别,80m2数量最多,130m2数量最少,且这五种户型的总数占到了总户型数的80%以上,其余为30~60m2不等的小户型。因此,如何安排主要户型的相互关系是设计要面对的最大问题。因每种户型的数量不同,则不能将五种户型并置在同一层中,只能在垂直方向上分别布置。

经过仔细考量,80m2户型数量最多,被全部安排在楼栋的低区。因户型只计套内面积,对公摊面积不太敏感,因此为了提高居住品质,每层分为两个互为镜像的单元,分别对应一个垂直交通核。每单元三个户型,因位置各不相同,被设计为三个不同的户型,均为两室两厅。其中两个边户型各占据两个开间,一个中间户因无法南北通风,所以占据三个开间,三种户型达成了均好性的设计结果。90m2与100m2的户型被放置在楼栋的中区,因为面积更大,每个单元只容纳一个90m2与一个100m2,各占三个半开间,各房间的墙与下方80m2的墙体完全对齐。110m2与130m2的户型被放置在楼梯的高区,由于面积更大,每个单元只容纳一个户型,各占去全部七个开间,形成非常理想的大开间小进深的户型格局。

3 三段式退台,一字墙承重

采用低中高三区分别布置小中大面积户型的方式,成功实现了不同户型上下堆叠时房间墙体依然对齐的结果。然而若只是在开间上增加,而进深方向上不做变化,中上部户型面积将大大超过原有面积标准,因此在进深上必须减少,才能控制面积不超标。在常规住宅中,纵向剪力墙在端头往往会设置短横墙,形成角部加固的效果。若进深上采用退台方式,则必须去掉最南端的短横墙,只采用一字墙承重。结构经过测算,增加了核心筒和户型北侧不需要在垂直方向上变化的横墙中剪力墙的长度,维持住了整体结构的刚度,实现了南端一字墙承重的结果,见图1~7。

图1 北向整体轴测

图2 南向整体轴测

图3 80m2 户型1(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80m2 户型2(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5 100m2 户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6 90m2 户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 厨卫集中,功能分区

图7 130m2 户型(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因为需要遵循辅助空间上下对齐的原则,且南端采用退台手法,所有户型的厨卫空间只能放置于北侧,上下对齐。按照常规做法,不同户型面积的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会相应产生变化,大户型的厨卫空间会设计得更宽敞一些。但是本设计不是常规住宅,只能在可实施性和舒适性方面的做出取舍,厨卫的面积尺寸均按80m2小户型的尺寸设计,在大面积的户型中显得偏小。且由于上下对齐原则,厨卫的位置取决于最下方的户型布局,因此中部80~100m2的户型无法做出双卫和主卧套间的形式,牺牲了部分的舒适性,但换来了整个布局构思能最终落地的可能性。所有户型的布局因此也呈现出了辅助功能和主体功能两大分区的形态,南侧的空间可以全部留给卧室和起居室。

解决了主要户型的布局方式后,剩下的各类小户型则按照同样的设计逻辑,集中设置在住宅楼的最顶部,单个户型看感觉十分非常规,但这是由本项目特殊的设计逻辑所决定的,放到项目的大背景下看就会显得有理有据,业主也顺利的接受了。

5 立面形式

由于前述的分层、对齐和退台的设计方法,南侧的建筑立面呈现出强烈的三段收分的体量变化关系,北侧的立面则由两个上下贯通的核心筒体量占据了视觉的核心位置。在这样非常规的强烈的体量变化面前,常见的高层住宅的成熟立面处理方式,如ARTDECO、新中式、法式、英伦风、新古典式等手法,均是建立在较为平直的体量关系的基础上的,用在本次设计的体量关系上多少都显得牵强,且十分容易出现为了硬拗造型,大量增加装饰构件的情况,从而影响采光,增加造价。因此,立面设计干脆如实反映内部空间,并将每个窗户和阳台的采光面最大化。考虑到业主对形式的接受程度,设计还是在退台的位置增加了部分横向的线脚,使整个建筑风格看起来更古典稳重,更容易引起高品质的心理暗示。其实若撇开这个因素,完全可以将立面做得更贴合平面功能,风格处理上也可以更加现代,说不定能产生更好的结果。

6 小结

本文通过分析一系列的设计策略,证明了可以在不违反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平衡可行性和舒适性、重新研发户型平面、创新结构体系,探讨单栋住宅容纳多样化户型的可能性。在住宅产品趋同的今天,为未来住宅类型的多样化设计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开间每层户型
室外微气候对骑楼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
长城脚下坐望山——C1户型&D3户型
攀登脚手架
侨城一号A&E户型
智取钻石
格局已变!最新数据揭示,广州楼市七成多户型超100m2!
皇帝为什么又被称为“九五之尊”
大开间剪力墙结构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
每层球有多重
老年住宅户型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