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时代”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2021-01-10肖德荣艾麦提江吐尔逊

湖南包装 2021年2期
关键词:智能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

肖德荣 艾麦提江·吐尔逊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2.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出现,对高校设计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智能化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在智能革命的初期。因此,在“智能时代”开始的时候,需要积极面对,研究适应“智能时代”的设计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10 月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加强领导,做好规划,明确任务夯实基础,促进其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1]”显而易见“智能时代”的到来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面临的重中之重。人大代表雷军在2018 年两会期间,建议伴随着消费升级的大趋势,需要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乃至中国设计的品质,才能打造具有世界级声誉的中国品牌[2]。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互联网为保障的艺术设计教育,需要和企业紧密合作,设定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践创新流程,实践中基于设计专业学生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迭代,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提升学校与企业合作质量。本课题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培养策略,顺应了“智能时代”推动设计专业研究生教育改革。

1 “智能时代”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实践创新能力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一直备受教育界瞩目。本课题以“智能时代”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智能时代”实践创新能力的理论内涵和构成要素,为设计专业学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备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1.1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1)关于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及重要性的研究。李慧娜等[3]提出,国家兴旺离不开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创新,现阶段中国正处于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时代,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教学中必须认识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重要性,要树立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的先决优势,为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环境提供动力。郭晓等[4]认为,艺术硕士的设置是出于对艺术教育特殊规律的认知,想象力是艺术学科的关键,这就更需要社会实践,实践为先。辛艺峰等[5]认为,分别以华中科技大学和深圳大学艺术设计研究生培养为例,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即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鼓励学生参与设计竞赛、艺术创作实践成果展示,以此激发艺术硕士参与专业设计创作实践,提升创新能力。提出“智能时代”教育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即“智能时代”教学方法的转变,形成以学生创造性发展为本的管理模式,形成具有创新性、研究性的学习教学过程,形成“智能时代”下创新人才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邓凡[6]认为,“与众不同”:人工智能时代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数据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性;提出,“使之与众不同”:人工智能时代大学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2)有关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的研究。叶丽霞等[7]认为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招生录取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过程难以突出实践性、日常评估和毕业审核无明确标准,提出招生录取环节发挥导师作用、专业设置绑定文化创意行业、学位与相应职业衔接的办法。李慧娜等[3]认为我国现在的教育教学理念还存在诸多不足,不能满足“智能时代”下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教学理念落后、课程设置单一僵化、教学考核评价内容片面化、教育教学手段单一。

(3)关于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王茜[8]强调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和技术能力是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培养与管理的一贯宗旨。任绪斌等[9]、彭茹娜[10]认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招生把关与毕业鉴定相结合。在逐步智能化的新时代中,除了原始的教学方式,许多课堂教育应用方面的辅助工具被发明出来帮助学生的能力培养,但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仍然有所缺陷。从全中国总体教育来看,现有的教学手段依然十分单一,无法实现在“智能时代”中全方位全方面培养学生能力。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迅速提升,逐步成为了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但是在各个产业的创新方面仍略微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目前十分单一的教学手段下,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被激发,也缺少不同教学辅助工具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学实践经验。同时,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网络教学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没有广泛、合理融入到现有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创新能力、特长专业也难以探明,因此无法对各类人才进行专项培养。

1.2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国外学者对该问题的宏观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两个方面。

(1)关于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George[11]通过对加州州立大学1950 年和2000 年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加利福利亚州的大学增加公共教育的学分数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可供解决的方案。Stacey 等[12]通过对136 名从事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的学者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对于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就业来说,应用知识比基础知识更为重要。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获得的信息量更多,我的“懂得也多,智慧却很少”正如迈克尔·帕特里克·林奇[13]在《失控的真相》中所担忧的一样,我们分析和利用大数据的能力尚欠缺。林奇指出,“数据并不等同于信息”,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益信息,“人总是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单纯的信息并不等同于知识,获取精准的信息也不等于掌握知识。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了解数据来源、解释和语境,从数据的洪流中筛选出可用的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找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理解其意义,解释事实如何如此以及为何如此,而不是孤立地看到一堆数据,不去从中发现,去相互关联。我们要培养数据素养,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及系统性思维,理解信息的真正含义,由此做出精准的预测。

(2)关于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式的研究。Crawford 等[14]认为,专业学位教育应该在项目、成本、院系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上适应新一代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随时随地”学习。Gregory[15]指出,应该让学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来完成学习。综上所述,以上研究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可资借鉴的成果。但对“智能时代”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尚处在探索阶段,不足之处有三:①缺乏对“智能时代”创新能力系统而全面的研究。②国内对设计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研究有了一些创新性能力培养策略,但是整体来讲,涉及的研究还是较少。③目前研究注重对“智能时代”设计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趋势和实践创新能力进行定性(为什么)描述,缺少对创新能力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定量(怎么办)研究。以上正是本课题力求解决的问题。

2 “智能时代”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2.1 明确核心,形成以学生创造性发展为本的管理模式

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塑造了新的教育研究领域,也改变着高层次教育研究的具体形态。信息技术化的21 世纪以来,大数据和智能化的迅猛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科研、学习、交通等各个方面,尤其是近十年,彻底改变了人们生活。现代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知识领域,而是提倡多学科交叉,对于设计学生,提倡以设计专业知识为主体,兼具科学与人文社科等知识结构,并能综合运用设计学、艺术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16]189。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与灵魂。创新型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等三方协调发展。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培养模式方面不断深入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方面继续深化,靠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时代特色。这尊重了以人为本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政策性保障。从设计专业自身特点来讲,设计要两方面培养,一方面,需要较高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嬗变能力。另一方面,设计专业需要有一定的创作能力。

