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公体课程中劳动元素的融入
2021-01-09胡波
胡波
摘要在疫情大背景下,大学生大多居家学习,不能到体育场上开展体育活动,对此体育课程将体育锻炼和居家劳动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体格和身体技能、素质等,而且还能实现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本文主要通过调查分析、总结经验等研究方法,在强化大学生劳动意识的基础上,在大学公体课程的教学中融入劳动的概念,引导大学生尊重劳动、增强体质的观念。
关键词 大学 公体课程 劳动元素 融入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0.052
On the Integration of Labor Elements in University Public Sports Curriculum
HU Bo
(Sports Institute, Wuhan Huax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223)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epidemic situation, most college students study at home, and cannot carry out sports activities in the stadium. This course combines physical exercise and home work organically, which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physical and physical skills and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achiev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enjoying fun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learning and learning.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summary of experience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the labor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concept of labor is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university public sports courses, which guides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respect labor and strengthen their physique.
Key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blic sports curriculum; labor elements; integration
2020年刚开始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广泛传播,使得无数个家庭以及学校加大了对体育锻炼的重视,更多的学生以及教师意识到增强体质在面对疫情时的重要性,以及体育课程开展的重要性。但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学生无法返校必须居家学习,故而无法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引发教师对以何种形式开展体育课的思考。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结合劳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劳动、尊重劳动。
1劳动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让家长以及学生明确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就是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劳动品质的养成。目前很多学生不喜欢劳动,存在自私、依赖性强以及自理能力差等缺点。究其根本,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家长过分宠溺,不愿学生过早地承担责任,导致这部分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好吃懒做的性格特征,这样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家长对于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态度和关注度。只有家长和学生同时重视起来,配合学校工作,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
例如:高校可以借助校园官网,向家长介绍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庭在整个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和充当的角色。
现阶段,各大高校已经采取措施开展劳动教育教学,大部分高校选择将体育课程与劳动结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优化学生的体育技能。在疫情期间,就是将家庭劳动与体育结合到一起的最佳时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校园中的劳动与体育活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增强体质。
2疫情期间大学生体育课“体育+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近几年,国家中央教育局相继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及《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这两项方针的指引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围绕学生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将劳动的概念融入教学中,全面实现素质教育。作为高校,各位教师更应该重视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方针和教学计划,在引导学生重视居家锻炼效果的同時,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活,出门在外奉献社会,借助体育劳动拓展学生的事业,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主动帮助父母完成家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而言无疑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3大学体育课程“体育+劳动教育”锻炼新模式
2020年4月我国教育部门发布了全新的体育教学纲领,即将劳动教育融入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并且重新修订了体育教学的大纲,将在疫情期间对学生劳动水平的考核纳入体育课程最终的考核成绩中,这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参与到劳动中的积极性,并且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果,起到了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和体质的作用。
3.1“体育+劳动教育”以培养劳动意识为基础
生产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创造能力的有效举措,也是改变社会经济状况的唯一种方式,而且还是唯一一种能够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方法。当代大学生在面对劳动的时候,大多选择逃避的态度对待,认为只要学习好就可以了,劳动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这是由于学生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劳动观念。甚至还有部分大学生漠视劳动,将其摆在错误的地位。这是当下大学体育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疫情期间,大学生大多在家隔离,也就不具备出门运动锻炼的条件,但是为了积极响应全民健身提高免疫力和劳动技能的号召,学校体育教师应该将体育与家庭劳务结合到一起,引导学生主动承担家庭劳动,为父母排忧解难,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并借此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
例如:体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体质,增强学生每天的运动量,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出门替父母买菜,让父母在家休息。疫情期间,每个家庭每天只有一人能出门买必需物品,那么学生就可以代替父母去买菜,并且在买菜的途中可以跑跑步、拉伸一下,完成每天必需的运动量。这一要求教师不必每天都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只需在疫情结束后,进行体侧便可知道学生每天运动量的完成情况。
3.2“体育+劳动教育”采取以舒心、以劳育美等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体育课程自产生以来,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增强体质,而且娱乐性也是其主要功能。疫情期间,大家都居家隔離,无须上学或者上班,故而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比如很多人在家自己设计小游戏玩耍,既能丰富课余生活,使得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又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学生放假在家,家庭成员可以组织很多趣味性的游戏,比如:在家里跳绳、转呼啦圈、套圈等,总之,在不影响其他邻居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设计家中合适的游戏,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能提高同学的体质。还有的家庭将活动与劳动相互结合,比如比赛整理房间或者拖地等,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的同时促进家庭融合。
