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小反刍兽疫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2021-01-10徐红丽内蒙古突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37500

兽医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兽疫反刍动物山羊

徐红丽/内蒙古突泉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37500

小反刍兽疫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在家养和野生小反刍动物群体内可广泛传播,威胁着非洲、中东和亚洲农民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小反刍兽疫在世界许多地区首次出现,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疫苗用于控制小反刍兽疫的取得较好的成效,现在应用较多的为减毒疫苗株,在流行地区使用减毒活疫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小反刍兽疫的传播蔓延。对于小反刍兽疫的血清学诊断,现市售有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的诊断ELISA 检测试剂盒可用于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的特异性抗原蛋白的抗体,常用于检测羊群中的小反刍兽疫病毒的血清阳性率和评估疫苗效果。然而,目前仍存在如何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后的小反刍兽疫病毒血清阳性检测和方法。为此,标记疫苗是潜在解决方案,可在减少流行地区的小反刍兽疫和未来根除计划的成功实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流行病学

绵羊和山羊是小反刍兽疫病毒的主要宿主,有报道骆驼、牛、水牛和猪也可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病发展为亚临床感染但不能排泄病毒,因此除羊外的其他宿主在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被认为是不具有重要型。尽管山羊和绵羊是该病毒的主要宿主,但山羊似乎比绵羊更容易感染小反刍兽疫病毒,一些山羊品种被认为比其他品种更易感。据报道,主要生活在半自由放养条件下的各种野生动物物种也可感,因此,亟需研究野生动物在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中的确切作用。

受感染的动物可通过呼出气溶胶或临床排泄物(泪液、鼻腔、唾液、粪便)将病毒传播给密切接触的易感动物。该病毒对温度敏感,在干燥环境中很容易灭活。从疾病中恢复的感染动物会产生终生保护性免疫,并且目前没有发现携带病毒的无症状状态。然而,病毒可以通过患有轻度症状的动物在羊群中传播,导致疾病暴发,在此期间,低日龄易感羊群与感染动物混合并表现出轻度疾病。其他宿主因素,例如年龄、性别、品种或季节,也可能在疾病发展中起作用。

2 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的潜伏期通常为4~6d,但也有时为在3~14d 之间。在疾病的急性期,动物表现出发热(高达41℃),可持续3~5d,并伴有沉郁、厌食和口鼻干燥。出现水样的鼻涕和泪液分泌物之后逐渐变成粘液脓性,唾液分泌过多。在口腔中形成的侵蚀性病变可能导致会坏死。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这些坏死病变会随着舌头上出现纤维蛋白沉积物。在疾病的后期阶段,动物会出现腹泻和咳嗽,并伴有腹式呼吸困难。最后,动物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体重逐渐减轻和消瘦,最终导致死亡。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在轻度感染中,动物可能会康复,在感染后10~15d 内恢复到感染前的健康状态。该病的发病率可达到100%,急性疾病的病死率很高。根据病毒株的毒力和感染动物的免疫状态,上述临床症状和死亡率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3 发病机制

小反刍兽疫可随着泪液、鼻腔和粘膜分泌物的进行定殖复制,并且在感染后4d 就可以在此类排泄物中检测到该病毒。还通过淋巴器官、呼吸道和胃肠道的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到病毒抗原。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小反刍动物瘟疫的发病机制与牛的牛瘟相似,早期感染期间的组织学研究显示由病毒复制驱动的免疫细胞增殖,类似于其他麻疹病毒引起的增殖。在扁桃体组织和接种部位的淋巴结内观察到病毒复制的初始部位。临床症状通常在3~4d 后出现,伴有发热和厌食。感染组织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感染后第5~7d,淋巴组织内有大量合胞体。在感染的后期,口腔中会形成侵蚀性病变,也会坏死。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通常在感染后6~8d达到峰值,并可持续长达14d,导致死亡或感染康复。尽管将小反刍兽疫病毒分离株分离成谱系,但感染该病毒毒株的山羊在发病的早期阶段在病毒的致病性方面没有谱系特异性差异。

4 诊断

小反刍兽疫在临床诊断时可能与其他疾病混淆,如包括蓝舌病和传染性山羊胸膜肺炎。此外该病的诊断也可能很复杂,这可能是由于继发性细菌感染的结果。因此,除了临床观察外,鉴别诊断外,还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确认。

目前可用于诊断该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可分为三类:

(1)检测病毒或病毒抗原的检测,如病毒分离、抗原捕获 ELISA 等。(2)检测来自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检测,如,RT-PCR、实时 PCR、LAMP PCR 等。(3)检测针对病毒的抗体的那些(例如,病毒中和试验、竞争性 ELISA、间接ELISA 等。

实验室诊断的效率会受到所接收样本的完整性的影响,通常样品收集和运输条件的也可对检测造成影响。病毒中和试验被认为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测试,单着是一种耗时的方法,需要组织培养设施。市售的竞争性ELISA 用于检测抗体,RT-PCR 包括实时 RT-PCR 通常用于检测核酸。

5 防控

在无疫区采取的预防措施包括严格限制从疫区进口动物、隔离感染动物,以及对环境器材进行消毒和限制动物活动,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可以使用市售的减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这些疫苗会引发保护性免疫,该疫苗已被证明在接种后至少3 年内有效。当前的疫苗接种计划要求至少每三年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建议对4~6月大动物接种疫苗。这是疾病控制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将未接种疫苗的动物引入潜在易感动物群体会导致小反刍兽疫病毒进入养殖场,并可能导致疫病爆发。目前可用的疫苗需要维持冷链,以维持有效的的病毒滴度确保动物在疫苗接种产生足够所需的血清学反应。

6 结语

小反刍兽疫已成为小型反刍动物养殖发展和可持续性的重大障碍。牛瘟的成功根除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并根据牛瘟根除的成功经验将小反刍兽疫作为全球根除动物疫病的目标之一。目前可用于保护小型反刍动物免受病毒侵害的疫苗能满足小反刍兽疫病毒的根除计划,但毫无疑问,疫苗的改进将降低与控制相关的成本,从而更容易在资源有限的地区实现根除。目前对小反刍兽疫的发病机制和病毒毒力机制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扩展,这将对小反刍兽疫病毒的知识产生影响,并对其他相关病毒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兽疫反刍动物山羊
反刍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
羊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纸条研制成功
反刍动物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防控根除小反刍兽疫的方法建议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山羊受骗
聪明的山羊
小反刍兽疫的防控不可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