2.2 有针对性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形成具有创新性、研究性培养过程

现代互联网视野背景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提升我国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社会的角度来讲,发展设计专业队伍是社会的紧迫需要,也是学校艺术设计创新型人才建设的发展要求。因此通过一系列改革,突破艺术设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无论是学校资源还是社会资源,互补是双赢的合作策略,它是学校与社会合作持久的一个重要保证。

(1)重视创新能力培养。一直以来,完成教学任务是我国高校第一目标,而教学任务的制定,意味着素质教育思想带来的深刻背景极难改变。在学校图书和社会设计资源体系中,偏向教师和学生能够切实进行创新能力的学习与培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理念出发,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安排,再到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能力过程中高度重视学生和社会之间的交互性、合作性,让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2)强调学科交叉性。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要打破保守观念,要挖出天堑,通过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交叉,不同的三到四门学科的交叉,培养比较完整的复合型人才。一方面,设计专业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可能性的机会。从高校本身的角度来看,学校充满一种可能性,为设计专业学生创新发展提供除了设计学科以外其他学科知识,包括艺术学、哲学、美学、数据科学、音乐学、社会学、文化产业学、人工智能学等内容,避免设计专业研究生探索资源窄的问题。展现设计专业学科的综合性,要切实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要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相应改变。很显然,在创新型研究生培养要求下,原来的那些课程体系设计与安排已难以跟上[17]。

(3)国内培养与国际培养有机结合。为了拓展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学院坚持国内培养与国际培养相结合。对此,主要从3 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搭平台”,积极为研究生搭建国际培养的平台。其次是“请进来”,积极邀请卓有建树的海外学者在艺术学院进行学术讲演等。最后是“走出去”,学院积极推动研究生出国访学和交流[16]179。

2.3 立足智能生活,推进灵活的、开放性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

为更好地发挥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一系列积极的改革探索。如课堂组织上,学校为设计专业学生现场观察、专业演示、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合作实训基地。按照学科建设需要定期邀请有关企业设计专家和设计教学名家组建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学习。采用双导师制,充分发挥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专业设计师能力和教学资源。在课堂学习时间分配上,采用模块课程,设计专业学生每周至少集中一天。开放型的企业文化,不断培养和积极锻炼人才,保持新鲜和长久的设计实力。以开放性的企业文化,通过面向全球华人的设计赛事和期刊连载等方式,不断挖掘和吸纳国内外一线的设计人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在重点高校平台上得到锻炼和成长,同时也为高校设计人才培养提供助力。另外,优秀作者的加盟,为设计人员提供了优质的创意来源和高水准的合作团队,使设计工作的起点大大提升。这种开放型与灵活的培养机制,设计人才能力培养领域才有所突破。

2.4 提炼出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智能时代”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师生相互合作、共同快乐、彼此成长等内涵。具体阐述如下:

(1)教师因教学中设计创造而锻炼思维、表达、组织和专业能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学生因创造突破已有的认知结构而增长了知识技能、满足了求知欲。师生双方通过设计教学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身心等全面整体的自主成长。

(2)采用1+1 的双导师制的实施方式。第一,学校导师负责第一学年的基础理论教学;第二,企业导师负责设计专业产业理论课程教学,时间控制在半年;第三,校企导师联合完成设计专业项目实践教学。另外,校企还利用自身在业内的特殊地位,邀请知名教授、经办人、编辑、作者讲学,进一步开拓学员视野,加深其对设计专业的认识。响应政府的政策号召,积极实施校企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保证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科专业的强劲动力。

2.5 “智能时代”背景下形成与完善创新人才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的研究生教学体系,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和后期的职业拓展。实际上,这种创新人才教学评价体系不符合现代市场需求。在专业课程中除了专业知识的考核以外,还要注重教学过程,也就是培养设计人才不同时间与不同环境中知识的应用能力,并重点考察学生在教学实践与理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综合能力考核。在设计过程中工具选择的合理性、设计的效率等,都应该纳入学生的评价中来。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学生,应该具备两方面能力,一方面,学习设计专业基础知识、理论知识、提高创新知识能力。另一个方面,以设计师的眼光来看待问题,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这其中,为了实现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挖掘与保护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只有先寻找到最适合学生自身特点和特长的一条路,制定符合的发展方向,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化的专业人才[5]。

3 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3.1 研究内容有务实的前瞻性

人工智能正重塑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也给大学人才培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针对时代发展趋势,本课题重点研究“智能时代”设计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务实前瞻性。

3.2 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拓展性

本文依据系统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等相关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模糊集定性比较研究法和德尔菲法,对设计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其理论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了界定,并对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框架性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模式的培养体系,有利于丰富和发展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理论。

3.3 解决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

本课题从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程出发,对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明确核心,形成以学生创造性发展为本的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形成具有创新性、研究性培养过程;立足智能生活,推进灵活的、开放性的创新能力培养机制;提炼出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形成并完善“智能时代”下创新人才为主的教学评价体系。5 点策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4 结语

从学科专业发展的视角来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型社会的前提要求,是我国学科建设的必要环节。当代艺术教育中,培养这种创新能力必须遵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情趣原则。教育改革中培养方法,课程体系上坚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本,坚持能力与价值的结合。设计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所以,“设计”教育可以说是一种提升人生、使人真正成为“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塑造人的思想、构建人的精神家园、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知识世界的活动[17]。在当下“智能时代”,学生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需要一种开放的思维和稳定心态,以正视和应对急剧转变的教育环境。我们的教育对象始终是一个鲜活生动的生命体。因此,“智能时代”背景下设计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当下高校教育中的意义,不仅是为了满足艺术本体发展的需要,更是辅助课程教学,让学生成为一个“全素养”的现代人,其意义重大,其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智能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世界机器人总动员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迎来智能时代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