3.3“体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但是现阶段大学生由于受到学习压力以及各种社会上带来的压力,导致学生的心理很脆弱,稍有不顺心的事情或者约到挫折便会产生消极的情绪。疫情期间,学生长期居家,不从事活动,更容易造成心理紧张、甚至是不安的情绪,尤其是对那些准备考研的学生而言。由于家庭环境不适合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低,从而给这部分学生增加了无形的压力,如果这部分压力处理不当,便会在后续学习中爆发,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但是体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居家的这一有利时机,帮助学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讲,有目的性、计划性的重复进行家庭劳动或者居家锻炼,能够有效缓解焦虑的情绪甚至是负面情绪。故而教师可以将体育活动和劳动结合到一起,帮助学生改善情绪,实现心理健康发展。“体育+劳动教育”的方式,能够通过体育运动磨炼学生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并且通过劳动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例如:针对居家准备考研的大学生而言,难免会产生心浮气躁的现象,认为自己的学习效果低,没有办法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学习中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这一情况下,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晚上六点到七点之间,帮助父母刷刷餐具、收拾一下房间的卫生等,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的压力,让学生的思想涌入新鲜的空气,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起到锻炼身体的功能。
3.4“体育+劳动教育”通过功能性动作设计,实现从单一的强身健体向健全人格塑造的转变
劳动是人类生活必需的环节,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有益于人类发展,且都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二者不存在价值上的优劣之分,将劳动融入体育教学中更能体现其重要性。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隔离,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功能性的动作,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劳动技巧,帮助父母缓解家务压力。在家中由于场地和健身器材有限,很多运动动作无法实现,但是还是能通过对某些动作的设计,实现对学生肌肉的锻炼。
例如:在拖地的时候通常是拿着拖把站着拖地,这样对腰部会造成损害,但是可以改变拖地的姿势,将原本站立拖地的姿势改为四肢跪式擦地,既能锻炼学生的腰部力量,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时还能帮助父母做家务劳动。再比如,那些在农村的同学,就可以帮助父母收割庄稼。在劳动过后能带来喜悦和收获,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孝顺父母的品质。这样一来,同学们既体验了生活,也实现了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同学们在劳动时创造的一些功能性动作还可以被父母应用到平时的劳动中,缓解疲劳,锻炼身体,可谓是一举多得。
4在校期间实现劳动因素融入公体课程的意义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上课伊始给学生讲解本节课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知识,为学生讲解重点动作的分解,以及规范学生的动作等等,随后便让学生自由活动,和同学一起共同进行动作的练习。但长期持续这种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怠慢体育课程,降低了锻炼的效果,故而教师需要对体育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优化。体育教师可以积极响应国家对学生劳动的号召,将体育与劳动紧密结合。在劳动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应用下,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劳动概念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设计一些体育情境节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节目的理解进行活动表演的设计,其中必须要体现劳动。最好采用轮流表演的方式,因为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节目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和灵感。而且轮流表演的方式能够尽可能的确保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跟随教师的思维。在整个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其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后续编排表演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体育教师也可以组织有关劳动体育知识竞赛,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或者课下积累的体育知识进行题目解答,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还能丰富体育教学活动,进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5劳动因素融入大学公体课程的具体应用
5.1劳动因素的融入能够实现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由于课程紧、任务重,大多选择赶课程,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导致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采用了一样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学生本身就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多下心思,多观察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下,掌握每一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和个性,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当然体育教学不能脱离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该置于活络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更快的融合新知识中,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风气。将劳动因素融入大学体育课堂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情况进行具体的劳动设计和安排,而且还可以丰富体育教學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上,提高体育锻炼的功效,除此之外,还可以帮助教师活络教学氛围,实现轻松教学
例如:学生的身高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身高高,有的学生身高低,对此体育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不同的劳动。让高个子的同学去擦拭健身器材,让个子低的学生扫一下操场,并在同学们劳动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使用器材,并规范学生的动作,这样学生在课余时间便可到操场上进行锻炼和运动。
5.2劳动因素的融入能够实现提高教师教学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仅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教师也会失去对教学动力,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降低了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劳动因素,就会有效改变这一局面,激发教师的教学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因在于将劳动因素融入进去,可以减轻体育教师的工作压力,本来需要教师完成的劳动可以由学生当作锻炼完成,这样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钻研如何高效开展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实现学生体质和锻炼技能质的飞跃。
例如: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每天都必须检查健身器材是否完好无损,是否需要保修,但是将劳动因素融入体育教学之后,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器材的构造,更好的使用器材,可以教给学生如何检查器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器材的熟悉度还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方法的创造和创新。
故而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劳动因素融入大学公体课中,无论在家中还是学校里都是实现体育与劳动的结合。
6总结
将劳动因素融入大学公体课程中不可阻挡的趋势,对此高校应该积极配合,多途径推进“体育+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全面统筹教育的新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现阶段,劳动因素的融入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故而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三方共同的的努力,争取将多样化的劳动教育更好的体现在体育活动的实践中,在未来不断的修正和完善中,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罗敏.《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指导下的大学生体育教学开展[J].拳击与格斗,2020(03):122.
[2]段美君.河南大学体育舞蹈专业课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20.
[3]刘涛.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体育的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体育风尚,2021(05):195-196.